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在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中的应用分析
2013-02-21冯振华邱光进彭业平陈先国吴富广
冯振华,黄 强,邱光进,彭业平,陈先国,吴富广
(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 高州 525200)
我科自2005年1月以来,在尿道下裂手术中,对新建尿道常规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明显降低了术后尿道瘘发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共为273例尿道下裂患者行尿道成形术,年龄3-27岁。根据对新建尿道是否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分为A、B两组。
A组: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未采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行各种尿道成形术共99例,详见表1。
B组: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分别采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带蒂睾丸鞘膜瓣三种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行各种尿道成形术共174例,详见表2。
表1 A组99例尿道成形术分类统计
表2 B组174例尿道成形术分类统计
1.2 研究方法:将未采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的A组病例作为对照组,将分别采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带蒂睾丸鞘膜瓣三种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的B组病例作为实验组,对比分析两组的Ⅰ期愈合率及尿道瘘发生率。
1.3 手术方法:①带蒂精索外筋膜瓣法:延长阴茎腹侧切口至阴囊中部,切开阴囊肉膜,将一侧睾丸挤出。不切断睾丸引带,向上分离精索,达阴囊根部水平,然后由精索末端起向近端方向,于精索表面游离厚约1mm的精索外筋膜瓣,长度以精索外筋膜瓣翻转后远端能无张力覆盖新建尿道外口为宜,宽度以能覆盖新建尿道表面并向两侧铺开0.5-1cm为宜。转移带蒂精索外筋膜瓣覆盖新建尿道,使筋膜瓣宽松地覆盖在尿道表面并向两侧铺开0.5-1cm,远端超过尿道吻合口约1cm,6-0Dexion线将筋膜瓣边缘固定在阴茎腹侧白膜上。②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法:包皮脱套后,按Duckett法取适当宽度的包皮内板岛状皮瓣,在Colles筋膜浅、深层之间分离至阴茎根部,剪除包皮内板,形成组织瓣,通过钮孔技术将组织瓣转移到阴茎腹侧,覆盖新尿道,将组织瓣边缘缝合固定在阴茎海绵体白膜上。③带蒂睾丸鞘膜瓣法:将一侧睾丸挤出,纵行剪开睾丸鞘膜,根据新建尿道长短裁剪鞘膜,向上充分游离,形成带蒂睾丸鞘膜瓣,转移鞘膜瓣覆盖新尿道,缝合边缘固定,注意睾丸鞘膜壁层应向外。
2 结果
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的Duckett术式、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三组病例,分别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Ⅰ期治愈率明显提高,尿道瘘发生率明显降低。四格表精确检验,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3、4、5)。
表3 Duckett术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表4 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表5 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尿道瘘是尿道下裂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带来严重的影响,给家庭也带来严重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其发生率报道不一致,国内报告为15%-30%,国外报告为14%-24%,即使术者技术精湛,其发生率也在5%-10%[1]。术者2005年前未采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所行的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发生率为16.7%-28.6%,与国内报告一致。
尿道下裂术后发生尿道瘘的潜在因素包括:新建尿道血供不良、尿道远端梗阻、缝线过密过紧或各层次缝线重叠、新尿道周围血肿形成、覆盖新尿道皮下组织薄弱或覆盖皮瓣血供不良、尿液转流不充分、新尿道分泌物引流不畅、术后感染等,应根据以上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其中,选用合理的新尿道成形材料尤为重要。本组尿道成形术主要采用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以及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三种方法,新建尿道组织分别来源于带蒂包皮内板、带蒂阴囊中隔皮瓣,以及游离的膀胱粘膜。普遍认为来自包皮或阴囊的带血管蒂岛状皮瓣,从解剖结构来看,具有良好的血运[2],因此新建尿道较游离移植物来源的尿道更易成活,尿道瘘发生率更低,本对照组中带蒂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带蒂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尿道瘘发生率分别为21.8%、16.7%,明显低于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的28.6%,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然而对照组中尿道瘘发生率总体仍较高,难以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带血管蒂皮瓣的血运分布并不均匀,在皮管的远端以及缝合缘的两端,是血运相对不良区,容易局部发生坏死、感染而导致尿道瘘。而Duckett术式由于游离阴茎背侧深筋膜作为皮瓣血管蒂,使包皮皮下组织变薄,血供减少,新建尿道表面覆盖组织减少,易致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裂开,导致尿道瘘[3];膀胱粘膜等游离移植物新建的尿道缺乏血供,管壁较单薄,难与周围组织紧密贴合,尿道周围易形成积血或积液,导致尿道瘘。针对这些原因,笔者自2005年以来采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有效地使尿道瘘的发生率降低至3.7%-4.5%。
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经验及相关研究表明,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在预防尿道瘘中具有如下优点:①带血管蒂组织瓣能把新建尿道包附在阴茎海绵体白膜表面,使新建尿道和皮肤之间像隔了一层防水层[4],即使新建尿道局部愈合不良出现微小积液或尿瘘,也不易突破组织瓣层至皮肤层而引起尿道瘘;②带血管蒂组织瓣能增加新建尿道表面组织厚度,从而改善局部血供,尤其是改善尿道吻合口、皮瓣缝合缘这些血供不良部位的血供,提高了局部组织抗感染能力,有效减少由此导致的尿道瘘;③带血管蒂组织瓣能把新尿道缝线和包皮缝线隔离开来,避免由于缝线重叠而导致的尿道瘘;④在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中,带血管蒂组织瓣起到填充、固定、支撑作用,解决了膀胱粘膜壁薄,缺乏血供,局部容易积液、血肿的缺点,大大降低了尿道瘘的发生率。
据相关文献报道,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包括: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法、带蒂鞘膜瓣转移法、局部阴囊推进肉膜瓣法[5];应用带血管蒂的皮瓣尿道成形术中,应用血管蒂筋膜覆盖尿道[6]等。本实验组主要采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法、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法、带蒂睾丸鞘膜瓣法三种方法。其中带蒂精索外筋膜瓣法、带蒂睾丸鞘膜瓣法适用于各种尿道成形术病例,尤其适用于尿道口位于阴茎根部或阴囊、会阴部的中重度尿道下裂患者,就地取材,非常方便;而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法适用于非Duckett术式、尿道口位于冠状沟至阴茎中部的轻度尿道下裂病例。带蒂精索外筋膜瓣法是我们自行设计开展的新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与其他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①材料来源丰富,双侧精索外筋膜瓣均可应用,且取材简便快捷;②组织瓣薄,转移覆盖新尿道后不会引起阴茎体臃肿,不增加包皮缝合张力;③组织弹性好,可轻松覆盖整个新尿道,血供丰富,组织瓣长宽比可达到4:1;④安全可靠,对睾丸干扰少,由于没有切断睾丸引带,没有打开睾丸鞘膜,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睾丸扭转、睾丸肿胀等并发症。
[1] 何恢绪,梅骅.尿道下裂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61-162.
[2] 张潍平,孙宁,白继武,等.尿道下裂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成功率的多因素分析及实验研究[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2,13:167-168.
[3] 冯振华,黄强,邱光进,等.改良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在阴茎型尿道下裂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2:60-61.
[4] Shankar KR,Losty PD,HopperM,et al.Outcome of hypospadias fistulas repair[J].BJU Int,2002,89:103-105.
[5] 肖远松,吕军,杨槐,等.组织瓣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手术及术后尿瘘修复中的应用[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5,26:205-206.
[6] 吴荣德,于有德,于启海,等.应用血管蒂筋膜覆盖—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一种有效措施[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517-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