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基层体育高考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误诊误治现状调查
2013-02-28安鹏沙海燕
安鹏 沙海燕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南昌 330027)
梨状肌损伤是运动损伤的常见病症,由于梨状肌的解剖位置及运动方式,常出现与某些其他运动损伤近似的症状与体征。就诊时常因医生对运动损伤的特殊性考虑不全面发生误诊误治的情况,特别在运动医学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更为常见。本文在对2011年、2012年江西省体育高考生运动损伤的调查时发现,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误诊误治情况在各体育高考运动队比较普遍,报道如下。
1 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特点
1.1 梨状肌损伤的解剖特点
1.1.1 梨状肌损伤的解剖结构特征
梨状肌的形态是三角形,为臀部深层肌肉。一部分位于小骨盆的后内面,即2、3、4骶椎的前面,一部分位于小骨盆外,在出盆处,梨状肌几乎充满坐骨大孔。梨状肌的后面与骶髂前韧带相紧贴,而前面有第1、2、3骶神经通过。在梨状肌上孔中有臀上动脉、静脉和臀上神经通过;在梨状肌下孔中,有坐骨神经、阴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和臀下动静脉以及阴部内动脉等通过。坐骨神经走行恰好经梨状肌下孔穿出骨盆到臀部。正因为梨状肌本身及周围结构复杂,所以如果梨状肌一旦发生水肿或挛缩,就会影响神经、血管,导致各类疼痛的发生。[3]
1.1.2 梨状肌的运动方式特征
梨状肌主要是协同其它肌肉完成大腿的外旋动作,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髋部疾病研究治疗中心张颖作用只有内旋大腿。导致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基本动作可以归纳为:(1)髋关节突然内收,牵拉;(2)大腿过度的外展、外旋或在此过程中受阻;(3)梨状肌除完成大腿外展外旋外,又要在协助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等大肌群的强烈收缩下完成伸髋动作,遇暴力或不协调的动作致伤。以上动作在运动中表现为闪、扭、跨越、下蹲由蹲位突变直立(蛙跳等)和负重行走等。[4]
梨状肌处于臀部肌肉深层,分布于骨盆内外两面,其间有骶神经、动脉和静脉穿行。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当下肢处于某种外展、外旋的蹲位再突然起立时,股骨内收并围绕着由股骨头至髁间切迹的长轴内旋,从而使梨状肌受到外力的牵扯,引起梨状肌拉伤。[1]如果压迫其间穿行的神经,则表现为腰痛或腿痛。
1.2 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1.2.1 症状
(1)外伤史,在做闪、扭、跨越等动作时受伤。(2)常有放射串麻感,疼痛常沿大腿后侧向足底放射。(3)不能行走,自觉患肢变短或有跛行。
1.2.2 体征
(1)在梨状肌的解剖部位可以触到梭形、腊肠状的块状物,压痛明显;(2)弯腰导致疼痛加重。
1.2.3 鉴别诊断
运动性梨状肌损伤在诊断方面主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1)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直腿抬高在60°以内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减轻。(2)部位不同: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比,运动性梨状肌损伤表现以环跳穴压痛为主,且不伴有腰部及股神经压痛,不合并椎旁压痛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3)运动性梨状肌损伤在臀部触到条索状物,梨状肌紧张试验可诱发疼痛。[2]
表1 受伤考生部位统计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江西省2011年、2012年体育术科考试,发生损伤后到我处就医的考生。其中2011年221人,2012年123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和书籍关于体育高考生运动损伤和梨状肌损伤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2.2.2 访谈法
对受伤高考生及教练员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的受伤原因以及治疗效果等。
2.2.3 问卷调查法
对发生梨状肌损伤的高考生发放了问卷,当场作答和回收。
2.2.4 数理分析法
将所有数据利用Excel进行统计和计算。
2.2.5 病历记录
根据受伤情况和治疗方案进行了记录,并做了相关分析。
3 结果
3.1 受伤高考生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特征
3.1.1 受伤考生运动损伤部位调查
在对参加2011年、2012年江西省体育高考344名受伤考生调查中发现,主要发生运动损伤的部位是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小腿、腰背部、足部和梨状肌。从调查结果的比例来看,踝关节、足部和大腿已经出现了下降,而膝关节、小腿和腰背部出现了增长,运动性梨状肌损伤这2年依然占有25%的发病比例。(见表1)
3.1.2 受伤考生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运动项目调查
通过对81名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考生调查,我们可以看出,篮球是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最高的运动项目。其次分别是跳远、足球、100~800m。从调查结果的比例来看,篮球和跳远项目出现了略微的增长,足球和100m项目出现了下降,800m项目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见表2)
3.2 受伤考生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后的处理情况调查
3.2.1 受伤考生原治疗地点
在对参加江西省2011年、2012年体育高考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51名考生曾治疗地点调查中,受伤考生选择到省市级医院就诊的比例已经有了小幅度的下降;个人诊所的选择出现了非常小的增长;但是,县区级和乡镇级的医院已经成为大部分受伤高考生选择的主体,增幅较明显;村级卫生院则没有高考生选择前往就诊。(见 表3)
3.2.2 受伤考生误诊病症类型
表2 受伤考生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运动项目统计
表3 受伤考生原治疗地点统计
表4 受伤考生误诊病症类型统计
表5 受伤考生误诊后治疗方法统计
以曾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已在当地)就诊未愈,而前来本处就诊的34名受伤考生为基准,调查显示,梨状肌损伤最主要的是为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次是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和大腿拉伤。两年调查结果对比中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了下降,大腿拉伤仅出现了非常少的增长,急性腰扭伤的增长幅度较前两者略微增高,腰肌劳损在整个受伤比例增长最突出。(见表4)
3.2.3 受伤考生梨状肌损伤被误诊后治疗方法
受伤考生误诊后,误诊部位所采用的治疗方法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为主,其中火罐和用药的方法在调查中已经出现了下降,推拿和针灸无明显变化。而注射和小针刀西医手段已经明显下降。(见表5)
3.3 典型病例分析
某男,18岁,2012年4月13日就诊。主诉:做篮球起跳动作拉伤臀部。症状:臀部、腰部疼痛,不能正常走路,跛行。休息一天以及涂抹红花油后疼痛没有缓解。体征:腰部无明显疼痛,右侧臀肌紧张,在梨状肌体表投影处可触及条索状隆起,轻微按压即感明显疼痛并向右下肢放射,体检:患侧梨状肌压痛(+),紧张试验(+),患侧直腿抬高试验(+)。治疗:梨状肌松解按摩,以拨为主的手法松解紧张的肌肉,最后再以揉的手法放松。休息5min后,患者感觉疼痛明显减轻。加超短波局部理疗后疼痛及行动障碍消失。
4 讨论
4.1 运动性梨状肌损伤属于常见病
李晓明等在研究《浙江省体育高考生业余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后,得出结论是运动损伤中踝关节的运动损伤比例最高,其次是膝关节,其他运动损伤依次为大腿、小腿、足部、腰背部、肩部、肘部、手腕部。顾汉文等在《陕西省体育高考生业余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中显示出,踝关节的损伤比例最高,其次是膝关节,以下为大腿、小腿、腰背部、肩部、手等。杨芳在《湖南省体育高考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损伤主要部位是踝关节、腰背部和大腿等部位,其中踝关节损伤最为严重。但是,本次调查结果与以上研究存在差异,江西省体育高考生运动损伤中,梨状肌损伤最高,并且,两年内该损伤都处于最高发病比例,其余依次为踝关节、膝关节、大腿、小腿等。本次调查表明:梨状肌损伤与其他部位的损伤在体育高考运动队中均属于常见病,但江西省较其他地区发病率较高。[5-7]
4.2 运动性梨状肌损伤与基础运动项目类型相关
江西省体育高考项目分别为:篮球、足球、立定跳远、100m和800m,考试内容主要考察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基本身体素质。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易发生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高考项目是篮球,最低是800m,其余各项分别是跳远、足球和100m。与此同时,篮球和跳远项目上损伤比例出现了上升趋势,其他项目比例下降。这就说明了运动性梨状肌损伤易发生于基础运动项目。
4.3 运动性梨状肌损伤发生误诊误治的原因
梨状肌损伤是骨伤科常见病。运动性梨状肌损伤与临床病理性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在病症表现上具一致性,但在病因、治疗方法、治疗目的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加之梨状肌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使缺乏运动医学知识的医师忽略运动所引起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特征而发生误诊误治。
对以腰腿痛为主诉,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初诊患者,多数临床医生对发病诱因不重视,习惯性地首先想到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采集不全面,体格检查不仔细,临床表现不典型时更易误诊。从本次调查的结果上看,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所占的比例最大,大腿拉伤最少,其它两项分别是腰肌劳损和急性腰扭伤。由于腰部运动性疾病所表现的症状与梨状肌损伤类似,受伤病理机制有时相同,所以误诊为腰部损伤概率较高。
由于诊断的不明确在治疗上就容易发生偏差,基层伤科的治疗以中医特色为主。任玉衡等的研究证实,在我国治疗运动损伤的各种方法中,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手法、针灸、中药外敷。本次调查表明在基层医院中,传统中医方法治疗运动性梨状肌损伤依然盛行,与以上研究结果相同。
4.4 基层运动性梨状肌损伤的诊治现状与运动医学地域发展不均衡有关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发生运动损伤的高考生会选择去县区级和乡镇级医院就诊,主要在中医伤科并且逐年出现了上升的趋势。我国运动医学人才紧缺。运动医学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发展缓慢,医疗设施配备不足,诊断的准确,治疗的有效性都欠缺,运动性梨状肌损伤这类常见运动性疾病在基层发生误诊误治的现象比例偏高,这与运动医学地域发展不均衡有关,是值得医学界重视的。
5 结论
(1)运动性梨状肌损伤在江西省基层各高考训练队中属常见病。
(2)运动性梨状肌损伤易发生于基础运动项目。
(3)运动性梨状肌损伤常因临床医生缺乏运动医学知识导致误诊误治。
(4)出现误诊误治现状的原因是由于运动医学发展地域不平衡造成的。
[1]郑隆榆.运动性急性原发性梨状肌损伤综合症[J].成都体育学报,1988:10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4.
[3]毛成龙,方外生,王向义.梨状肌的应用解剖[J].宜春医专学报,1985(1):4-21.
[4]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00.
[5]李晓明,李金荣.浙江省体育高考生业余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77-78.
[6]顾汉文,李敏.陕西省体育高考生业余训练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陕 西 教 育,2010(3):122.
[7]杨芳.湖南省体育高考生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运动,2010,8(12):123.
[8]张成亮.梨状肌综合症误诊7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11(8-3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