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中西医结合饮食干预的研究进展

2013-02-19邵华沈翠珍

军事护理 2013年20期
关键词:玉竹麦冬山药

邵华,沈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 护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综合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其发病率正在不断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至2011年,全球有超过3.46亿的糖尿病患者,且患者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仅2004年,高血糖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达到340万,死亡患者中有80%属于发展中国家。而目前全世界糖尿病医疗开支为1.5亿美元,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3亿美元[1]。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显著。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我国在1980年时糖尿病的患病率仅为1%,截至2008年已上升到10%[2]。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总数位居世界第1位,约9240万。饮食不当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诱因,通过合理的饮食能够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减缓甚至改善病情[3]。本文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就2型糖尿病的饮食干预进展作一综述。

1 糖尿病的现代医学饮食治疗

1.1 饮食治疗的目的 通过饮食控制能够使血糖尽量向理想值靠拢,减少血糖的波动,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正确的指导还能够改善患者的饮食结构,在有限的食物中尽量满足患者的食欲。

1.2 饮食治疗的内容 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合理控制热量;二是合理设置饮食结构。

1.2.1 合理控制热量 患者的热量摄入应根据其身高、年龄、性别、标准体质量、活动量等来计算。成年人休息时每日每公斤体质量需热能104.5~125.4kJ;轻体力劳动者每天所需要的热能为每日每公斤体质量125.4~146.3kJ;中度体力劳动者为146.3~167.2kJ;重体力劳者为167.2kJ。首先按照这一方法计算出患者每天所需要的总热量,然后根据每种营养物质所占的热量比例来决定饮食结构。(1)细算法:细算法的科学性比较强,但操作难度也比较大。要求根据患者的身高、体质量、疾病发展状况等,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参照食物成分表来设计主食和副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住院患者。(2)粗算法:粗算法就是指其主食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劳动强度决定,一般休息状态下为200~250g/d,而轻体力劳动者为250~350g/d,中度体力劳动者为350~400g/d,重度体力劳动者为400~500g/d。粗算法中蔬菜不做限制,蛋白质限定在30~40g,脂肪为40~50g。采用此种算法的患者要求体质量在正常范围,身体状况也比较好,适合于一些门诊患者。(3)食品交换份法:相对于前面两种方法,食品交换份法较为简便易行,效果也好[4],是糖尿病饮食治疗中较为经典的方法,因此也是国内外比较流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将食物依据其来源和性质等进行分类,同类别的食物在一定的质量范围内其脂肪、蛋白质、糖类、热量等相似,往往放在同一个表格中,因此在给患者制定食谱时同一表格中的食物可以互换,依据所设定的营养和能量要求在表格中选择符合需要的食物。

目前有研究者认为以上3种传统方法存在计算繁琐、食谱固定、误差较大等问题,遂提出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展糖尿病饮食治疗[5]。此外还有人引入加拿大糖尿病协会提出的手测量法则,并通过研究证实其效果优于传统的饮食管理方式[6]。

1.2.2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是在设定好的热量范围内调整饮食结构,主要包括如何分配餐次、餐量以及饮食中各种营养物质所占的比例。首先,糖尿病患者餐次分配的合理化很重要,为减轻胰岛的负担,一般提倡少食多餐,且进食时间和进餐量应尽量固定,传统分配方式是早、中、晚各1/3或分别为1/5、2/5、2/5。当然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如两餐之间要加入点心的话,每餐的餐量就要适当减少。对于营养物质所占的比例,目前国内普遍推荐糖类占每日总热量的50%~6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30%以下。此外,烹调方式也应当引起重视,同一种食物采用不同方式烹调可产生不同的热量。以大米为例,大米做成粥和做成米饭对血糖的影响不同[7]。因此提倡糖尿病患者的烹调方式要尽量保持食物的原味,少加工,宜清淡。

2 糖尿病的中医饮食治疗

2.1 糖尿病的中医理论 糖尿病在中医体系中称之为“消渴”,这一名字首次出现是在《素问·奇病论》中。中医认为稟赋不足、饮食失节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因,多是由于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等损伤了脾胃,致使积热内蕴,化燥伤津,从而发为消渴。此外情志失调和劳欲过度也是糖尿病的诱因。正如《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指出: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证大病;《外台秘要·消渴消中》中指出:房室过度,致令肾气虚耗故也,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总之,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基本病理机制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病变的主要器官在肺、胃、肾,尤以肾最为关键。现代中医学者对于糖尿病做了诸多研究,从病因、病理机制角度提出诸多理论。例如李富玉等提出“痰湿论”,认为痰湿极易在糖尿病病程中形成,而其形成又是糖尿病各种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8]。姚沛雨等[9]提出糖尿病多伴有瘀证,而且有较明显的高凝倾向,提出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为脉络瘀阻,从而提出“络瘀论”。而翁銮坤[10]则提出脾虚才是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2.2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对糖尿病患者辨证分型古已有之,历代医家对糖尿病多采用传统的“三消”辨证。近现代中医师在前人的基础上,从现代糖尿病的病因、病理机制及临床表现等出发,提出诸多新兴分型学说,认为“三消”辩证并不能很好地反映现代糖尿病的特点[11]。参照200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糖尿病可分为以下几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而以上3型还可兼证,包括湿证、瘀证。据此分型不难看出,阴虚为3型之共性,甚至贯穿于本病始终[12]。林兰教授认为阴虚为糖尿病之本,而气阴两虚为糖尿病演变的基本证型[13]。亦有研究者[14]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将2型糖尿病的证型定为以下几种:湿热内蕴型、气阴两虚型、肾阳不足型、淤血阻络型。

2.3 糖尿病中医食疗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认为食物与药物一样也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归经之说,食物自身的烹调方式也会影响食物的属性,这与药物的加工类似。了解食物的属性是食疗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患者的体质属性、病情变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糖尿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饮食疗法就是在西医饮食治疗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药食同源及辨证论治的理论,对患者实施饮食治疗。应用“糖尿病”、“医”、“饮食”等检索词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年份未做限制,查到符合条件的文献7篇,文献年份都在2006年以后。用同样的搜索词搜索维普数据库得到符合条件的文献27篇,年份分布较为分散。排除以上文献的非原始研究(综述)16篇、非对照研究文献(即经验总结)22篇后,对余下的6篇文献阅读全文。总结这些资料后得出,糖尿病饮食治疗中常用的药材有山药、玉竹、麦冬。

2.3.1 山药 山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相关记载,并被列为上品,其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山药能益气养阴,补脾肺肾。有研究者[15]报道,糖尿病小鼠在服用含有山药成分的中药3d后,胰岛素用药量减少;后续研究[16]进一步证明,山药中山药多糖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还有研究[17]证明,山药多糖能够抵抗高脂饮食导致的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一系列问题;除了治疗糖尿病外,山药对于降低血脂、调理胃肠道、抗氧化及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等亦有一定效果[18]。因而诸多食疗方中都有山药[19]。

2.3.2 麦冬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心经,有润肺养阴、益明生津、清心除烦、润肠之效。《本草拾遗》记载,麦冬去心煮饮,能止烦热和消渴。《景岳全书》认为麦冬能补上焦之津液,退血燥之虚热。经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20]显示,麦冬的主要活性成分有甾体皂苷、高异黄酮类、多糖类,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一项动物实验[21]显示,实验小鼠被喂食麦冬提取物后,降血糖的疗效随着时间的增加有逐渐增强的趋势。

2.3.3 玉竹 玉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滋阴润肺、生津养胃之功效。玉竹在《圣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且是中医治疗消渴的要药之一。《本草备要》认为葳蕤(即玉竹)平补而润。据《本草正义》记载,玉竹对于热邪燔灼、火盛生风、肺胃燥热、津液枯涸、口渴嗌干、多食易饮易饥者,尤有捷效。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22]显示,玉竹中最有效的成分为玉竹多糖,而玉竹多糖不仅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应激的作用,对于胰岛β细胞损伤的大鼠亦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3]。

2.3.4 其他 糖尿病患者饮食应注意忌食肥甘厚腻,同时由于患者脾胃不健导致气阴两虚,因而所选食材应尽量选择具有滋阴补气之效的。结合《备急千金药方·食治篇》、《食疗本草》、《饮膳正要》等古籍,以及近现代的《中医食疗营养学》、《中医饮食营养学》等书目可知,现在所食用的叶菜多属甘平或甘凉,其功用多以清热通利为主,因而适合患者食用;但一些辛辣芳香的蔬菜除外,如韭菜、辣椒、芫荽等。瓜果类中,除南瓜有益气补脾的功效外,其他包括冬瓜、黄瓜、丝瓜、葫芦、西红柿、茄子等性味及功用同叶菜类似,适合患者食用。块茎类中,除薯芋外,其他包括萝卜、胡萝卜、藕、莴苣、茭白等性味及功用亦类似叶菜,适合患者食用。此外还有菌菇类,其性味与菜蔬同,但是功用以养胃润肺为主,可适当食用;海产类食性偏咸凉,可适量食用。

3 展望

糖尿病日益成为影响公众健康的慢性病之一,而饮食治疗作为其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医学中糖尿病饮食治疗方案的研究也已日趋深化和成熟。中医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为促进国民的健康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对慢性病的治疗有其独到的优势。因此,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辨证饮食指导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重要依据,将其与现代医学饮食方案相结合将是我国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发展趋势。但目前糖尿病中医饮食治疗尚存在许多不足,包括:(1)患者对糖尿病中医食疗认识不足;(2)患者坚持治疗的依从性差;(3)护理人员相关专业知识欠缺;(4)食疗方案不够完善;(5)研究力度和深度不够。今后应针对以上问题开展相关研究,为发展和推广糖尿病中医食疗提供科学依据。

[1]ShainiG S,Venkatesan L,Ben A.Effectiveness of structured teaching on home car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J].Nurs J India,2007,98(9):197-199.

[2]Yang W,Lu J,Weng J,et al.China National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Study Group.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Bantle J P,Wylie-Rosett J,Albright A L,et al.Nutrition recommendations and interventions for diabetes:A position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J].Diabetes Care,2008,31(Suppl 1):S61-S78.

[4]Ziemer D C,Berkowitz K J,Panayioto R M,et al.A simple meal plan emphasizing healthy food choices is as effective as an exchange-based meal plan for Urban African Americans with type 2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3,26(6):1719-1724.

[5]周逸丹,古卫.计算机辅助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的临床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3,32(3):244-248.

[6]胡鹏,郑良芬,陶静.手测量法在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指导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9):868-870.

[7]王大会,张惠君,吕颖,等.米饭及米粥对糖耐量异常患者餐后血糖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1,4(23):393-394.

[8]潘善余.从毒辨治糖尿病探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38-39.

[9]姚沛雨.活血化瘀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07,27(7):75.

[10]翁銮坤.脾虚在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地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158-2160.

[11]桂庆亚,叶亮.2型糖尿病辨证的研究进展[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498-500.

[1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J].中国中医结合杂志,2005,25(1):94-95.

[13]玉山江.林兰辨治糖尿病经验浅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10):1311-1313.

[14]刘志龙,李锡杰,丁萍,等.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筛选研究[J].新中医,2008,40(12):23-25.

[15]Hsu J H,Wu Y C,Liu I M,et al.Dioscorea as the principal herb of Die-Huang-Wan,a widely used herbal mixture in China,for improve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in fructose-rich chow-fed rats[J].Ethnopharmacology,2007,112(3):577-584.

[16]Lau C H,Chan C M,Chan Y W,et al.In vitro antidiabetic activities of five medicinal herbs used in Chinese medicinal formulae[J].Phytother Res,2008,22(10):1384-1388.

[17Song M Y,Lv N,Kim E K,et al.Antiobesity activity of aqueous extracts of Rhizoma Discoreae Tokoronis on high-fat diet-induced obesity in mice[J].J Med Food,2009,12(2):304-309.

[18]王邈,李德远,李玮,等.山药的药理作用分析及其开发利用[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4):72-74.

[19]郭娟,周连方,张建锋.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6):42-45.

[20]刘霞,张安萍,孙江桥,等.麦冬不同提取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9):719-720.

[21]胡燕平,宋捷,王欣,等.麦冬水煎剂的遗传毒性研究[J].中药研究与开发,2009,16(7):38-40.

[22]许丽丽,展晓日,曾昭武,等.玉竹多糖的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1(34):154-157.

[23]谢建军,胡蔓菁,孙桂菊,等.玉竹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0):2479-2481.

猜你喜欢

玉竹麦冬山药
治病山药 美味山药
养阴润燥话玉竹
山药记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编竹篓
我的“魔法山药”
沙参麦冬汤缓解老慢支
UPLC-MS/MS法检测妇康宁片中掺加的山麦冬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玉竹的化学成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