沙门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2013-03-01郭仲辉陈冬雅黎毓光严智敏
郭仲辉,陈冬雅,黎毓光,严智敏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11400)
·检验与临床·
沙门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郭仲辉,陈冬雅,黎毓光,严智敏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东广州511400)
目的了解本地区沙门菌的检出及耐药性,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治和抗菌药物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番禺中心医院2008年到2012年分离到的112株沙门菌株及临床资料,对沙门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株沙门菌以婴幼儿肠炎分离数最多(79.4%),以鼠伤寒沙门菌(36.6%)和肠炎沙门菌(20.5%)多见;沙门菌的耐药率依次为氨苄西林(45.45%),复方新诺明(23.76%),环丙沙星(8.74%),左旋氧氟沙星(3.6%);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为氨苄西林(75.76%),复方新诺明(57.14%),环丙沙星(24.32%),左旋氧氟沙星(9.7%)。结论临床治疗时,应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对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沙门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临床上多以败血症和肠炎为特征。易造成婴幼儿腹泻,易造成较大的流行或局部暴发,严重危及小儿健康。随着抗生素在临床上和畜牧业的广泛应用,沙门菌的耐药问题将日趋严重,为探索本地区的流行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我们收集分析了番禺中心医院2008年到2012年检测出的112株沙门菌的菌株分布和耐药性,用以提供临床治疗用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菌株来源沙门菌112株菌株均为番禺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从门诊或住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或血液标本中分离。
1.1.2 试剂和仪器血琼脂平板和S-S平板(广州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沙门菌属血清诊断试剂盒(宁波天润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鉴定药敏卡。
1.2 方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常规方法分离菌株。质控菌株使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大肠埃希菌ATCC25922。SS平板培养出细菌后,进一步采用血清凝集法鉴定。用法国BioMerieux 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使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采用K-B法对其进行药敏分析。
2 结果
2.1 菌株分布共分离出112株沙门菌,其中血液分离出4株(3.6%),均为成人;粪便分离出108株(96.4%),其中儿科占105株,3岁以下89株(79.4%)。分离出的沙门菌以血清型B群多见,其中鼠伤寒沙门菌41株(36.6%),乙型副伤寒沙门菌4株,雷丁沙门菌2株,埃森沙门菌1株;其次是D群的肠炎沙门菌23株(20.5%),布利丹沙门菌6株,都柏林沙门菌3株,伤寒沙门菌3株;C群的病牛沙门菌12株,纽玻特沙门菌5株,猪霍乱沙门菌5株,婴儿沙门菌2株;F群阿拉伯丁沙门菌3株;A群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E群鸭沙门菌1株。
2.2 耐药性测定结果沙门菌试验的耐药率见表1,41株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率,见表2。
表1 112株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2 41株鼠伤寒沙门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表1可见,沙门菌对于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为45.45%,依次为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从表2可见,鼠伤寒沙门菌
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为75.76%,依次为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相较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普遍升高。
3 讨论
沙门菌是一类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往往有较多的死亡病例。从本文分离的菌株来源分析,近年我院未见沙门菌感染的死亡病例;血液来源的标本较少,几年来伤寒副伤寒败血症少见,成人感染亦少见。从就医人群分析,我院的的门诊与住院病人大多以番禺本地区的常驻人群为主,虽然食物中的沙门菌多来源于生的禽或畜肉类以及凉拌菜系[2],但人群社会的卫生意识较高和防治水平较强,大大降低了该菌的感染率。
本文沙门菌标本来源以粪便最为常见,主要从婴幼儿的粪便中分离,该群体的临床症状以肠炎为主。从病史上分析,该人群的家庭生活多为卫生条件较差,父母缺乏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发病前多有婴幼儿不洁饮食史,本文分离到的婴幼儿感染沙门菌主要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各个血清群同时也有一定的比例,病例多为散发,季节天气对病例影响不大,未发现沙门菌感染的流行病例。
本文药敏结果显示,沙门菌已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其中以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当沙门菌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给沙门菌感染的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本文鼠伤寒菌感染耐药率偏高。表1与表2的比较可看出,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率均较高,但对左氧氟沙星而率较低。随着细菌耐药率的不断上升,应加强临床对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20.
[2]孙吉昌,游兴勇,曾艳兵,等.2009年至2011年江西省食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调查[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2):126-129.
R446.52,Q939.92,R378.2+2
A
1674-1129(2013)01-0063-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1.022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1B0613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