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危重型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63例分析
2013-01-22于淑玲李文红李亚萍曹英芳赵春燕
高 健,于淑玲,李文红,李亚萍,曹英芳,赵春燕
脑干脑炎(brainstem encephalitis,BE)属病毒性炎,在儿科不常见。主要累及脑干,也可波及小脑及半球。大体改变主要为脑干体积增大、质地变软,切面显示组织结构模糊、部分有软化灶,半球轻度水肿[1]。镜下可见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增多、水肿及脱髓鞘,神经细胞不同程度变性。临床表现多数表现为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及反射消失,故本病属于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反射消失综合征(SOAA)[2]。前驱表现有倦怠、肌肉酸痛、低热等,1周~3周后出现头痛、嗜睡,由上而下的脑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腱反射消失,病情进行性加重2周,3个月~18个月完全恢复;或慢性经过、缓解复发交替、以延髓麻痹及锥体束征为主,无小脑及精神症状[3]。63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除1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经机械通气后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治愈。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1版)》中规定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及高危重症合并脑干脑炎的诊断标准,在原发病基础上出现的呼吸节律改变、体温调节障碍、血压升高,眼部可有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和颅神经受累、瞳孔大小不等、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视乳头水肿具有重要临床意义[4]。胸部X线检查提示部分有早期肺部小范围渗出,少部分小儿可合并循环衰竭。共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6个月至5岁。6例口吐泡沫,其中口鼻涌出粉红色泡沫样血1例,意识改变或障碍46例,单侧肢体运动障碍9例,胸部X线所示右肺渗出性病变2例。
1.2 临床表现
1.2.1 发热 发热或持续性高热(63例均有发热),其中37.8℃~38.5 ℃28例(44.4%),38.5 ℃~39.5℃27例(42.9%),>39.5℃8例(12.7%)。
1.2.2 皮疹 患儿均有皮疹,重症病例皮疹往往较少,多为红色点状硬结样皮疹,内少见有疱疹液或皮疹出现较晚(4例,占0.63%)。
1.2.3 发病年龄与时间 发病年龄多见于1岁~3岁,时间多见于病程3d~4d。
1.2.4 神经系统症状 烦躁、哭闹或嗜睡或二者交替出现;易惊、肢体抖动,于睡眠时明显;持续性弥漫性剧烈头痛或尖叫,与饮食无关的恶心、喷射状呕吐,出现程度不同迅速加深趋向的意识障碍,前囟隆起紧张,头围增大,去大脑或去皮层强直,也可抽搐或肌张力增高。
1.2.5 心率快 心率往往>160次/min(共35例,占55.5%),与体温不一致的心率增快往往是病情凶险的指标。
1.2.6 血压高 63例中血压升高22例(34.9%),其余1例入院当时即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NPE)合并循环功能衰竭。
1.2.7 中枢性呼吸衰竭 可有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循环障碍不明显,且患儿大都神志清醒,仍能玩耍、饮食、对话等,但入睡后即可出现呼吸节律的改变。
1.2.8 脑干压迫症状 呼吸节律改变,体温调节障碍,血压升高,眼部可有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和颅神经受累、瞳孔大小不等、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视乳头水肿。出现脑疝1例,迅速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扩大及血压增高伴缓脉的Cushing三联征。
1.3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20.0×109/L 29例;空腹血糖升高34例。脑脊液:细胞数增多,蛋白可升高或正常,个别病例在病程1周左右有蛋白-细胞分离。血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Q1b-IgG)60%阳性。EEG清醒状态下广泛慢波。肌电图(EMG):多数病例下肢EMG正常,部分小儿类似格林-巴利综合征表现。脑干炎表现为脑干肿胀变形,呈对称性斑片状长T1、T2信号,以桥脑及中脑受累为主,延髓少见,脑内其他部位以白质及深部核团为多,皮质病变较少;但微小病灶较难发现,对脑桥及中脑的符合率仅15%。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2)38mmHg~91mmHg,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0.72~0.97,pH值7.35~7.52,代谢性碱中毒5例,呼吸碱中毒45。55例患儿大便肠道71型(EV71)病毒核核酸检测阳性,8例为柯萨奇病毒A组(COXA)阳性16例。
1.4 治疗与转归
1.4.1 常规治疗 脱水疗法:交替用甘露醇和呋塞米以降低颅内压,甘露醇每次0.5g/kg~1.0g/kg,每4h~8h1次,呋塞米0.2mg/(kg·d)~2mg/(kg·d),每12h1次。液体疗法:控制液体量40mL/(kg·d)~60mL/(kg·d)。遵循“边脱边补”原则,使患儿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为宜,动态监测尿量、尿比重、血清电解质及渗透压。糖皮质激素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0mg/(kg·d)~20mg/(kg·d),连用3d,或地塞米松0.5 g/kg~1g/kg,每日3次~6次,病情减轻后减量或停用。人免疫球蛋白应用2g/kg,分2d~5d静脉输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根据循环及血压情况选择米力农、多巴胺、东莨菪碱等药物,米力农0.25μg/(kg·min)~0.75μg/(kg·min),多巴胺5μg/(kg·min)~10μg/(kg·min)。利巴韦林抗病毒,抗生素预防感染。控制血糖,血糖大于10mmol/L,予短胰岛素泵注,根据血糖监测情况调整泵速;给予充分能量合剂、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及胞二磷胆碱及多种维生素、自由基清除剂是必要的。对症治疗降温镇静,保护脑细胞,保障热卡供应。
1.4.2 机械通气治疗 意识障碍患儿尽早建立人工气道,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给予咪达挫仑镇静。咪达挫仑2 μg/(kg·min)~6μg/(kg·min),镇静指数达2~3为宜。给予过度通气降低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使脑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脑血流量减少而降低颅内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和减少脑脊液生成。氧合指数(FIO2)0.4~1.0,使PaO2维持在12kPa~20 kPa,PaCO2维持在3.33kPa~4kPa较理想,一般数分钟起作用,持续使用时间不超过1h为宜。
1.4.3 保证热卡供应 给肠内营养混悬TPMCT液鼻饲。
1.4.4 转归 经上述综合治疗措施后,所有患儿6h后复查动脉血气,均有不同程度好转,8h~24h内14例有意识状态的改善,床旁X线胸片肺部渗出病变在24h至4d内减少或消失。其中48例患儿成功脱机,呼吸机使用时间3d~10d,1例患儿出现NPE,因脑死亡放弃治疗,8例患儿因合并脊髓炎肢体瘫痪,转康复科治疗,余治愈出院。
2 讨 论
手足口病是全球性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其特征是: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梢水疱样皮疹或红色点状皮疹,1周左右治愈。最早发现的HFMD病原体COA16,以后出现多种肠道病毒也可引起本病。自1969年首次分离出EV71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病毒是HFMD的主要来源。近年来EV71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通常情况下COA16和EV71感染引起的HFMD在临床症状等方面难以区别,相对而言COA16引起的手足口病预后较好;而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HFMD则较凶险,往往更易导致并发症。其中以脑损害最为多见,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致死原因主要为重症脑干脑炎及NPE[5]。脑干脑炎其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大多数专家共识是脑干脑炎是发生于脑干的炎性脱髓鞘病变,临床上不多见,它转化为多发性硬化的几率为30%~50%,多留有后遗症。特点为: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并进行性加重;发病前约有半数有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临床表现有一侧或两侧脑干受累的症状或体征;脑脊液改变较少。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共济失调、长束征、意识障碍[6]。因本病儿童发病率低,较成人相对少见,许多感染科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认识,脑干脑炎起病急,治疗困难,病死率高(50%~80%),因此一旦出现神经系统严重受累,影响呼吸功能,并且出现肺部早期渗出性改变时,就应当及早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本组63例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的临床表现:早期烦躁、哭闹与嗜睡交替出现;高血压;呼吸节律不规则;白细胞计数升高;高血糖;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渗出性病变;体温调节障碍;频繁抽搐伴深度昏迷;SpO2或PaO2明显下降。此时构成了手足口病脑干脑炎的高危因素,处于此期的患儿即使无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NPE表现,也应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进行呼吸机治疗,同时配以药物治疗,以减少进展为NPE的几率,是提高危重症手足口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所在。
[1]韦纳.美国名医诊疗手册:神经病学[M].第6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1:311-313.
[2]李新平,丁美萍.脑干脑炎27例 MRI与 MRS的临床分析[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3):22.
[3]郝永信,沈言佟,柴滨.脑干脑炎18例分析[J].中国农村医学,1994,22(1):23-25.
[4]徐俊玲,连建敏,史大鹏,等.脑干脑炎的 MRI诊断[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9,14(5):272.
[5]Sener RN.A false lesion in the center of the pons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J].Comput Med Imag Graph,1998,22(5):413-416.
[6]薛宁.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