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0例分析

2013-02-20刘青峰张晓松

交通医学 2013年6期
关键词:石术泌尿外科腹膜

徐 洪,刘青峰,张 华,张晓松,成 军

(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江苏 226300)

随着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许多方面已经取代开放手术并且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疗效。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共开展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0例,为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输尿管上段结石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49.2岁。均有不同程度腰痛病史,术前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或CT确诊为输尿管上段阳性结石。其中左侧12例,右侧8例;结石直径11~18mm。伴同侧肾脏中度积水11例,伴同侧肾脏重度积水3例,所有病例肾功能均正常。术前曾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1次失败5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尿路平片(KUB)定位,确认结石位置后送入手术室,术前均留置尿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成功后,取健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腋中线髂棘上2cm切开皮肤约2cm。切口置入闭合长弯钳向下方钝性分离腹外斜肌、背阔肌、腹内斜肌及腹横肌,钳尖戳破腰背筋膜进入后腹腔腔隙。张开钳齿充分扩张后退钳,伸入手指将腹膜向前推开,再置入自制气囊,充气约500mL,维持5min。连接好腹腔镜设备,取出气囊,食指进入探查扩张后的腔隙良好后,置入10mm Trocar注CO2维持在15mmHg左右。腹腔镜直视下于腋后线及腋前线肋下,分别置入5mmTrocar作操作通道,调整好各点Trocar置入体内的深度 (以Trocar末端刚进入腹膜后间隙为宜)。分离腹膜外脂肪,用超声刀沿腰大肌内侧分离肾周筋膜、肾脂肪囊,暴露肾下极。以肾下极及腰大肌为标记,沿后腹膜腹壁交界向下,用吸引器棒钝性分离寻找输尿管。找到输尿管后,从输尿管表面即可判断出结石所处位置。无创抓钳固定结石上方输尿管,纵行切开结石表面输尿管,取出结石后置入双J管,用3-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输尿管切口2~3针。检查无漏尿及术野无出血后,置入引流管1根,退腹腔镜,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1.3 结果 输尿管上段结石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取出结石,手术成功率100%。其中伴有输尿管炎性息肉1例,予息肉切除送病理,提示良性炎性反应。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10~30mL,平均25mL。术中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1例出现漏尿。术后第2~3天开始进食,术后第2~3天血尿消失,引流管放置时间为3~4天,术后5~6天出院。双J管于术后4周左右复诊时经膀胱镜拔除,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随访2~5个月,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证实所有病例无输尿管切开处狭窄,结石无复发。

2 讨 论

输尿管结石是泌尿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在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中占居首位。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NL)、输尿管肾镜取石术(ureteroscopic lithotmy,URL)、腹腔镜取石术的相继出现,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逐渐向微创方向发展。根据结石的位置、大小、停留时间等因素,可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国内学者认为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适应证是:(1)ESWL或输尿管镜及经皮肾镜等治疗失败输尿管结石;(2)不适于行ESWL或输尿管镜者,如结石较大、质硬、局部停留时间过长,有炎性息肉包裹或远端输尿管狭窄、闭锁,输尿管镜无法到达结石部位者;(3)输尿管结石伴有严重狭窄或闭锁、肿瘤等肾盂输尿管病变同时需手术治疗者[1]。

腹腔镜取石术又分为经腹腔和经后腹腔途径。经腹腔途径空间较大,但对腹腔脏器干扰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慢,且一旦发生漏尿则后果严重。后腹腔途径则有其优越性:(1)手术时侧卧位暴露肾、输尿管,操作与开放手术接近;(2)后腹腔器官相对较少,解剖结构较简单,手术技术较易掌握;(3)不受腹腔内脏器干扰,手术进程较快;(4)术中、术后出血较少,避免了尿液污染腹腔及腹腔内脏器损伤。减少了术后腹腔感染和粘连的机会,患者恢复较快[2-3]。所以我们多选择后腹腔入路行输尿管切开取石。

总结手术操作过程,我们认为:(1)建立起良好的腹膜外腔是手术的基础。要根据患者的腰背部具体情况认真设计3个通道。首先取腋中线髂棘上2cm切开皮肤,通过使用长弯钳、手指、自制气囊等方法钝性扩出尽可能大的腹膜后腔隙。置入Trocar并注气,置入腹腔镜,直视下分别作腋后线及腋前线肋下操作通道。这样能够尽可能避免作第二、三通道时出现不必要的损伤,且可根据腹腔镜下观察到腹膜后腔情况更好选择第二、三通道Trocar置入位置及角度。(2)分离并暴露输尿管为此术式关键。我们以肾下极及腰大肌为标记,沿后腹膜腹壁交界向下寻找输尿管及结石,此法安全快捷。找到输尿管后,输尿管表面隆起部位或粗细交界部位即为结石所在处[4]。为防止分离过程中结石返回肾盂,采用无创抓钳固定结石上方输尿管,以防结石移动,再纵行切开结石表面输尿管,取出结石。(3)缝合输尿管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考虑到缝合输尿管有致输尿管狭窄可能,有报道认为切口可不予缝合。而国内张旭教授认为缝合输尿管切口更加稳妥[1]。故我们在技术保证的前提下,尽量予以缝合输尿管切口。留置双J管后,轻柔提起输尿管切口中下部一侧,缝合切口上部输尿管一侧。提起切口中下部另一侧,缝合上部另一侧,留合适长尾线,剪断缝针处带线。同法缝合切口中部、下部,最后一起打结。切口处通常予缝合2~3针,使用此法未使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后未发生1例漏尿。术后4周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无1例出现输尿管狭窄。我们归结为:主刀者均为具有丰富输尿管切开取石,及腹腔镜手术经验的高年资医师。

总之,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性大,效果确切,患者损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价格适中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会越来越被医患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1]张旭,朱庆国,马鑫,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26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6):327-329.

[2]王勤章,丁国富,李令勋,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附31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6,11(1):12,14.

[3]周守军,侯建全,许新民,等.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79 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0,16(7):757-759.

[4]巩全华,王东文.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20 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64-65.

猜你喜欢

石术泌尿外科腹膜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加强护理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术术后并发出血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PDCA循环在泌尿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
后腹腔镜肾实质切开取石术1例报告
单孔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初步应用(附23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