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94例
2013-03-01周彤
周 彤
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已有肯定疗效,但在基层医院对超过6h,病灶仍继续发展的进展性脑梗死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我院于2008年1月—2011年1月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病人1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4例,男56例,女38例;年龄42岁~84岁(56.0岁±3.6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2.21±3.05)分。对照组92例,男52例,女40例;年龄44岁~82岁(55.2岁±3.2岁);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1.22± 3.14)分。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病、既往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头颅CT或MRI排除脑出血;发病6h~48h病情进展性加重;发病年龄小于85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昏迷患者或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近期有消化道出血或其他系统出血倾向者;严重全身性疾病;严重高血压患者,收缩压>200mmHg,舒张压>120mmHg。
1.4 方法 对照组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2次/日,共14d,并予活血化瘀,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组予尿激酶(辽宁省天龙有限公司)3×105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1次/日,连用7d,同时应用依达拉奉(南京先声药业公司)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输注,2次/日,连用14d,并予活血化瘀,对症及支持治疗。
1.5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两组根据基础疾病酌情给予降脂、调压、调节血糖。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电图及凝血功能测定及必要监护观察。
1.6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2]。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好转: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效: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94例,基本痊愈28例,显著进步46例,好转16例,无效2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95.74%;对照组92例,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18例,好转26例,无效28例,恶化10例,总有效率58.6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 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减低(P<0.01),而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低更明显(P<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分
?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3例凝血时间延长,2例出现出血性转化,其中1例不影响愈后,1例恶化。对照组出血性转化2例,1例无效,1例死亡。
3 讨 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神经缺损症状在48h逐渐加重呈阶梯式发展,开始只表现闭塞血管供血区部分症状,其后逐渐发展加重。急性脑梗死病灶由中心坏死区及其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内仍有侧支循环存在,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如果血流恢复,脑梗死及缺血再灌注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加重脑神经元损伤。本文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既可清除动脉管腔内新形成的以红细胞和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微血栓,又可降低脂质过氧化和脑水肿,缩小缺血半暗带,挽救半暗带内缺血神经元[3]。从而达到阻止脑梗死进展,又避免了大量应用尿激酶导致的出血风险。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不同环节,既提高疗效,又不增加风险,适用于不能开展介入治疗的基层医院,疗效显著,安全简便,值得临床应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7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6):384-383.
[3] Tanaka M.Pharmacological and clinical profile of free radical scavenger edaravone as a neuroprotctive agent[J].Nippon Ya Kurigeku Zasshi,2002,119:3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