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文教育视野下的庐山地域文化内容试探

2013-02-19陈洪英彭小琴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白鹿洞庐山华文

陈洪英 彭小琴

(九江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华文教育是指为掌握华文而兴办的教育,它强调教育的社会功能,将掌握华文视为学习、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途径,由此华文教育重在文化与情感的传播。将庐山地域文化融入华文教育,扬地庐山域文化之长,形成地域特色,弘扬江西省的华文教育。庐山文化囊括了宋学、理学、书院文化等内容,庐山文化包括围绕庐山的山水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文学作品、古代书院文化、宗教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文化名人等等,它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庐山文化涵盖丰富,在教学内容上,将与地域风景、饮食、诗文、历史故事、文化人物、民俗风情、工艺美术,包括适量的庐山民族民间故事、诗歌、寓言及历代作家吟咏地方风物的经典佳作及旅游名胜作为教学的重点资料。本着遵从由简到繁、从易到难、与专业相结合的原则,以学生是否能参与文化体验为标准,确定地域文化内容。

庐山文化与华文教育内容如何融合,主要有以下选择原则:

首先,有助于学生生活幸福感、快乐;

其次,与学生的为人处世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增进交流;

再次,学习内容应该生活化,贴近生活与现实;

最后,将传统文化教学与庐山文化相结合;课堂言语理论教学与庐山文化生活实践体验课相结合;依据教学内容的阶段性与个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实现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根据以上原则,庐山文化与华文教育相结合的内容主要可以选择如下:

(一)宗教文化

胡适先生在《庐山游记》中提及: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一)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

关于庐山“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的评价,也以包容宗教、理学、教育、东西方文化的宏大气韵奠定了庐山在中国宗教史、教育史、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促进了后人对庐山文化的深入研究。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则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释、道、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各种宗教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共同根植在庐山,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庐山文化包含六种宗教文化,因此可以在教学内容上融入各教派的故事、诗词、格言警句等。同时还可以将教学课堂理论与游学相结合,丰富华文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在华文教育教学内容中,可以设置庐山宗教文化内容,同时还可以游与学相结合,开展庐山宗教文化之旅活动。

(二)隐逸文化与贬谪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众多文人选择隐居庐山隐居,陶渊明、李渤、白居易、李白、陈三立就是他们的代表,这些隐逸者大多数都寄意归隐田园,追求恬静而超脱的田野之趣,对现实社会不满,或者以此为“终南捷径”。无论如何,始终能代表传统中国文化。

贬谪是文人生活的大转折,白居易、苏轼等文人都因此来到了庐山,留下了千古名篇。庐山文化与隐逸,贬谪文化紧密相结合。在华文教育当中,适当融入隐逸与贬斥的内容,既能将庐山风景之美与隐逸结合,同时也能将贬斥文学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白鹿洞书院道德教育

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核心是修德,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书院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白鹿洞书院揭示”围绕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五个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原则五教之目——“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为学之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处事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接物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精辟的将人际关系等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原则,成为典范。

华文教育当中,应该以书院文化及讲学制度为借鉴,弘扬书院文化,利用书院文化的中讲学制度,活跃华文教育的课堂教学形式,同时把提升自我修养作为核心内容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

(四)山水诗词之文学教育

从古至今有1500 多位文学家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中国儿童必备的诗词当中有不少是赞美庐山的,如李白的《题庐山瀑布》《望庐山五老峰》、苏轼的《题西林壁》、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些诗词作品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将传统文化融合在华文教育当中,借助自然的庐山,感悟名家诗词、人文诗意的庐山,领略庐山文化。

(五)民俗、民间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内容

除了由山水文化、宗教文化、旅游政治文化为代表的庐山文化和依托于白鹿洞的书院文化之外,湖口青阳腔、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浔阳麦秆画、金星砚制作技艺、湖口蝴蝶艺术画以及地方名人、名篇。这些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民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学生能参与其中,有利于学生对地域文化的了解。

将华文教育庐山地域文化教学的具体内容传授给华文学生不仅可以借助课堂,文化专题讲解,同时还可因地制宜,借助游教,体验式教学、多媒体等手段,亲身体验感受庐山文化的博大精深,依据华文学习者的汉语言水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华文教育当中适当渗透庐山地域文化的相关内容,不仅能传播庐山文化,还能培养华裔子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地域特色。

[1]周小兵,李海鸥主编.华文教育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陈岩英,郑向敏.论修学、旅游与华文教育的三位一体[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06).

[3]朱晓文.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J].理论界,2006,(01):166-167.

[4] 李静. 浅议华文教育中的语用文化教学[J]. 八桂侨刊,2004,(03):16-18.

[5]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6]黄薇.再议华文教育中的文化教学——不容忽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07):127-129.

[7]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白鹿洞庐山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鹿拓雾来白鹿洞书院文化APP交互设计
庐山 牯岭!Cooling!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白鹿洞书院八字学规被刻在联合国总部墙上?
毛泽东登庐山
白鹿洞书院记
《李白 庐山谣》
“白鹿洞”与鹿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