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光伏荣耀回归中国主场

2013-02-19如海

IT经理世界 2013年2期
关键词:电价电站发电

如海

伴随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欧美各国政府大幅削减光伏补贴,造成海外市场萎缩。面对严重的供大于求,价格战不可避免。欧美政府为保护本地受冲击的企业不得不对低价的中国产品进行双反。2012年中国新能源的光伏军团在海外遭遇重创,不得不退回国内主场。那“荣耀”从何谈起呢?

首先,我们应该看看中国光伏军团是败给了谁。是败给了外国军团吗?非也,我们掌控了60%的全球市场,在TOP10组件制造商中,中国占据8家(含1家台湾企业)。显然,在自由市场竞争中的战场上,中国大胜。中国光伏军团最终是败于欧美政府-这些傲慢的一直鼓吹自由贸易的政府。双反的本质就是反市场行为。中国光伏虽败犹荣。

其次,我们不应该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几年来,中国光伏企业横扫欧美市场,摧枯拉朽。若不是Solarworld这只丧家犬摇头摆尾寻求保护,只要双反再迟一年,外国军团必将全军覆没。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亏损、停产、裁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一个产业的发展受多种宏观面影响,总有波峰波谷。做事情只要大方向没错,就错不到哪里去,最多不过是快慢的问题,多少的问题。传统能源是有限的,可再生能源是无限的,以无限对有限,孰胜?

正是得益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全球光伏产品成本在十年里快速下降,从原先的每瓦6美元,下降到现在每瓦0.8美元,光伏的平准化能源成本已经与天然气持平,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逼近现实。中国让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提前了至少5年,这就是中国对世界光伏的巨大贡献。

所以,中国光伏配得上“荣耀”二字。2013,光伏荣耀回归中国主场,精彩大幕才刚刚开启。

光伏企业要敢于止损

从2011年的欧债危机爆发开始,到2012年的欧美双反雪上加霜,中国光伏的危机已经持续了两年,这期间多晶硅和组件的产品价格一路下行,跌去了大约55%,行业哀鸿遍野。但问题是,一直没有看到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出现,没有发生重量级的产能淘汰,只是不断有企业停产、亏损、裁员的报道,这些都没有伤筋动骨。

中国组件的产能约为40GW,只要产能过剩的问题不解决,行业危机就无法结束。解决方法无非两条:挖掘市场潜力和淘汰整合。在一系列政策组合下,国内市场有望启动,但充其量不会超过10GW,也就是只能弥补50%的欧盟市场空间损失,仍需整合关闭掉30%国内落后产能(12GW),转移8%产能(3GW)去海外规避双反,市场才能恢复平衡。问题是没人愿意淘汰掉自己的产能,都想死扛,直到别人扛不住为止。有些企业明明是要倒了,但被政府生生的撑住了。

股票高手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及时止损。只有及时、果断、坚定的止损离场,才可能另寻机会,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这条原则非常值得当今的中国光伏企业参考。对于落后的产能,要么技改升级,要么淘汰。技改需要钱和人,政府应该掂量一下自己手里还有多少血。淘汰就是止损。没有第三条道路。耗下去,必须不断投入去维持它,损失只会不断扩大,生产得越多,亏损得越多,即使能挨过严冬,届时本就落后的产能设备只会更加落后,新的技术设备层出不穷,永远没有出路。

如果方向错了,停止也就意味着是在前进。这方面英利值得学习。英利的“六九硅业”项目于2010年8月投产,哪知2011年国际光伏产品价格剧烈跳水,多晶硅从70美元/公斤的暴跌到了30美元/公斤,而六九硅业的技术是硅烷法,这种新技术路线的质量和成本都无法达到市场价位,英利于 2011年Q4财报果断减值了高达22.75亿元人民币,终止了这个项目。这就是苗连生的勇气。

当前形势严峻,你控制不了市场,控制不了政策,控制不了利润,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止损。你能控制的就是你自己。

收缩业务 追求稳健

欧盟对中国光伏的双反要在2013年年末才能出终裁结果,这意味着我们整个2013年都会在双反的阴影下煎熬。结果基本可以预期,不会比美国的终裁好到哪去。大家应该放下幻想,提前作准备。

企业应该收缩战线,以退为进。把有限的现金流用在最需要、最拿手、最核心的地方。广撒网,不一定能多捞鱼。更严重的是,多数企业已经没有“广撒网”的本钱,网撒得越广会死得越快。全产业链模式可以宣告终止了,它不符合当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不要再去追求全年出货量的排名了,出得越多,亏得越多,没意义。

多晶硅的价格跌到15美元每公斤,可能有低于成本的嫌疑,但是如果你的多晶硅线目前还做不到30美元每公斤,完全可以果断退场,即使中国开始对海外多晶硅双反征收100%的关税也救不了你。除非你有足够的钱去做冷氢化改造,技术风险很大,需要掂量一下。

硅片企业可以把重点放在准单晶上,争取在增加成本有限的情况下,较大幅度的提高电池效率。另外,可以开发金刚石切割线,降低损耗。电池环节应该重点开发高效电池技术,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新结构电池包括选择性发射极电池、异质结电池、背面主栅电池及N型电池等。大路货的电池线如果没钱改造的话,可以果断淘汰了。

组件是产业链技术含量最低的环节,完全可以考虑尽量不要把产线建在国内,一方面是绕过双反,另一方面大陆的工资成本相对东南亚等地已失去优势。几个大厂已经着手生产线转移了,这是很明智的做法,留部分产能应对国内市场即可。

由于市场低迷,许多电池企业都在迫不得已地向下游延伸,自己去开发光伏电站,自产自销。殊不知这是最危险的道路。电站是一个需要海量资金的项目,当你投巨资把库存变为电站后,电站建成能否并网,并上网能否足额发电,发出电能否收到电钱和补贴,收到电钱电站是否能出手,都是一个个未知数。电站的项目运作和电池板制造是完全不同的业务范围,不是一般人可以涉足的。这有点像病入膏肓的动脉硬化患者,保守疗法活个5年没问题,你非要搞个心脏体外搭桥手术,玩个大的,可能死得更快。

2013年收缩业务范围,追求稳健的经营模式,寻找差异化路线,确保正现金流,你的企业才可能活到光伏春天的来临。

让一部分人先“伏”起来

诚然光伏目前面临危机,但往往危机既是变革的背景,也是变革的动力。一场前所未有的光伏行业的变革正在开始。

一方面,由于价格的暴跌,一大批竞争力不足的生产企业,包括那些将光伏视为投机新大陆蜂拥而入的投机者们,将被整合清洗出市场,市场中造成非理性价格竞争的因素在挤出,产品价格逐渐企稳,到达底部,市场回归理性。让那些有技术、有抱负、有管理的企业从疲于应对恶性竞争的泥潭中解脱出来,转向以技术为驱动的理性价格竞争阶段过渡。

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目标正在以大大高于预期的速度向我们跑来。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显示,在2012年,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低于意大利、德国、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西班牙等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率先实现了居民侧的平价上网。当光伏系统售价下降到1.5 美元以下时,除了部分能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地区外,光伏发电成本都将低于居民电价。可以预计,到今年年底,光伏发电成本就将低于大部分国家的居民零售电价,实现居民端的光伏平价上网。这意味着光伏不再需要补贴,光伏发电可以以平等的价格和传统能源展开居民侧的发电市场竞争。光伏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日子立即到来。

中国的电价结构和欧美各国有很大的不同,存在很大的特殊性。和欧美相反的是,中国的居民用电价格(约0.5元)大大低于工业用电价格(约1.0元)。工业用电对于电网来说相当于批发用户,居民用电对于电网来说相当零售用户,正常来说,按照销售规模和管理费用,显然批发价不应该高于零售价。中国的居民电价和工业电价的倒挂,是中国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国家在用工业用电价格补贴居民用电价格。可是这个电价政策真的是有利于我们这些居民吗?答案是否定的。道理很简单,羊毛出在羊身上。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额的工业电价被记入生产成本,加入产品售价中,最终仍然是消费者-居民买单。你消费得越多,你支付的隐性电价就越多。电价费用对于个人来说,从可控变成不可控,实际电费大大增加。

正是这种特殊的电价结构,造成中国首先会是工业侧率先实现光伏平价上网,而不是居民侧。以目前的光伏产品成本测算,自发自用(工业电价1元),工业用户的屋顶光伏电站投资回报是8年,IRR=9%,即使没有补贴,已具备一定的投资吸引力。在2013年国家一系列支持分布式光伏的政策到位后,中国国内的工业/商业/公共建筑的光伏屋顶将首先启动。

对于居民来说,城市的别墅住户、农村的平房独院住户,是潜在的客户市场。面对约长达16年的投资回报期,投资动力不足。国家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宏观协调,将有限的补贴资金向居民用户、向小型分布式屋顶项目倾斜。光伏发电特点是能量密度低、带有随机性,最适合的就是采用小型、分散式、分布式屋顶开发方式,发电就地消耗,自发自用。金太阳项目门槛是1MW,把欧美最推崇的最符合光伏应用特点的潜力巨大的分布式小型屋顶市场完全排斥在政策补贴以外,完全是错误的。上网电价的度电补贴应该随光伏电站的规模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规模越大的电站,上网电价越低。目的是鼓励分布式小型电站,抑制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的建设。这是欧美政府的通行做法。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前期激励政策的不足,新政策将尽快出台。

我们应该让一部分人先(光)“伏”起来,先打开一个试验性市场,摸索光伏的居民应用方式和积累系统电网管理经验。通过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动周边居民。引导公众去自觉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鼓励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猜你喜欢

电价电站发电
“发电”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柠檬亦能发电?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德国:电价上涨的背后逻辑
探索电价改革
摇晃发电小圆球
摩擦发电
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收支平衡分析
争议光伏标杆上网电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