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捐门”事件看明星慈善公信力的缺失
2013-02-27杨玲
杨玲
摘 要:面对社会上频频发生的明星“诈捐”事件,运用传播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从传播学角度解读“诈捐门”事件的传播机制,勾勒此类事件的传播学特征,探究该典型案例对我国明星做慈善引发公信危机的影响和启示,以促使我国的慈善事业能够在良好的轨道上继续运行,挽救人们对于公共机构的信任危机。
关键词:诈捐;慈善业;公信危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2-0047-02
一、“诈捐门”事件回顾
诈捐,是指一些企业或公众人物在公开场合公开承诺给慈善项目捐赠,而事后却因各种理由食言,又可称“诺而不捐”或“诺而少捐”[1]。
章子怡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在法国戛纳发起慈善集会,为地震灾区募捐善款。同年6月,章子怡又上海电影节记者见面会上向媒体宣布,已把筹得的善款交给了民政部门。为此,章子怡荣获了国内2008年至 2009年度“最具影响力慈善女明星”、“年度慈善贡献奖”等多项慈善大奖。然而,2010年年初,有消息曝出章子怡承诺的募捐善款下落不明,没有慈善机构获得过章子怡的这些捐款款项。一夜之间章子怡的“诈捐门”事件,席卷了整个娱乐圈,影响范围扩大至整个社会。章子怡作为一位在国际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大明星,其“诈捐”举动触犯了人们的道德底线,让明星们感觉到了诚信危机,同时也折射出慈善的不规范,带来了何等严重的后果。
成龙诈捐事件,是继章子怡诈捐门后曝出的又一次明星诈捐事件,无疑让明星慈善雪上加霜。捐献新作《大兵小将》部分票房援建北川中学,是成龙在2009年5月11日探访北川中学时的承诺。但是当《大兵小将》已在内地已共收获1.53亿元人民币票房后,并没有见其兑现其当初的诺言。在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的网站上,不管捐赠数额多少,都可以看得到许多为北川中学捐赠人的名单,唯独看不到成龙、陈港生或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的名字。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表示,直至9月1日学校开学,也未收到成龙当初许诺的捐款。
接下来又有人质疑更多明星,如那英、赵薇、范冰冰等也涉嫌诈捐。一时间众多明星纷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明星做慈善,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让这种善举得到落实,承诺要得到兑现,真正发挥其利国利民的作用。倘若“诺而不捐”、“诺而少捐”,这不仅是对明星们本身形象的损害,更是对我国慈善事业的莫大耻辱和讽刺!
二、“诈捐门”事件的传播学解读
(一)基于“拟态环境”理论的传播学解读
“拟态环境”是一种象征世界,存在于现实世界,而不是人们能够感觉到的实实在在的事件的本身。人类生活在现实环境和虚拟环境两个环境里,如果长期在虚拟的、与现实割裂的环境中生存,人们就会降低对现实真假的判断能力。
网络具有其他媒介所不具有的许多优势,它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应该在社会宣传中起到积极健康的引导作用。但是现实的网络环境里并非如此。在网络热点事件——明星“诈捐门”事件中,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的非理性情绪被煽动,导致了社会不和谐因素的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对“情绪型舆论”进行疏导。在网络环境里使用带有人身攻击性和带有侮辱性的语言都是十分不理智的表现,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更会污染社会风气,对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2]。所以,在这个言论相对比较自由的网络环境里,要避免语言暴力,更不要盲目跟风,即使在不公正的社会现实面前。
(二)基于“把关人”理论的传播学解读
在大众传播过程中,存在着这一类人,他们对信息进行选择,决定传播内容的重点,并企图给受众带来他们预期的那种影响。受众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更能客观的看待经过把关人过滤的新闻内容,减少所接受的信息与现实社会存在的差距,也让把关人员能更负责更有能力地做好把关工作,这便是“把关人”研究的意义所在。在网络的“诈捐门”事件中,不难看出把关人的重要性。把关人把成龙、章子怡、余秋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一些没有明确事情是非曲直的信息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对网络上的言论没有往正确方向引导,导致语言暴力的发生,这是把关人的失职。
(三)基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传播学解读
“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在塑造强势意见气氛和强势观点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网络这样一种虚拟的环境中,人们喜欢把某些意见的规模扩大,达到很强的影响力,使得其他网民“偏听偏信”去盲从,在这样影响力大的强势舆论面前,少数派意见被打压,甚至消失,这样网络中同样的也出现了“沉默的螺旋”[3]。以章子怡的“诈捐门”事件为例,此事在天涯论坛上大都是被批判,造成了一种意见占主导地位,其他想站在章子怡立场考虑问题的人都不敢去发帖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否则就会被多数意见派进行激烈的言语攻击。这样导致了讨伐章子怡的声音充斥了天涯论坛。
(四)基于“议程设置”理论的传播学解读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受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即媒介的议程设置。公众对当前重要问题的认识判断,和传播媒介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是存在着对应关系的,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也会对该问题更加重视。章子怡“诈捐门”事件一经推出,就立刻成为了公众所议论的热门事件。网络为这件事情的传播塑造了一个平台,对整个事件的变化起着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传统媒体也不甘示弱,如中央电视台的《24小时》、《新闻1+1》等等栏目,《新闻1+1》做了半小时的专题,可想而知对“诈捐门”事件是高度关注的[4]。除章子怡外,其他一些明星也被网友们弄成了疑似“诈捐”,人们对明星们产生了信任危机。一时间,“诈捐门”事件席卷了娱乐圈。
三、“诈捐门”事件来带的影响及启示
(一)对类似明星捐款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一个“诈捐门”,让国际巨星变得不再那么“国际化”、不再那么“巨大”,当然在这一闪耀光环背后的明星又该有怎样的诚信和良知?他们又去真正实践了多少?还有多少是大众所不知道的?这是更多的人在思考的更深层次的问题。社会舆论对于明星慈善的关注,在当今社会已经到达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在西南旱灾和青海地震接踵而来的时候,娱乐圈并没有袖手旁观,许多明星依旧第一时间作出捐款表率,并纷纷通过写微博、晒发票的方试,收集自己的慈善证据,标明自己是不折不扣地做到了慈善的。显然经过了章子怡的“诈捐门”事件,明星们对于慈善的态度和方式也变得更加谨慎起来,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 明星们都有了共同的意识,只有通过写微博,晒发票,投奔可靠组织等方式,才能让群众去充分相信他们的行为,让自己远离“诈捐”的可能。这也成了“后诈捐门”时代,明星慈善活动的统一行动代码。
(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诈捐门”事件中的这一“门”像是一面镜子,让明星们在这面镜子面前开始自省。反之,围绕章子怡“诈捐”事件的诸多争议,乃是时下社会信用普遍匮乏的一面“照妖镜”。对于明星借慈善之名博取美名、炒作推销自己的“类慈善行为”,慈善制度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因为慈善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悲悯情怀的流露。虽然我们倡导在全社会范围内做慈善,但是需要警惕的是,慈善不是一场在全国观众关注下的表演秀,更不是一场自认为可以教育他人的大师秀,而是一种责任的流露,它来自内心深深的召唤。从这个意义上讲,明星的“诈捐”会让更多人去思考如何去做慈善,如何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可信,同时也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慈善行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三)“诈捐门”事件来带的启示
1.明星捐款更应追踪去向
出现娱乐圈“诈捐”风波之后,专家们及其睿智和理性,同时也保持了高度的关注和客观的分析。许多专家都表示,虽然并不是全部的明星都会如此嚣张地去挑战大众的情绪,但是如出一辙的事件给社会和大众带来的伤害也是很难弥补的。他们认为慈善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理念,要改变传统的慈善观念,力荐实名捐款。虽然雷锋的做好事不留名的精神一度让大家奉为圭臬,但是搬弄到做慈善上来,则可能出现一些让某些人可以钻的空子。那种做好事不留名在做慈善上只属于旧观念,不利于在如今思想多化、社会矛盾激化的新时期,更不利于社会的监督,更别提保障个体的权益与集体的利益。
2.公共机构不应失声
“诈捐门”风波进入大众的视野,又成为社会的一块难以抹去的伤疤,或许媒体的责任不能不追究。但是媒体没有审判的职权,大众也只能由围观产生力量,真正有行动力的该在此事件有所回应的机构或部门,他们在关键时刻,却销声匿迹了。哪里有明星哪里就有慈善,有人说明星与慈善是黄金搭档。作为黄金搭档,需要拉动全社会开始公益行动,发挥明星慈善公众效应的时候,有关部门并没有在需要的时候站出来,采取措施有保护到这些公众人物的利益。
慈善部门能有效地推动慈善的落实是不容质疑的,这是有关部门的“无为而治”,但是,这种“无为”,只会导致更“无治”。明星们的诚信受损了,但受害的不仅是他们,因为这些事件,公众的期待都化为泡影,这也损失了公众对公共机构的信任[5]。
四、结 语
当大家还在为明星带头募款做慈善鼓掌欢呼的时候,却因为“诈捐门”的插曲让观众的手拍得总不那么带劲,更有了几丝的勉强。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去维护已经破坏的社会秩序,以及已经出现的信任危机。社会的诚信机制或许在政策层面暂不能有完美的成效,但公共机构与全体社会成员都积极投身于一个信任社会的建设的时候,稳妥可靠的社会诚信机制才不会受到严重干扰和质疑,并才会使得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和谐。
参考文献:
[1] 成露.建一份“诈捐黑名单”[J].政协天地,2010(3).
[2] 戴静静,王婧.网络语言暴力的传播学分析[J].青年记者,2010(8).
[3] 李炜娜.从受众心理层面看明星的信用危机[J].新闻世界,2010(9).
[4] 周江红.从传播学角度看“诈捐门”事件[J].青年记者,2010(5).
[5] 陈静.从“诈捐门”看我国慈善立法的缺位[J].法制与社会,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