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胴体品质、脂肪代谢的影响

2013-02-20谢燕妮朱梅芳程金荣周贞兵梁珠民胡传水

饲料工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脚麻组间脂肪

■谢燕妮 朱梅芳 程金荣 周贞兵 梁珠民 胡传水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均年消耗的鸡肉量大幅度增长,同时人们对肉的品质要求也随着提高。养殖户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单纯地追求鸡群的增重速度,导致鸡肉的体脂和腹脂的过度沉积[4]。同时,人们长期摄入高脂肪的肉类产品,也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而诱发如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因此,寻找一种经济、有效改善脂肪代谢状况的途径尤为重要。目前,罗布麻叶在畜牧业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极少,但人类医学方面研究较多,如虞颖映等(2006)的研究表明罗布麻茶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延缓衰老的生物学活性[5];马成(2005)的研究表明罗布麻叶具有降压和降脂作用[6]。李芝等(2012)的研究表明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降压及调节血脂代谢作用[7]。

本试验利用罗布麻叶具有调节血脂代谢的作用,在鸡的日粮中添加罗布麻叶,以期改善鸡群的脂肪代谢,生产绿色环保的鸡肉。用不同剂量的罗布麻叶进行对比试验,观察不同剂量的罗布麻叶产生的不同降血脂效果,探讨改善脂肪代谢的新方法,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本试验选用来自广西钦州灵山开源畜牧公司的铜脚麻鸡,进行预试验30 d后,再精选体质健壮、精神状态好、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的健康雏鸡400羽。随机分为Ⅰ、Ⅱ、Ⅲ、Ⅳ组(其中Ⅰ为对照组,Ⅱ、Ⅲ、Ⅳ为试验组),分别添加0、0.05、0.1、0.3 g/(kg·BW)的罗布麻叶,每组有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自由采食,鸡舍环境、饲养管理及防疫等按常规程序并在同等条件下进行。

1.2 试验时间

试验期从第30日龄开始至120日龄结束。

1.3 日粮组成(见表1)

日粮组成按照营养标准进行配方设计。

表1 日粮组成

1.4 中草药的处理以及投药情况

从广西南宁市中荛路一心药店购买罗布麻叶,经晒干、除杂、粉碎后,60目过筛,充分混匀后,分袋密封至于阴冷干燥处贮藏(最好放冰柜贮藏)。每隔10 d对每个重复总体称重一次,以每个重复的总体重计算添加罗布麻叶的量,与日粮混合均匀,即可投喂。

1.5 饲养管理以及数据记录

试验鸡群使用刨花作为垫料,以平养的模式进行。按照全进全出和自由采食的饲养方式进行管理。搞好鸡舍的清洁卫生、通风透气以及防暑降温,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做好记录。

1.6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 2003及SPSS(11.0)数据处理软件,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方差分析。分析各组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以平均数±标准误表示。并对均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胴体品质的影响(见表2)

表2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见,各组之间的胸肌率和腿肌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腹脂率的变化比较明显:Ⅲ、Ⅳ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变化(P>0.05);Ⅲ组比Ⅰ、Ⅱ组分别降低11.37%、5.23%(P>0.05),Ⅳ比Ⅰ、Ⅱ组分别降低12.64%(P<0.05)、6.42%,差异显著(P<0.05);Ⅱ组比Ⅰ组降低5.84%,差异不显著(P>0.05)。

2.2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脂肪含量、肝脏重量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见,组间的肌肉总脂肪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组间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非常明显:Ⅳ比Ⅰ、Ⅱ、Ⅲ分别降低 30.34%(P<0.01)、9.55%(P<0.05)、5.29%(P>0.05);Ⅱ、Ⅲ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变化(P<0.05);Ⅱ、Ⅲ分别比Ⅰ降低22.99%(P<0.01)、26.45%(P<0.01)。Ⅱ、Ⅲ、Ⅳ的肝脏重量分别比Ⅰ组降低10.37%(P<0.05)、13.79%(P<0.05)、16.09%(P<0.05)。

2.3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血清TG、UA、EFA的影响(见表4)

由表4可知,组间血清甘油三脂(TG)存在显著性变化:Ⅳ分别比Ⅰ、Ⅱ降低16.17%(P<0.01)、11.96%(P<0.01);Ⅳ和Ⅲ相比,不存在显著性变化(P>0.05);Ⅱ比Ⅰ降低4.79%(P<0.05);Ⅲ比Ⅰ降低15.27%(P<0.01)。

表3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脂肪含量的影响

表4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血清TG、UA、EFA的影响

组间血清尿酸(UA)结果显示:Ⅳ分别比Ⅰ、Ⅱ、Ⅲ降低 18.02%(P<0.01)、9.75%(P<0.01)、5.42%(P>0.05);Ⅲ比Ⅰ、Ⅱ分别降低13.32%(P<0.01)、4.58%(P>0.05);Ⅱ比Ⅰ下降9.16%(P<0.01)。

游离脂肪酸(EFA)的结果显示:Ⅳ分别比Ⅰ、Ⅱ、Ⅲ提高 16.48%(P<0.01)、10.59%(P<0.01)、6.14%(P<0.01);Ⅲ比Ⅰ、Ⅱ分别提高11.02%(P<0.01)、4.74%(P<0.05);Ⅱ比Ⅰ提高6.59%(P<0.01)。

2.4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血清TC、HDL-C、LDLC的影响(见表5)

表5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血清TC、HDL-C、LDL-C的影响

由表5可知,组间血清总胆固醇(TC)变化显示:Ⅳ、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分别比Ⅰ、Ⅱ下降7.75%(P<0.01)、3.36%(P<0.05);Ⅲ比Ⅱ下降了1.17%(P<0.05);Ⅱ比Ⅰ下降4.54%(P<0.01)。

组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结果显示:Ⅳ分别比Ⅰ、Ⅱ、Ⅲ升高17.37%(P<0.01)、8.56%(P<0.01)、4.01%(P<0.01);Ⅱ与Ⅲ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Ⅲ比Ⅰ升高 13.91(P<0.01);Ⅱ比Ⅰ提高9.63%(P<0.01)。

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结果显示:Ⅳ分别比Ⅰ、Ⅱ、Ⅲ降低25.72%(P<0.01)、19.39%(P<0.01)、17.03%(P<0.01);Ⅱ与Ⅲ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Ⅲ比Ⅰ降低10.47%(P<0.01);Ⅱ比Ⅰ降低7.84%(P<0.01)。

3 讨论

3.1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胴体品质的影响

从表2可见,0.05、0.1、0.3 g/kg·BW三种剂量的罗布麻叶明显降低腹脂率,Ⅲ、Ⅳ组的降低腹脂率效果优于Ⅱ组,Ⅲ、Ⅳ组虽然都同时降低腹脂率,但以Ⅲ组的剂量(0.1 g/kg·BW)为降低腹脂率的最佳剂量。

3.2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脂肪含量、肝脏重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试验组(Ⅱ、Ⅲ、Ⅳ)肝脏脂肪含量都显著低于对照组Ⅰ,并且添加剂量越大,肝脏脂肪含量就越低,Ⅳ对降低肝脏脂肪含量效果最显著,Ⅲ组次之,Ⅱ组最差;和对照组Ⅰ相比,试验组都产生降低肝脏重量的效果,Ⅲ、Ⅳ组的降低肝脏重量效果优于Ⅱ组,Ⅲ、Ⅳ组虽然都同时降低肝脏重量,但以Ⅲ组的剂量(0.1 g/kg·BW)为降低肝脏重量的最佳剂量。

3.3 罗布麻叶对铜脚麻鸡血清TG、UA、EFA、TC、HDL-C、LDL-C的影响

Ⅱ、Ⅲ、Ⅳ与对照组Ⅰ相比,TC、TG都有显著性降低,其中 Ⅲ、Ⅳ效果优于Ⅱ,虽然Ⅲ、Ⅳ的效果相当,从节约角度考虑,Ⅲ的剂量0.1 g(kg·BW)为降低TC、TG的最佳剂量。

从表4、表5可见,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HDL-C和EFA、降低LDL-C和UA的效果,Ⅳ对提高HDL-C和EFA、降低LDL-C和UA的效果最好,Ⅲ次之,Ⅱ最差。

人类医学对罗布麻的研究,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起就开始,如魏鉴明(1973)的研究表明罗布麻叶具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降低血压的功效[8];钱曾年(1991)的报导表明尚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心脏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及延缓衰老等作用[9]。目前,罗布麻叶在畜牧业方面的研究报导极少,最早的是雷红等(2008)[10]的试验旨在研究罗布麻对鸡生理生化、免疫力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但未提及罗布麻叶对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这应该是本试验最具创新的一点。

韩彦彬等(2009)[11]研究显示,罗布麻茶能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高密度胆固醇的含量,提示其具有降血脂的功效。聂淑琴(2000)[12]摘译[英]表明,罗布麻提取物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并改善动脉硬化指数及抑制氧化LDL生成,由此推测罗布麻可能抑制由氧化LDL参与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罗布麻提取物在体外能有效抑制酶或非酶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显著提高大鼠体内SOD、过氧化氢酶和谷胧甘肤过氧化酶的活性,并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陈巧鸿等,1999)[13]。

4 结论

综上所述,罗布麻叶可显著降低鸡群的腹脂率、肝脏脂肪含量、肝脏重量、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尿酸(UA)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HDL-C)、游离脂肪酸(EFA)。其中以0.1 g/kg·BW罗布麻叶对改善胴体品质、降低肝脏脂肪含量和肝脏重量、降低TC、TG的最佳剂量;以0.5 g/kg·BW罗布麻叶提高HDL-C和EFA、降低LDL-C和UA的最有效的剂量。

猜你喜欢

脚麻组间脂肪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脚麻是怎么回事
脂肪的前世今生
反派脂肪要逆袭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幽默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叫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