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义词的句法层面探究

2013-02-25李云彤

关键词:多义词歧义矿泉水

李云彤

(吉林大学 文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一、多义词的句法表现形式——歧义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美国语言学家G.L.Brook说过“一词多义是歧义的语言基础。”我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语言的经济原则与相似原则发生矛盾时,歧义就成为人类认知活动和交际活动的必然产物。

(一)歧义的界定

歧,本身就具有“很多而且互相矛盾”的意思。歧义产生于人类社会的言语交际活动,当说话人都能够给听话人提供明确有效的语义内容,听话人也能准确的把握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话语组织内容,歧义就不会产生。但当说话人的话语包含两层或者两层以上的意义时,听话人想要理解说话人表达的语义内容就要依赖语境,如果语境也无法给听话人有效帮助的话,听话人就无法确定说话人想要表达哪一种意思,这时候,歧义就产生了。

(二)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多义词造成的句子歧义不是病句,而是导致一个句子有多个意义。多义词造成的语义歧义,是指在同一个句子里,由于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同时出现在相同的句法位置上,做同样的句法成分造成的。只要多义词的不同义项句法分布矛盾,句子就绝无歧义;或者出现的句法环境冲突,句子也绝无歧义。

当多义词的不同义项的意义既同时符合同一个句子相同的句法位置、做同样的句法成分需求并且相互不冲突,又都能满足该句子的语法及语义规则,那么这个句子就可能是歧义句。经过笔者统计,汉语多义词在句子中一般处于三个位置容易造成句子歧义,这三个位置分别是:谓语位置、兼语位置、定语位置。

1.谓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假设一个句子S1中的多义词f1(a1,b1,c1,d1)处于该句的谓语位置,b1、c1同时适合在该句的谓语位置出现、做同样的句法成分,而且符合语法规则和语义逻辑,这样就可能会造成句子S1出现歧义,其根本原因是两个义项所带来的句法环境不同引起的,b1、c1的两个动作发生的时间相同,但空间不同。句法环境之所以会导致句子产生歧义,是由不同的人受不同的认知框架影响决定的。外部客观世界的百科知识会映入人的大脑,参与人的整个思维过程,控制人的认知机制,从而输出形式层面的语言符号。每个个体接收到的百科知识不一定相同,所以不同的个体认知框架就有差异,导致最终的语言输出必然也不相同。如:

(1)这本书黄了。

(1.变成黄颜色。2.出版不成了。)

在上面这句话中,“黄”的两个义项“黄颜色”(黄1)和“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了”(黄2)的意义恰好都满足它们出现在该句的谓语位置上、做同样的句法成分,并且符合语法及语义规则,两个都是有效的句子,那么句子(1)就变成了歧义句,这是由于“黄1”和“黄2”句法环境不同造成的,两个“黄”出现的时间相同,但空间不同,两个义项同时出现在两个空间,那么这个句子就必然会与两个句法环境相关联,故造成一个句子有两种均成立的理解。我们知道,词义就是词指称对象条件的总和。从词的指称条件来看,“书”既可以受义项“黄1”的指称条件[+颜色]限制,又可以受义项“黄2”的指称条件[+结果]限制,因此,“书”这个词可以同两种句法话题相联系,即“有关色彩的句法话题”和“有关印刷物出版的句法话题”。在句子(1)中当联系说话人的句法话题和和联系听话人的句法话题发生冲突,歧义就会产生(如图1)。

图1

在一个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想表达的意思是“意义1”,这是由于“句法话题1”对其头脑内认知框架的影响,然后说话人把“意义1”进行编码,传递给听话人。当听话人接收到说话人的编码内容,在解码过程中听话人的认知框架又对其作用,导致受“句法话题2”的影响,听话人输出的信息是“意义2”,出现歧义导致交际失败。交际失败有两个原因:“句法话题1”和“句法话题2”都是该句的有效语境信息;说话人当下所处的环境使其更倾向“句法话题1”,听话人当下所处的环境使其更倾向“句法话题2”。所以“这本书黄了”既可以理解为“这本书变成黄颜色”(对应的语境是:焦点在书的颜色上),也可以理解为“这本书出版不成了”(对应的语境是:焦点在一本书的待出版手稿上)。

(2)审讯后,两个犯人互相咬起来。

(1.撕咬。2.提供对方的犯罪证据。)

“咬”的两个义项“上下牙对在一起,夹住东西”(咬1)和“审讯时拉扯不相关的人”(咬2)的意义都被应用在谓语的位置上,并且符合语法及语义规则,均是有效的句子,所以这个句子有两种均可的理解意义,出现歧义。这是由于该句的句法环境不同造成的,两个“咬”出现的时间相同,但空间不同,两个义项同时出现在两个空间——“打架”的空间和“揭发、检举”的空间。那么这个句子的歧义是由个人的社会习惯和心理习俗不同影响了交际的理解,造成句法歧义现象。首先,从词的指称条件来看,“犯人”既可以受义项“咬1”的指称条件[+夹住]限制,又可以受义项“咬2”的指称条件[+提供]限制;其次,从个人的社会习惯和心理习俗来看,由于“审讯”这个词有它独特的社会背景,它的出现一般都与司法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当“审讯”和“犯人”以及“互相”同时出现,很容易会想到“咬”是在“提供对方的犯罪证据”。因此,“咬”这个词可以同两种句法环境相联系,即:“打架时用牙咬住对方的身体的某部位”和“向司法人员提供更多的他人犯罪证据,以减轻自己的罪行”。不同社会习惯和心理习俗的人,对这句话中的“咬”自然就会有不同的领悟。当联系说话人的句法环境和和联系听话人的句法环境分别属于上面两个不同的句法环境时,这个句子的歧义就会产生。所以“审讯后,两个犯人互相咬起来”既可以理解为“审讯后,两个犯人互相撕咬起来”,也可以理解为“审讯后,两个犯人提供对方的犯罪证据给司法人员”。

(3)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1.回忆。2.打算/希望。)

“想”出现在上面这句话的谓语位置,“想”的两个义项“回忆”(想1)和“打算/希望”(想2)的意义都符合该句的语法及语义规则,无论从哪个义项角度理解,都是有效的句子,那么这个句子就出现了歧义。这是由于句法环境不同造成的。两个“想”出现的时间相同,但空间不同,两个义项同时出现在两个空间,这是由于交际双方的预设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一样而产生的。先从词的指称条件来看,“起来”既可以受义项“想1”的指称条件[+思想]限制,又可以受义项“想2”的指称条件[+趋向]限制;其次,从交际双方的预设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来看,由于交际双方对“起来”有不一样的预设,所以产生了两种句法环境:“躺着回忆某事”和“躺了很长时间了”。当联系说话人的句法环境和和联系听话人的句法环境分属于上面两种不同的句法环境时,这个句子的歧义就会产生。所以“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既可以理解为“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某件事情”,也可以理解为“躺在床上没多久,他躺够了,想起床了”。

由此可见,多义词所在的句子出现歧义是由句法环境的不同导致的。句子(1)是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选择了两种不同话题句法语境造成的歧义,句子(2)是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习惯、心理习俗导致的歧义,句子(3)是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预设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同所导致的歧义。从说话人编码到听话人解码的过程中,句法语境始终都在影响着说话人和听话人的认知框架,致使输入和输出的意义不一样,使得交际失败。

2.兼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假设句子S2中的兼语位置是多义词f2(a2,b2,c2,d2),b2、c2可能同时符合兼语位置的语义需要,b2、c2在句子中做同样的句法成分,而且符合语法、语义规则,这就导致句子S2出现了两种均成立的理解意义,造成句子S2出现歧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2、c2所处的句法环境不同引起的。如:

浪莎袜业,使您足下生辉。

(1.脚底下。2.阁下。)

在这个句子里,多义词“足下”出现在句子的兼语位置,两个义项“脚底下”(足下1)和“阁下(敬词)(足下2)”都符合句子的语法及语义规则,造成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意义,导致句子歧义。兼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也是由句法环境不同引起的。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对话语有不同的理解或者明明理解却要故意曲解造成的句子歧义,例如句子中将“足下生辉”故意理解为“阁下生辉”,以达到说话者广告宣传的目的。这是广告行业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语言技术手法。所以,“浪莎袜业,使您足下生辉”既可以理解为“浪莎袜业,使您脚下生辉”,也可以理解为“浪莎袜业,使阁下生辉”。

当歧义句中的多义词出现在兼语位置,两个义项出现的时间相同,空间也相同。

3.定语位置的多义词歧义

假设句子S3中的兼语位置是多义词f3(a3,b3,c3,d3),b3、c3两个义项可能同时符合定语位置的语义需求,b3、c3在句子中做同样的句法成分,而且整个句子没有语法及语义错误,这就导致S3出现了两种均成立的意义理解,造成句子S3歧义,其根本原因是b3、c3所适合的句法环境不同引起的。如:

这瓶是进口的矿泉水。

(1.外贸进入。2.入口。)

多义词“进口”出现在句子的定语位置,用来限定矿泉水的范围,两个义项无论作“外贸进入”(进口1)还是作“入口”(进口2)解释都是合理的,“外贸进来的矿泉水”和“入口的矿泉水”意义均成立,也都符合句子的语法规则,所以造成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意义,故“这瓶是进口的矿泉水”是一个歧义句。这种歧义是由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预设和所具备的背景知识不同而造成的句子歧义。首先,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在矿泉水的“途径”上,只不过一方将“进口”理解为“外贸进入”表明他对矿泉水的理解更倾向在“社会性”方面,另一方将“进口”理解为“入口”表明他更倾向矿泉的“个体性”多一点,其次,“矿泉水”又同时符合“进口1”的指称条件[+从外至内]和“进口2”的指称条件[+从上至下],所以,“这瓶是进口的矿泉水”既可以理解为“这瓶是外贸进来的矿泉水”,也可以理解为“这瓶是用来喝的矿泉水”。

当歧义句中的多义词出现在定语位置,两个义项出现的时间相同,但是空间不同。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出,交际双方(说话人和听话人)对句法环境的倾向性不同,是导致多义词造成语句歧义的根源。

二、多义词的句法功能

有时出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们往往有目的的使用多义词歧义,以达到某种特定的语用目的或修辞效果。

(一)幽默

作为语言运用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恰当地使用词汇歧义往往能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例如:

问:狗为什么不生虱子。

答1:因为狗讲究卫生。

答2:因为狗只能生狗,生不出别的东西。(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卖车》)

这几句台词,所以搞笑,就是利用了汉语中多义词语用幽默的特点。多义词“生”有两个义项:“生长”(生1)和“生育”(生2),在前一个回答中,“生”被理解为“生长”;在后一个回答中,“生”被理解为“生育”。提问人故意利用“生”的多义性来提问,给答题人预设一个“圈套”,一般人都会遵从常规思维逻辑,更倾向“生”的常用义项“生长”,这就刚好陷入了“圈套”,故产生幽默的修辞效果。多义容易让人产生误解,以此生趣。

(二)双关

多义词的歧义问题应用在社会生活中有时也有“一语双关”的效果。例如:

浪莎袜业,使您足下生辉。

(浪莎品牌广告语)

多义词“足下”在这句话中具有双关的修辞效果,它既可以被理解为“脚底下”(足下1)又可以被理解为“阁下(敬词)(足下2)”。“使您脚下生辉”意指浪莎的袜子款型好、颜色正,穿上浪莎的袜子,能使得消费者的脚看上去更美;“使阁下生辉”意指浪莎的袜子是消费者个人品味的象征,会提升消费者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这是一则非常成功的广告宣传语,从语义角度看,它充分利用了多义词的积极作用;从语用角度看,它把词汇的特点运用得恰到好处,也一定能达到商家增加销售的目的。

(三)讽刺

多义词的歧义问题在使用中有时还能创造出“含蓄讽刺”的效果。例如:

女朋友跟我说:“你跟富二代有一点沾边。”

我说:“真的吗?是什么?”

女朋友说:“二。”(《读者文摘》)

这段对话幽默中带着讽刺的意味。“二”有两个义项“数量词”(二1)和“很傻”(二2),“富二代”是近几年比较热的一个词语,兼顾两次意思即“豪门第二代子弟”和“傻傻笨笨没什么作为的败家子儿”,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大部分人都会倾向“富二代”的“豪门第二代子弟”的这个解释,所以提问者就故意利用了“二”的多义性预设了一个“陷阱”。由于“二”的另一个义项“很傻”具有贬义色彩,所以当这一义项被确定为最终答案时,同时也兼具讽刺效果,当然,这段对话中的讽刺是善意幽默的。

[1]G.L.Brook.Word In Everyday Life[M].1981:32.

[2]Rudolf Carnap.The logical syntax of language[M].Chicago and La Salle Illionois:Open Court,2002:64-123.

[3]李福印.语义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7-65.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98-104.

[5]张勇.德语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24-27.

[6]曹炜.汉代汉语词汇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5-37.

猜你喜欢

多义词歧义矿泉水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多义词
eUCP条款歧义剖析
中、英多义词的翻译识别劣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买矿泉水
百岁来天然矿泉水纯净好喝
English Jokes: Homonyms
澳洲容澜矿泉水
基于关联理论的歧义消除研究
“v+n+n”结构的哈萨克语短语歧义分析与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