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医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思考
2013-02-19朱雪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215004
杜 鸿,朱雪明,张 萍,王 敏,杨 勇(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215004)
问题式教学法(PBL)是适合医学院校的一门教学方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7年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1],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PBL医学教育的实施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体,以小组讨论为形式,在指导教师的参与下,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和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该教学模式在医学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较多优势,能更好地满足转型的医学教学模式的需求[2,3]。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生物化学、病理学、临床医学及生物医学技术等渗透结合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独立学科,因此其教学内容繁多,涉及病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多门基础课程,又直接和临床相关。教学工作者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满足检验医学发展对医学检验高级人才培养的需要,是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师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1 PBL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实施的重要性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以实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标的专业课程。国际临床化学学会(IFCC)对该学科的描述为“包括对人体健康和疾患时化学状态的研究,以及供诊断、疗效评估和预防的化学实验方法的应用”。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基础上,研究在疾病状态下,生物化学病理性变化相关代谢物的改变,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4],其实验教学不仅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也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重要的环节。传统模式下的临床生化,其实验课教学内容是以验证性、简单性、重复性实验为主,强调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巩固;而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PBL教学法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改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和做,学生听和看的实习模式,突出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和咨询者的角色与地位。该模式以学生为核心,以问题为基础,由提出问题、甄别问题、解析问题、报告结果、总结与反思五个环节组成,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5-6]。在西方国家,PBL教学法已广泛应用于大学的教育,其经历30多年来的发展,现已成为风靡世界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为学生们营造主动的学习氛围,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可以较好获得来自同学和老师的信息,可以不断发现并解答新问题,使学习过程缩短。PBL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理论学习,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都有促进作用;对教师来说,通过PBL问题的编写,可以进一步加强自身对不同课程之间关系的理解,有利于基础与应用的结合。通过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能更好地掌握学生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弱点,发挥长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教师也可从学生的讨论中得到某些启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因此,临床生化检验作为医学检验专业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强的课程,积极开展PBL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 PBL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中应用的方案准备及基本运作过程
2.1 实施方案的准备 如何选择病例和提出引导性问题将直接影响PBL教学模式的效果。为此,应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使其与理论教学组成合理的教学体系。按照各个实验的相关性和内在联系将实验课教学分为不同模块,包括体液蛋白质测定方法比较和评价、糖代谢异常检查、脂质代谢紊乱、临床酶学检测应用、肝胆相关生化指标检测筛选和应用等内容。同时需强调临床应用能力,在整合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血脂代谢、糖代谢检测、临床酶学检测等整体性较强,内在联系较密切的实验模块作为PBL教学内容。如:在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中提供患者血脂化验结果:第一次血脂测定结果为三酰甘油(TG)2.1mmol/L、胆固醇(TC)8.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5.8mmol/L,2周后复查结果为 TG 2.0mmol/L、TC 8.4mmol/L、HDL-C l.l mmol/L、LDL-C 5.6mmol/L,并列出患者的临床表现,让学生以掌握的理论知识对该患者是否患有高脂症及其分型进行讨论。正式实施前,可根据病例结合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引导性问题并以问题形式编写教学案例,并逐步覆盖各个教学章节。
2.2 基本运作过程
2.2.1 学生分组 将学生分成5~6人组成的PBL学习小组,每个教学小组和实验小组均选出1名学生担任组长;教学讨论以教学小组为单位,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以实验小组为单位。教师引导同组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营造愉快活跃的学习讨论气氛。
2.2.2 提出问题 教师先用一个课时的时间,对某个内容的基本概念和代谢途径等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然后提供典型案例,并根据案例提出相关问题,设置悬疑,提出由浅入深、合乎逻辑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每组提供1个病例,提前2周将病例资料和问题交给学生。各组学生带着病例和问题在课后将理论课内容进行复习,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给定的问题讨论,利用教材、参考书、期刊、网络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获取必备信息;在实验课前归纳出众多观点和解释,提出初步见解。在这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甄别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2.3 教学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集体讨论,以教学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1名代表作为主讲对学习研究结果作出报告,回答教师事先提出的问题,同时组内其他成员辅助,对涉及的每个问题都进行分析和讨论。讨论中,强调学生充分发言,鼓励意见不同时展开辩论。而教师要围绕题目中心重点启发,给予必要地引导,并通过调整、控制节奏,抓住时机,有效点拨,使学生的思维及时归位,以免偏离分析讨论的目的要求;最后,教师对病例、不同PBL小组的报告结果及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广泛联系相关学科知识进行全面总结评价,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归纳出问题最终的解决思路和结果,总结出问题带给我们的启示,并且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未意识到的理论问题。每个PBL小组应当对该案例的学习进行反思,不仅需要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效率和成效,思考改进的方法。而且需要反思如何增进团队之间的有效合作,使小组在接下去的案例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
2.2.4 教学效果评价 PBL教学的成功开展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而各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又不尽相同,因此目前PBL教学是否能够带动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还没有固定的评估体系。
作者认为PBL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和小组成员间的协作能力。而具体评价形式则包括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互评和师评。其中,自评是最重要的,可以通过对教学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的形式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方式,要学生反思问题解决的过程,取得了什么效果。另外,在书面考试中可以加入部分综合性分析病例以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PBL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前景
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且目前没有PBL的现成教材可用。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较好地系统吸收掌握相应的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教学主体,除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本课程内容外,还应当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知识,积极探索适合PBL教学的课程内容,开发实用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病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上能控制课堂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PBL的实施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尽管应用PBL教学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难度,但无可否认由于其实践性强及与临床能力紧密结合的特点,运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前景,应充分认识PBL教学的意义。要着力改善教学条件,为教学提供足够的场地、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完善图书馆网络服务等。并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深入学习并掌握PBL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术。积极探索适合PBL教学的课程内容。制定与本校实际相符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要强调扎实理论基础的重要性,保留部分经典的课堂讲授教学,系统讲授临床生化检验的核心知识,在学生获得较系统的知识框架,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合理选择PBL教学法的应用比例,开展通过以相关疾病或问题为中心的将多学科知识进行综合和联系的整合教学。我们有理由相信,临床生化检验学课程中推行适合的PBL教学方法将会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医学人才,从而使医学检验教学的改革更加适应新世纪对高素质检验人才的要求。
[1] 张晓兵,张波,府伟灵.检验医学实习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2):1223-1224.
[2] 牛临虹.新时期医学教育模式转变的几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2):103-104.
[3] 梅人朗.亚洲医学院校PBL的实施和学生的体验[J].复旦教育论坛,2003,1(6):77-83.
[4] 周江,李子博,罗洁,等.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改革新模式的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6):588-589.
[5] Prince KJ,van Eijs PW,Boshuizen HP,et al.General competenci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and non-PBL graduates[J].Med Educ,2005,39(4):394-401.
[6] Kwan CY.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medical pharmacology[J].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2002,366(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