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用技术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研究
——以新疆为例

2013-02-24呼延玲杜青发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毡房哈萨克新疆

刘 斌 呼延玲 杜青发

(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通用技术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研究
——以新疆为例

刘 斌 呼延玲 杜青发

(昌吉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

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使得案例教学成为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案例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问题的来源,是师生互动的媒介,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桥梁。好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鉴于现有教材部分案例存在的一些不足,文章首先阐释了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应用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的意义,最后又以新疆为例,通过案例列举与分析来阐述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地方特色案例进行教学,以期为通用技术新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用技术;案例教学;新疆地方特色教学案例

引言

案例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中的重难点变得通俗易懂,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1]。因此现有通用技术各版本教材中都编入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大量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些案例的使用,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广泛的问题情境和思考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与技术相关的知识,理解案例背后的原理、思想和方法,同时还能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之间紧密的联系,使学生爱学、乐学。此外,通过案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探究技术、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形成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和正确使用技术的意识[2]。由此可见案例的选择与运用对通用技术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能否达成课程教学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用技术课程教材主要有苏教版、粤教版、地质版和河南版四个版本,教材中使用的案例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大部分都是具有典型性和广泛普适性的案例。笔者于2011年12月期间组织团队对新疆昌吉州11所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情况进行调研时,发现目前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多数为教材案例,由于通用技术新课程的特殊性导致教材中的案例在实际教学中有“水土不服”之感,总结起来为以下几点:

(1)教材中的一些案例介绍简单,在没有其他教辅材料的支持下,部分老师无法很好的应用,并发挥案例的作用。

(2)教材中的一些案例的环境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与学生所处的地域有较大的差异,导致学生对技术思想方法难以理解和掌握,不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更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的灵活应用和迁移。

(3)教材中的一些案例,对学生而言虽然知道,但还是远不如学生所处地域案例熟悉,应用

这样的案例进行教学时,学生在信息迅速整合上明显处于劣势,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生,不利于学生的技术情感培养。

基于以上问题,能否通过对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的研究,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1 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的内涵

1.1 教学案例

案例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为了给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3]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案例的来源可以把案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自教材中的案例,另一类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后根据自己熟悉的材料设计编写的案例。本文中所提到的教材案例是指目前通用技术课程通用的苏教版、粤教版、地质版和河南版四个版本中设计的案例,一般都具有典型性和广泛的普适性,是目前教学的主要案例来源。教师编写的案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技术素材,并编写的案例,这类案例一般都具有较好实时性、亲近性、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编写的案例是教材案例的有益补充。教师编写的案例又可以分为地方特色案例和一般性案例,本文主要探讨地方特色教学案例。

1.2 地方特色教学案例

笔者以地方特色为关键词在维普中文期刊网上进行检索,搜索到大约十篇有关地方特色资源和地方特色文化在思政教育、艺术教育图书馆建设等方面的研究,[4][5][6]总结这些文献的观点,笔者为地方特色教学案例做了如下定义:地方特色教学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能反映当地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社会生活及民族习俗等多项内容的技术应用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地方特色教学案例除了具备亲近性以外还具有一定的地方性、特色性、影响性、价值性等特点,这是区别于一般性案例和教材案例的特性。

2 研究地方特色教学案例对通用技术教学的意义

通用技术课程是教育部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增设的一门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2004年进入实验开始实施,经过了9年的发展,课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缺乏专业的师资和教学软硬件资源的现象还很普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研究地方特色教学案例,并引入教学,对于课程的实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2.1 研究地方特色教学案例有利于教师理解知识、驾驭课堂

由于目前大部分通用技术教师都是由其它学科转行过来的,虽然经过了一些短期的新课程理念和教法的培训,但是大部分老师还是缺乏系统的技术知识,可供借鉴和参考的资料也比较少。教材中的案例虽然在信息的组织、问题的阐述等方面较为形象,但是由于缺乏与案例相配合的背景知识的支撑,教师对教材的案例相关背景知识了解不全,理解不透,而完全依赖教材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势必会限制教师的教学主动性,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难发挥。

由于地方特色技术案例就在师生的生活之中,案例本身及其背后的技术背景和文化,师生们都较为熟悉,而且案例相关资源也便于获取。教师在挖掘、研究、甄别和筛选地方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既是对案例与教学知识点建立联系过程又是对课程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理解的过程。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的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多观察、收集和筛选,通过研究、编写整理、教学实践、经验交流等过程逐步形成案例集。通过对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的研究对通用技术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有益且十分必要的。

2.2 研究地方特色教学案例有利于学生亲近技术、学习技术

与师生地区有较大差异,导致学生对技术思想方法难以理解和掌握,不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更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的灵活应用。学生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自己生长的环境相比较为陌生,即使教师提供了相关信息资料,学生也难以形成感性认识,在信息获取方面明显处于劣势,不利于学生的技术情感培养。如苏教版教材中“结构与设计”部分知识时,教材中采用的案例是长城、圣彼得大教堂、埃菲尔铁塔、赵州桥、岳阳楼等建筑对于边疆地区的学生虽然知道,但大部分都没有亲眼见过。如果老师立足本地引入一些人们熟识的,具有特色的建筑案例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一定会好很多。以新疆为例,在“结构与设计”部分,可以使用的案例有: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国际大巴扎;在草原上随处可见,游牧民族祖祖辈辈住惯了的移动房屋,逐水草而居的家——哈萨克毡房;吐鲁番的葡萄自然荫成葡萄干的花格建筑——荫房;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达坂城风力发电站、哈密回王府等等。

不同区域选择各地具有地方特色教学案例,不仅能使学生最大程度的来接受新知识,而且也能使教学得到有效实施,从而实现学生从身边的技术向面的技术延伸,从现实生活所接触的技术内容向现代技术和高新技术延伸,使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技术发展的新成果和未来走向,从而领略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文化意义,增强对当代先进技术及其文化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亲近技术、热爱技术并将技术的思想方法应用到生活,实现技术课程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2.3 研究地方特色教学案例有利于地方特色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工艺文化资源,而且这些资源的分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点。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引入地方特色教学案例,以地方特色教学案例作为师生学习、探讨、研究的技术思想方法的载体。通过开放、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对案例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指导学生接触当地民族手工艺的作坊,采访当地一些艺人,详细记录探究的过程,整理和描述各个工艺制作的程序和过程,并结合学校的通用技术实践室开展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和感受。组织学生利用家乡的便利,探究家乡的乡土文化和工艺,学习过程中实现了这些优秀民间工艺文化与现代化的知识、科技、信息的有效整理的同时,也培养一批这方面工艺的人才,这不但可以使濒临失传、后继无人的民族工艺文化得到有效地保护,而且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更加热爱,长大以后更加积极投身到家乡的建设当中去,用现代技术和工艺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与发展。同时,给当地学生进行此类的培养和锻炼,极易形成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经济增长点![7]

3 新疆地方特色教学案例列举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独特的自然、历史、社会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技术特色,与内地相比有较大的差异。

根据案例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地方特色教学案例总结、归纳为地方传统工艺案例和传统建筑案例两大类。

3.1 传统工艺

在新疆的传统工艺中首先要介绍的是民族乐器,新疆历来被称为歌舞之乡,各族人民能歌善舞,在隋唐时期就有记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发明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民族乐器,形成了各自的加工工艺。民族乐器主要有手鼓、热瓦普、都塔尔、艾介克、冬不拉、库木孜等,见图1民族乐器。这些乐器基本材料都是木材和皮革,但是形状各不相同、音色各异,既能独奏,也可合弹。这些不但是新疆各族人民喜欢的弹拨乐器,更是一件件精制的纯手工工艺品。同一种乐器在不同的地域,其外形、大小上也不尽相同,加工工艺也略有不同。此外,还有手工地毯、刺绣、丝绸衣料、民族花帽、红铜器、民族工艺小刀、陶土等,这些案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案例背后的背景知

你看,爱运动的夫妻,眼明手快地打羽毛球,笑容荡漾在脸上;淘气的小朋友们,踩着滑板车的,穿着溜冰鞋的,身轻如燕地贴着地面在人群中飞来飞去;熟人朋友一起,拉家常忆往事,互相分享从各种渠道获知的新闻事件,大家相谈甚欢。走累的人们坐在茵茵的草坪里休憩,有的在认真观看LED显示屏播报的影片,有的边走边仰望星空,而清朗的夜空也绝不会让人们失望,趁着好心情给观众上演了一场璀璨而梦幻的繁星聚会。路旁昏黄的灯光拉长了行人的身影,地面的流光溢彩与夜空中的皎月群星相互辉映,给团场的秋夜平添了几分朦胧和诗意,放眼望去,广场像一幅光彩斑斓的画。

识、文化、技术可以很方便的获取;葡萄干的酿制、奶疙瘩的加工、馕饼的加工等,在民族地区这些都融在师生们的生活里,引入课堂,让学生们真实体会“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特点。

图1 民族工艺——乐器

图2 民族工艺——其它工艺

3.2 传统建筑

新疆的著名经典结构建筑,比如在草原上随处可见,游牧民族祖祖辈辈住惯了的移动房屋,逐水草而居的家——哈萨克毡房、蒙古包;在吐鲁番,处处都有用土块砌成的四面通风的花格建筑——荫房,利用热风,自然荫成葡萄干;还有面对新疆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被高山环抱的特点,新疆人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位于新疆首府的国际大巴扎,国际大巴扎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在涵盖了建筑的功能性和时代感的基础上,重现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集中体现了浓郁西域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新疆最有特色的宫廷建筑——哈密回王府;新疆地域在利用自然资源上所建造的闻名中外的达坂城风力发电站……

图3 地方特色建筑

新疆特色建筑主要体现了伊斯兰建筑风格,新疆的伊斯兰建筑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是新疆伊斯兰教文化艺术的主要载体。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全国伊斯兰建筑中都堪称上流,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多样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建筑艺术中的瑰宝。现代社会中,它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宗教意义和历史价值,更多的向世人传达出建筑艺术中内容与形式、造型与空间、材质与结构、局部与、整体、色彩与环境等方面的美学价值和启示。[8]

这些传统的工艺和建筑既体现了独特的结构和艺术,又隐含了一定的设计和建造(加工)流程;既展现了各种不同的工艺和系统设计思想,又凝结了新疆各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大部分都是新疆各地师生们身边的熟悉的事物,老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教学,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学生自主探究和技术实践的课题,学生更易理解,想象,更能够增强学生对家乡的关注度和自豪感,提升对家乡的责任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亲近技术、应用技术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借助这些案例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多民族共同生息繁衍的地方,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案例都凝结着各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新疆各族人民共同的财富,在教学中可以把德育教育隐含其中,达到空洞说教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

4 哈萨克毡房教学案例分析

4.1 教学案例描述

哈萨克毡房也叫哈萨克包,是哈萨克族人民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创造的简捷而便于搬迁的房屋。它是哈萨克精神文化的物质形式,也是哈萨克牧民的家,同时又是他们从事生产的场所。哈萨克人历来把毡房当作他们祖先的重要创造,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传统民居文化日臻完善,而建造毡房也已成为哈萨克牧民的基本手艺。[9]哈萨克毡房具有易于搭卸、携带方便、坚固耐用、居住舒适、防寒、防雨、防震等特点。它仅需两三头牛或者骆驼便可把毡房和简单的生活用品驮载迁移,在更新草场或放牧点后只需几个小时又可将毡房重新搭建居住。[10]

哈萨克毡房一般由栅栏、房杆、顶圈、房毡、门和门框等部分组成。基本建筑材料为芨芨草、柳条、兽皮、畜毛,这些都是牧民们身边非常方便找到的材料。

哈萨克毡房展示着哈萨克文化,哈萨克文化透视着毡房文化。在哈萨克的组织制度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文化中到处都可找到毡房的踪迹,在毡房这种物质民俗中也渗透着哈萨克人特有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气质、社会组织制度文化等,成为千百年来哈萨克牧民喜好的一种民居形式,而且沿用至今,成为哈萨克民族文化中独特、亮丽的一道景观。[11]

图4 草原上的哈萨克毡房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边疆的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天然气利民等工程逐步实施,边疆牧区少数民族都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国家拨款在牧区建立定居点修建房屋、水电、交通等配套设施。哈萨克大多数牧民也由原来的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或半定居的生活。但是,哈萨克毡房并未因此而消失反而成了让哈萨克人致富的旅游项目,为众多中外游客提供观光、居住,让更多的人真切地感受草原乐趣,感受哈萨克的民俗风情。

4.2 教学案例应用分析

结合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哈萨克毡房可以作为“技术的价值、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等内容的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教师以哈萨克毡房教学案例为载体设计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活动把教学知识点隐含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协作探究和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轻松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表4-1 哈萨克毡房教学案例应用分析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结合哈萨克毡房案例,在以上教学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再通过互联网搜索现在哈萨克毡房在结构设计、材料应用及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的新发展,结合现代生活,分析传统毡房存在的不足,从结构、功能、材料等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应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布置设计实践任务,分小组设计并制作一座哈萨克毡房。材料的选择可使用竹签或细木条、废布料、线绳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技术思想、方法和学习的乐趣。

哈萨克毡房作为学生动手实践项目,有很多优势,如:材料容易获取,基本不需要花费;加工工具简单,实践的危险性小;设计空间大,可以从结构、民族艺术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接近生活,便于实地参观、考察和技术咨询等,在新疆有普遍的适应性,易于开展。

哈萨克毡房作为通用技术课程教学案例,包含了许多知识点,教师将知识点由浅入深地递进

式地呈现给学生。不仅让学生轻松理解教材中的知识,也展现出了新疆地域特色。

总结

案例教学是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案例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问题的来源,是师生互动的媒介,是落实教学目标的桥梁[12]。现行通用技术教材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案例,为师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程带来了方便。但是,由于当前师资不专业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针对边疆地区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引进地方特色教学案例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在教学中通用技术教师认真搜集、挖掘、研究地方特色案例,积极实践,把地方特色教学案例作为现有教材案例的有益补充,既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有效教学,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能为地方特色技术和工艺的发扬、传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孙青山.让案例激活通用技术课堂[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7).

[2][3]菅少敏.浅议案例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2008,(6).

[4]刘利霞.高校美术教育改革应重视地域文化因素[J].教育与职业,2010,(15).

[5]廖利香.地方高校图书馆要主动推广地方特色文化——以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2,(01)

[6]刘武军.民族地区院校德育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的思考[J].前沿,2011,(24).

[7]李险峰.民族工艺文化的传承与美术教育[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2010,(6).

[8]鲁粲.新疆伊斯兰建筑的艺术特征与风格样式[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7,(4)

[9][11]蒋新慧.哈萨克毡房及其文化内涵.[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10]席宏星.草原“珍珠”哈萨克毡房[J].新西部.2003,(5).

[12]李志坚.利用案例,创新通用技术课堂[J].教育研究与评论·技术教育,2012,(4).

G64

:A

:1671-6469(2013)02-0062-07

2013-03-10

昌吉学院教研课题项目:通用技术课程新疆地方特色教学案例的收集与研究项目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0jyyb008);新疆通用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阶段成果(质量工程项目文号:新教高2010[50]号)。

刘斌(1975-),男,安徽阜南人,昌吉学院物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毡房哈萨克新疆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那一夜的雨
《粉煤灰综合利用》03/2019传统毡房围炉结构热工性能改良研究
毡房傍晚
一件与卫拉特人有关的清代哈萨克文档案文书研究(哈萨克文)
哈萨克族毡房中的数学及天文特征
哈萨克民族医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