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分析
2013-02-19张淑会吴金萍陕西省蒲城县第二医院陕西蒲城75500陕西省西安市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妇产科陕西西安
张淑会,吴金萍 (.陕西省蒲城县第二医院,陕西 蒲城 75500;.陕西省西安市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妇产科,陕西 西安
710065)
近年来无指征选择性剖宫产越来越多。WHO规定剖宫产率不应超过15%,而我国某些地区的剖宫产率已超过50%[1]。由于剖宫产率增加,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已引起妇产科医生的重视。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5例,年龄22~38岁,发病时间:剖宫产术后1年6个月~10年。初产妇12例,经产妇3例。15例均为横切口。所有病例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1.2 临床表现和体征:所有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与月经相关的周期性、进行性加重的腹壁切口疼痛。查体可见腹壁切口瘢痕周围触及不规则结节状质韧肿块,有触痛,包块直径约1~5 cm。
1.3 手术治疗:均采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异位病灶切除术,手术切除范围为切除病灶周围1 cm。15例患者中有8例病灶在皮下,4例侵犯脂肪层,3例达腹直肌前鞘,无累及腹膜。
2 结果
所有病灶术后送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治疗,切口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疼痛症状消失,无复发。
3 讨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组织学上虽然是良性的,但却有增生、浸润、转移及复发等恶性行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2]。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继发于剖宫产术后,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支持子宫内膜种植学说,属医源性种植。然而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内膜被带至腹壁切口概率较高,但仅有少数病例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因产后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下降,种植的子宫内膜不易生长[3]。另有学者认为,免疫耐受和抗凋亡机制参与其中作用[4]。本研究15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剖宫产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异位的子宫内膜种植于腹壁切口后,异位子宫内膜随卵巢激素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粘连形成。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并不困难,临床诊断要点有:①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②有与月经密切相关的进行性加重的腹壁切口处的触痛结节;③B超提示:腹部切口下低回声结节或混合性包块,边界模糊且不规则,无完整包膜;④术后病检可明确诊断。
目前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治疗药物主要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达那唑、孕三烯酮等。由于选择药物治疗的患者都在门诊治疗,相关资料不好统计,随访困难。所以仅将住院手术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由于腹壁切口愈合后形成瘢痕,异位病灶无明显界限,与瘢痕组织融为一体,有些异位病灶较小,约1 cm左右,导致手术难度加大,出现分离粘连困难或病灶过小不好找。为防止复发,要求术中尽量做到彻底切除异位病灶。本研究病例均切除病灶周围1 cm的正常组织,15例患者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笔者通过研究分析有如下体会:①严格把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从根源上预防此病的发生。②剖宫产术中用两块敷纱放在切口两侧,保护切口;术中不要将子宫取出切口外;擦拭宫腔的纱布不要重复使用;缝合子宫后更换术者手套;关腹时使用NaCl溶液冲洗腹腔和腹壁切口各层,尽可能将被带出的子宫内膜碎片冲洗干净。③术后加强母乳喂养(6个月~1年),推迟月经来潮的时间,从而减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④提高对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临床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1-83.
[2]丰有吉,沈 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7-358.
[3]冷金花,郎景和,杨佳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1):53.
[4]张国红.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