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山北坡东段的民间信仰
——以清代镇西庙宇为例

2013-02-24王志佩

昌吉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汉城巴里坤庙宇

王志佩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天山北坡东段的民间信仰
——以清代镇西庙宇为例

王志佩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天山北坡东段主要包括奇台、木垒、吉木萨尔、巴里坤、伊吾等县。镇西即镇西府、镇西直隶厅以及镇西县的简称,包括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奇台县的东天山北坡一带的广大地区。本文主要以清代镇西(具体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庙宇为例,讲述其民间信仰和宗教民俗文化,打开镇西历史画卷的一角,在了解的同时发起对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镇西;民间信仰;庙宇

天山北坡东段主要包括奇台、木垒、吉木萨尔、巴里坤、伊吾等县。镇西,原为准噶尔台吉游牧处。清雍正七年(1729)筑巴里坤城,以安西同知移驻于此。乾隆三十八年(1773)升格为府,定名为“镇西府”,仍以巴里坤城为府治。辖宜禾、奇台二县,隶甘肃省布政使司。咸丰三年(1853)又改府为厅,撤销宜禾县建置,将奇台县改隶迪化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改镇西直隶厅为镇西县,隶镇迪道。今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1]概言之,它是清代中后期以至整个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作为府、直隶厅、县等政权机构名称,在历史上存在了176年的行政建制。当年镇西府和镇西直隶厅的辖区,包括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奇台县的东天山北坡一带的广大地区。现主要以镇西县即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及其城乡各地的民间信仰为主介绍。

一、关于民间信仰及镇西庙宇文化的背景

民间信仰是早于宗教形成前的一种初期形态,又是宗教在世俗化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虽然它不具备宗教的基本要素,没有系统的经典教义和严格的宗教仪轨,没有专职的教职人员和团体,但在形式上,其崇拜对象、信仰方式、信仰感情上则与道佛教无异,很难在它们之间划分一条严格的界线。中国民间传统信仰是中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是指民众日常风俗习惯下的宗教传统,是集体生活传承而成的宗教规范与社会活动,是汉民族最为深层的文化结构,在大传统价值意识的传播下被压挤到民间的边陲地带,成为儒释道三教的化外之民”[2]。民间信仰是多神崇拜,其崇拜对象包罗万象,既有山川日月等自然崇拜,又有先贤圣哲、忠臣孝烈、鬼神祖宗等人文崇拜,其神系列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扩展补充,十分庞杂。

巴里坤雄踞新疆东北部,四面环山,水草丰

美,宜农宜牧,进可攻,退可守,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角逐之地。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为讨伐西蒙古准噶尔部侵扰哈密,派吏部尚书富宁安为靖逆将军率3万清军进驻巴尔库尔(即巴里坤),“满汉官兵,共立二十三营,周围二百余,军势雄壮,首尾相应”[3]。在新疆的移民屯戍史上,巴里坤无疑是历史悠久、效果显著、汉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区。五十多年前,新疆流行着关于“镇西庙宇冠全疆”,也就是说在清一季,随着对镇西的地域开发,镇西文化得到了发展和繁荣,而其中民间信仰的繁荣达到空前的鼎盛,其标志就是县域内的原始宗教庙宇,上古宗教庙宇,佛教庙宇,道教庙宇,儒教庙宇,偶像崇拜庙宇等,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成为全疆之冠。“镇西庙宇冠全疆”在五十多年前的的岁月里,曾经是镇西人的荣耀。

二、“庙宇冠全疆”

作为清代在新疆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终清一代,镇西虽可以说是一方重镇,但它的政治地位与军事地位远远不及伊犁和乌鲁木齐,而论其经济地位则又不及商业重镇金奇台等,但它却以“庙宇冠全疆”的汉文化独胜一方,这成为新疆地方史上的一大奇观。

1.镇西庙宇数量多、种类各异

据《巴里坤县志》记载,自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富宁安修建第一座关帝大庙起,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为纪念左宗棠收复新疆最后修建的左文襄公祠,满汉两城及城郊有庙宇57座,东西北三乡有33座。

巴里坤庙宇统计表[4]

羊会驼会城隍庙①土地庙地藏寺仙姑庙昭忠祠左公祠孙子庙观音阁观音殿南山庙龙王庙大 庙③宁夏会馆山西庙凉州庙天师楼④秦州庙漯祖庙一座一座四座五座②一座一座一座一座一座一座一座一座两座一座一座一座一座一座一座一座汉城西北角汉城北门外汉城汉城四个城门外;汉城西南处汉城南门外汉城南门外汉城东门外汉城东门外汉城南门外汉城南门外汉城南门外汉城南门外西南处汉城南门外西南处;城西南十多里处汉城东北角汉城东北角汉城东北角汉城东北角汉城东北角汉城东北角汉城东北角三皇庙鲁班庙马王庙一座一座两座汉城东南角汉城东南角汉城东南角;城西北八十余里处

三公祠一座汉城东南角三官庙一座汉城东南角无量庙一座汉城东南角关岳庙一座汉城西南角文 庙⑤一座汉城西南角案牍庙一座汉城西南角廒神庙一座汉城西南角老君庙一座汉城西北角定湘王爷庙一座汉城西北角风神庙一座汉城西北角钟馗庙一座汉城西北角娘娘庙一座汉城西北角万寿宫一座汉城西北角山神庙一座城西南十多里处花庄子庙一座汉城西行二十余里处旧户庙一座大河乡石人子庙一座城东三十余里处文昌宫一座汉城东北角药王庙一座汉城北门外虫王庙一座汉城北门外

镇西庙宇数量之多还体现在,这些庙宇大部分是集中在镇西汉城之内。关于镇西汉城、满城,笔者小时候听老人说过有“汉城九里三,满城七里九”的说法,那可以想想,在“汉城九里三”之内竟然就有四十多座各类庙宇。从种类上看,首先在我国汉族群众中,传统的宗教种类主要是原始宗教,上古宗教,儒教,佛教,道教和民间偶像崇拜宗教这几类。那从上表可看出,在镇西的100多座庙宇完全囊括在上述几类宗教形式之中。

以上所列各类庙宇大多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消失,有人为的破坏,亦有自然的作用。现存的庙宇中,我曾有幸去过地藏寺、观音庙以及天山庙。天山庙,就是镇西宜和县最东边与哈密临界的关帝庙,习惯上称之为天山庙。关于天山庙的传说,大概是讲路过天山庙的人都只可以在外面膜拜但不得随便进入,否则会有暴风雪降临云云。天山山顶常年有积雪,许是很多很多年前发生过暴风雪灾害,中间不乏导致人、牲畜死亡的故事,为祈求出门在外平平安安,便逐渐有了这样的传说流传下来,当然这也仅是推测,无从考据。

2.镇西庙宇的建筑风格

从建筑材料来看,有纯泥土建造,如土地庙;有木质建造,如位于巴里坤县汉城南公园仙姑庙的日光楼、月光楼,以及地藏寺的大凉亭;另也有砖木建造,如山西庙大殿。而这些庙宇的风格各异的原因可从镇西的移民屯戍史中找到答案。“从传统的大屋顶形式看,硬山、悬山、歇山间而有之;单檐、重檐、四角、多角一应俱全。从传统院落结构形式看,单体组合、群体布局、统一而不拘泥,变化而不失其宗”[5]。当然,庙宇作为宗教建筑,自是所属不同的宗教,其建筑风格各有不同,而在镇西的庙宇既有属佛教的观音阁、无量庙等;也有属道教的老君庙、三清庙等;还有属儒教的孔庙、魁星阁等,这些庙宇均有自己的建筑风格。

2008年12月25日,古城巴里坤第一座历史主题公园——蒲类海大观园开园,园内有三块文化展区,集中展示了巴里坤的各种文化,第一块是汉文化展示区,第二块是古代游牧文化展示

区,第三块是现代哈萨克文化展示区。在汉文化展示区,微缩景观庙宇引人注目,三皇庙、城隍庙、山神庙、老君庙、三清庙等10座庙宇曾在这块土地上香火兴旺,现在,我们只有透过这些微缩景观遥想它们当年的风采了。

三、关于清代镇西庙宇冠全疆的原因略析

1.“冠”字是从庙宇数量与种类、建筑风格上来讲,那最直接的原因不得不想到镇西的移民屯戍史,正如前面所写,镇西的汉文化积淀较深。

清代镇西的移民屯垦开发一般分为兵屯、遣屯和民屯三种形式。兵屯,原是抽调的屯兵往返数千里,3-5年后返回关内,后因途中费用浩繁且换班屯兵支领双份粮饷,无疑是增加了国家开支,所以清廷鼓励屯兵携带家眷移入,长期定居从事屯戍;遣屯,又称犯屯,顾名思义是清廷将内地犯人发配至新疆屯田;民屯,除了招募各地贫苦农户,清廷同样鼓励民户自费前往。

这三种形式的移民屯垦带给镇西最直接的就是人口增加,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甚至民间信仰。在异地,强烈的无助和思乡之情都使外来移民积极建立起自己原本的宗教信仰,正是这种信念促使镇西出现众多风格不同的“三乡之庙”。我们知道,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可以成为信教群众的精神寄托所在,当某些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等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上、精神上、肉体上的不幸和痛苦,当一部分群众不能正确解释、对待这些痛苦时,仍会到宗教中去寻找庇护,求得心理平衡。所以,正是这些代表宗教含义的庙宇,慰藉了移民的心灵,缓解了其思乡之苦,这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不得不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从客观上来分析,镇西属大陆性冷凉干旱气候区,气候苦寒,并不适宜农业开发,清光绪间随军西征的诗人肖雄也在诗中吟咏镇西风光:“山北孤城寒更多,海城蒲类雪成窠。笑他五月披裘客,不识人间有葛罗。”同时,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能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资源也较为匮乏,这样的缺陷极大限制了巴里坤的开发。当地军民在这种“瘠苦之区”的环境下,再加上当时的科学并不发达,人们还是很敬畏鬼神之说,那出于对自然畏惧而产生比较强烈的宗教意识就不难理解了。故在镇西修建了较多的庙宇即是提供精神庇护,来祈求超自然力量的保护。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关于天山庙的传说,“唐贞观十九年姜行本征匈奴纪功碑,自来不许入看,看则风雪立至。……不甚奇异。因庙祝云不可久留,旋即出屋,顷刻间果起大风,雪花飘扬,旋即放晴,幸未误事。”[6]

3.另外,镇西是归化到古城商路的重要中转站,行商众多,他们为修建寺庙提供了资金支持,可以说,修建庙宇的资金很大程度上是靠行商来支持的。“自设官分治,商货云集,当商、钱商、百货商无不争先恐后。道光间颇称繁盛。”①正如有学者指出此类庙宇主要是作为会馆使用,是陕甘一带商人组织的同乡会或行会,如地藏寺是“镇番客民公会”,凉州庙是“永镇古平客建”。那么,清代镇西“庙宇冠全疆”实际上也反映出了当时镇西行会林立的状况。

4.最后,须得提到宗教及民间信仰的社会控制功能。社会控制是指以社会秩序的稳定为目标,以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主体的行为予以约束。宗教能运用信仰、情感、仪式等手段,尤其是运用教规戒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与其他类型的社会控制手段相比,宗教在社会控制方面的特殊性在于它对人们的约束往往涂上神圣而神秘的色彩,具有神圣的合法性和神秘的权威性,从而对信徒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四、总结

镇西地处边陲,是一个移民社会的同时是商路的重要中转站,其社会成员构成则较为复杂,

各族军民除面对自然环境的考验外,还要担负戍边的重任。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最大程度的维护社会稳定可以说是镇西官员首要关心的问题。修建大量庙宇,正是镇西或者说是清廷官方用以发挥宗教和民间信仰的控制功能,如文庙、萧曹庙(萧规曹随)、孙膑庙(军神)、苏武庙、岳王庙、定湘王方神庙都是象征着忠君爱国志士。不言而喻,这都是为激励巴里坤满汉各族驻军士气的神祇,它们都被官方赋予了精神象征意蕴,来维护社会稳定和镇西最基本的发展。

镇西百姓的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是特殊历史条件和特殊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社会产物,是经过多籍贯移民的宗教生活积淀出来的。本文仅涉及到了庙宇方面,它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镇西原本数量众多的庙宇逐步被破坏,而那些别具特色的节日以及宗教民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慢慢淡化。这些文化遗产对我们的意义远不止于物质或者将其开发为旅游特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记忆,它既是昨天历史的、生活的实录,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生活的现实,对于未来的文化发展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注释:

①甘肃秦州城隍庙、陕西武功城隍庙、陕西乾州城隍庙、镇西城隍庙.

②五座是指在汉城内的,而在乡间的土地庙数量是无法统计的.

③又叫“陕西会馆”.

④道士会馆,“天师”即道教先辈张天师.

⑤文庙即“孔庙”.

[1]纪大椿主编.新疆历史词典[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717.

[2]郑志明.关于“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与“新兴宗教”之我见[J].文史哲,2006,(01).

[3]清圣祖实录·卷269[M].华文书局,1987.

[4]许学诚主编.中国谚语集成新疆卷——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分卷[M].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出版,1990:135.

[5]许学诚.神话镇西——掀起新疆汉文化神秘盖头[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4.

[6](清)方士淦.东归日记[A].杨建新主编.古西行记选注[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425.

K25

:A

:1671-6469(2013)02-0015-05

2013-03-28

王志佩(1988-),女,新疆哈密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近代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边疆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汉城巴里坤庙宇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巴里坤马遗传资源保护及对策
《郭汉城文集》简介
西安汉城湖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中国新疆巴里坤草原美如画
郭汉城先生致范正明的信
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
“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
巴里坤草原风光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