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医院推进医学教育训练模式转变的实践与思考
2013-02-19胡兴茂贾恒川
胡兴茂,金 玉,乔 民,贾恒川,边 巍,贺 森
为深入贯彻落实胡主席提出的“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医院着眼有效履行使命任务,以新大纲基本要求为依据,积极推进医学教育训练模式向规范化、网络化和模拟化转变,积极探索和尝试构建军事特色鲜明、适应建设现代后勤需求的医学教育训练模式和体系,有效提升了全院和驻石部队卫生机构应急卫勤保障能力,先后出色完成了赴利比里亚维和、“和平天使-2009”中加联合演习等多项卫勤保障任务,受到了上级的一致好评。
1 军队医院推进医学教育训练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1.1 外在必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其教育水平的重要保证。随着医疗体制的转变和医疗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越来越难以维持。表现在两方面:①患者数量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医院为其自身利益考虑,不愿再为年轻医务人员提供技能训练的机会;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师法》的出台使得患者的维权意识越来越强,配合临床、护理技能训练教学的依从性降低,加之医学院校大规模扩招,实习进修学生人数的增长远大于医院床位增长,使得每个学生的练习机会更加减少,这使得医院必须积极转变医学教育训练模式,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的新要求,切实保证达到提高履行新时期新阶段使命任务能力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的目的。
1.2 内在必要性 根据目前军队医学院校学员分配政策,军医院校本科毕业生大多直接分配至师以下部队医院,甚至团卫生队工作,缺乏接受医学教育系统训练的条件和平台,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其个体发展和部队战斗力保障。而各军区总医院、驻地医院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其教学条件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在学科、人才、知识、信息等方面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可以充分依托其设立军队医务人员规范化、网络化和模拟化为一体的医学教育训练基地,按照资源共享、区域协同、分片包干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选派军队基层医务人员进入基地培训,对受训医务人员进行多领域、多岗位知识和技能的医学教育训练,全面增强其在极端条件、复杂环境下的履职能力素质。
2 军队医院推进医学教育训练模式转变的思路与做法
2.1 构建规范化训练内容体系 具体做法:①整合教育训练内容。正确处理传统与改革的关系,传统意指医学基础的知识点、标准、要求不变;改革是在不削弱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强调内容的综合化和结构化,注重知识及其获取方法的有机结合,注重文、理、医的相互渗透。以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为导向,以全球医学教育最低要求为标准,确定“三基”训练目标并拟定大纲,对训练与考核内容作必要的调整、修改和补充。“三基”内容增加主干学科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相互联系,重视职业行为、临床思维、人文医学、医患沟通以及医疗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②建设教育训练资源库。编写“三基”训练与考核教材,整合我院多年“三基”改革训练内容,新编《医师三基训练与考核》、《护士三基训练与考核》教材,在内容中体现人文精神、法律法规、临床思维能力、心理伦理、医患沟通等。建立“三基”试题库及仿真型病例库。组织部分高年资、高学历医护人员按照训练目标制定命题规范和要求,系统、科学地完成了一定数量的新模式“三基”试题库及仿真型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病例库。
2.2 构建网络化教育训练平台 具体做法:①教育训练考核信息化。加强信息化训练支撑体系建设和网络教学考核手段建设,除传统的“三基”讲座外,“三基”理论训练、考核均使用我院研发的计算机多媒体网络“三基”训练考核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训练、考核,达到考核无纸化、弹性化;增加安全性、公平性、合理性、客观性、高效性,更全面、具体地反映个体的“三基”水平,提高考核质量,从而实现了学习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在本院局域网上任何一台计算机任何时间进行注册学习,复习、自测,较好解决全院训练应考人员多,考场教室少,无法一次性集中训练、考试的难题。②网络资源全员共享化。依托“一号工程”网络,开发院内局域网站,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医院所有的通知和学习资料,都能够及时传达到全院每一位工作人员;数字化图书馆中的3000余种中外文期刊和杂志全部连接到网络终端,方便了医务人员的检索查新;利用VIGAP管理平台,为基层部队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查询服务和技术指导,军事综合信息网的新闻网站每天更新新闻,使医务人员随时了解国内外、军内外的新闻动态。③远程教学科室普及化。我院2007年被确定为河北医科大学非隶属关系的临床教学医院,每年接受200余名临床医学生的教学见习任务,由于教学环境受到了限制,导致临床教学与远程教学经常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矛盾,我们采用视频采集技术,将总后组织的远程教学实时转播到“一号工程”网络上,建立医院局域网的在线课堂和时时咨询,使医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站上就能参加远程教学活动,做到了远程教学的普及化。另外,还通过视频采集技术,实现手术现场直播,组织全院召开视频会议,传达学习各类辅导讲座。
2.3 构建模拟化教育训练基地 具体做法:①建强组训队伍。本着“科学合理、按岗定位、专业对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指导方针,通过外出参加学习、举办培训班和到体系部队跟训等形式,加大教练员的培养力度,极大提高了教练员队伍的教学水平。②建设医护培训中心。以综合楼启用为契机,建成了近200 m2的医护技能模拟训练中心,专项购置配备真实的病床、呼吸机、监护仪、病床、被褥、床旁桌、床旁椅、治疗车、轨道式输液架、床头电源、床头灯并配有氧气管、中心吸引器、床头呼叫器等装置的多功能设备,除了模拟人以外,构成了真实的医护训练环境,增强了教学训练的直观性、灵活性和实用性。③再造教学训练流程。根据医学教育训练规律特点,研究编写专用教学大纲和相应的教学用书,用“四阶梯”教学训练流程培养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能力,实现了在完全高仿真状态下的教育训练[1]。“四阶梯”教学训练流程:第一阶梯,在单项技能训练区采用单个学生练习单项操作的方式,从“技术层面”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二阶梯,在整体病人训练区采用双人对练的方式,即学生综合应用护理基础知识、心理学、诊断学等知识对疾病进行分析,将操作完整真实地应用于模型或模拟人身上,从“护理层面”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梯,在模拟病区或整体病人训练区采用小组团队合作的方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医护技能综合培训,围绕急救技能、重症监护技能、内科综合技能、危重症救护技能、临床妇儿技能进行实践教学,由学生分组完成对病例的分析、提问、查阅资料、提出诊疗护理方案、落实诊疗护理措施,完成对“病人”的诊疗护理,从“思维层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有机整合。第四阶梯,在整体病人训练区采用提出课题的方式对护理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理论、教学、实践等各种问题展开研究,写成科研论文,从“创新层面”对学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四阶梯”教学流程突破了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侧重单一技能培养的局限,全方位提升综合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如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
3 体会
军队医院实现医学教育训练转型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的工程,必须科学统筹好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资源配置和卫勤保障等方面的关系,才能切实达到贴近部队实际和实战要求,适应高素质军事医学人才成长的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素质,扎实做好军事斗争卫勤准备。
3.1 健全课程内容体系,是实现教育训练转型的基本前提 教育训练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军队医院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是决定医务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教育训练工作的基础性工程。这就要求我们要依据教育训练的目的与任务、任职岗位的人才需求、培训对象的不同特征,确定培训内容与组训方式,构建针对性强、职业指向性明确的教育训练课程体系。在首长机关教育训练方面,要重点抓好军事与卫勤理论、医院战备工作、战时医院管理、战时医院组织指挥、军用文书、野战医院防卫、卫生装备常识和指挥自动化等13个科目的训练。在医务人员教育训练方面,要重点抓好战伤休克、战伤感染、各部位火器伤及复合伤、野战输血、战时常见内科病、战争应激综合征与战场精神病、特殊武器伤救治、传染病防治与管理、战时心理护理、战时药材储备与供应、核化生武器伤病员的医学检验技术、野战条件下X线技术、野战条件下特诊技术以及战时手术室管理和麻醉工作等28个科目的训练。在士官学员教育训练方面,要重点抓好体能训练、野战生存、帐篷架设、构工与伪装、军事基础知识和机动能力等6项共同科目训练,以及电话兵、汽车驾驶员和炊事员应掌握的37项专业技术科目训练。
3.2 建强师资队伍力量,是实现教育训练转型的关键环节 医学教育训练转型,内涵十分丰富、任务相当繁重,基本涵盖了医院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转型等[1]。我院长期以来非常注重医学教育训练工作,积累了相对丰富的教育训练经验,为做好教育训练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诸多要素中,广大医务人员显然是主体,而组训骨干队伍必然是教育训练工作的主导者,其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教育训练转型的成败。这就要求军队医学院校在教育训练转型过程中,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作为重要任务,切实理顺师资队伍结构,真正把经过系统教育培训、又有着丰富教育和培训经验的骨干人才保留下来,通过与野战部队骨干交流任职、医学院校联合培养、知名院校进修学习等措施,全面提高广大医务人员的施教能力和水平,促进并推动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密切与部队合力育人机制,是实现教育训练转型的有效保证 医学教育训练转型转变,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做好为部队服务和遂行多样化卫勤保障任务,确保培养成长起来的医务人员有很强的部队适应性,这就要求我们军队医院应当在与部队合力育人方面进行积极、深入的探索,加强实践与研究。如部队在组织大型军事演习时,医院可以配合派出卫勤专家、野战医疗所、专科手术队、三防医学救援分队或学员参与演习,并承担指导或救治任务,这样既能提高军队医院的卫生战备水平,提高组训骨干对未来战争卫勤需求的感性认识,又有利于医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确保军队医院日常教育训练与部队训练实现“无缝”衔接[2];同时,要积极围绕部队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力部队的军事训练工作。
[1] 王斌全,张培莉.以模拟教育为平台提升护理本科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探索[J].护理研究,2009,23(8):2180-2181.
[2] 戴伯军,何海龙,许劲松.坚持为保障力服务的办学方向着力做好军医大学的教育转型[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3):38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