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2013-02-19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理工科就业指导研究生

蒋 麓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福建福州 350108)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推进,研究生教育也得到迅猛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也随之不断增加。纵观近年来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而理工科类研究生因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在汹涌的就业浪潮中,如何增强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确保理工科研究生顺利就业已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

1 开展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1 适应社会发展与就业形势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实现跨越化发展的同时,研究生数量急剧增加,但社会需求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是有限的,僧多粥少的局面,必然导致就业市场上供过于求,研究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此外,受国际经济的影响,国内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职业岗位变动频繁度较高,使得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时更加理性[1]。中小企业鉴于投入成本等方面的考量,更加愿意聘用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应用型本科生,反而将眼高手低、实践能力较弱的研究生拒之门外。

研究生就业市场供需不均衡及用人单位选才理念的转变,弱化了硕士生文凭的相对优势。而理工科类研究生中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缺乏准确的职业定位、缺乏牢固的就业技能,在面对庞大竞争对手时,容易感到茫然、困惑,手足无措。为此,有针对性地开展理工科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必要,不但能够帮助研究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将学生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正确方向上来,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发挥,也能够帮助研究生建立起积极的就业心态,使学生们能够科学辩证地看待择业中出现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规划好职业理想,积极面对未来发展,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

1.2 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各高校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同时,研究生的质量呈现下滑趋势。理工科研究生虽有较扎实的专业背景与科研能力,但实践能力较弱,专业特长与社会所需相脱节,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加之,研究生就业预期较高,存在优越感,就业积极性不高,导致就业成功率较低。可见,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尤为重要。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提高就业率为目的的就业指导课,可以帮助研究生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帮助研究生了解市场与企业需求,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发展前景,发挥职业技能;能够指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步骤地巩固知识,实现预期目标;能够帮助研究生抓住机遇,理性分析,获得有价值的就业机会;也有助于改进高校的就业工作质量,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 当前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1 高校对研究生就业工作不够重视 当前,大多数高校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心放在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上,忽略对研究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教育,从而导致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明显不足。他们认为研究生在本科阶段都接受过就业方面的指导,现阶段无须进行重复教育,或单纯地认为研究生是高层次人才,无需就业指导与辅导,导致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研究生就业工作投入较少,就业教育几乎为零。理工科研究生由于长期专注于科研,对就业知识与信息把握不到位,对就业教育与指导十分渴求。

2.1.2 高校缺乏系统的研究生就业指导与管理部门 硕士研究生虽是高层次人才,但其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纳入学校的重点工作范畴。许多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缺乏明确目标,专业设置及教学内容与实际相脱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的就业范围。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单纯地停留在基本的服务层面,如各学院开展的就业问题解答、校友经验交流会等,内容千篇一律、缺乏实用性。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管理体系缺失,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健全,就业渠道狭窄,就业经费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落实不到位。研究生对行业把握存在的困惑,对职业发展存在的疑问,对如何展现自身的专业实力都无法得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

2.1.3 高校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学部门更偏重于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强调培养学术造诣高、科研技能强的研究生,有益于学院获得国家项目基金及实验成果,对研究生工作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指导较少,对学生就业方向和未来发展的关注偏低。此外,研究生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间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必然导致研究生错失就业良机,就业前景不甚乐观。

2.2 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研究生作为就业主体,除受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自身不足是导致其就业困难的直接原因。

2.2.1 理工科研究生就业观念落后 理工科研究生就业难与研究生群体的就业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生经过前后7年的精英式教育,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是根深蒂固,认定自己应该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因此,他们在择业过程中,必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较为功利,薪资高、重名响、地域好已成为硕士研究生择业的首要标准。研究生由于优越感较强,常常眼高手低,认为自己学历水平比本科生高,专业能力比本科生强,工作待遇及发展机会就要比本科生高、比本科生多,因此面临选择时,他们往往因期望值与现实不符,而犹豫不决[2]。

2.2.2 理工科研究生职业规划能力较弱 读研的本科生中,一部分人将研究生学历当作就业的敲门砖,一部分人是为避开庞大的就业浪潮而考研,一部分人则是抱着考上了就继续读的心态,他们中多数人并不明确读研的目的,看不清自己的竞争优势,不了解自己可选的就业方向,对未来发展十分茫然。因此,他们在读研期间,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而是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于学术研究与科研项目上,被动地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刻板地应付毕业要求,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就业能力的提升。当他们不得不与本科生们同台对决,与博士生一较高下时,他们往往会发现用人单位更青睐踏实肯干、实践丰富的本科生,研究院所更喜好科研成果丰硕、专业技能显著的高端人才,自己因缺乏竞争优势,求职技能不足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2.2.3 理工科研究生择业心理困扰较多 社会的舆论、家人的期待、人际关系的发展、自我的期望都在很大程度上对研究生职业的选择产生不良影响,致使研究生承受较多心理压力。此外,理工类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工作强度较大,精神损害较强,因此许多理工科研究生寻思着摆脱专业束缚,尝试转往管理岗。近年来,火热的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不难表明党政机关、高校、事业单位已是热门选择,茫茫竞考者中不乏理工科专业研究生的身影,但能脱颖而出则是少之又少。专业弱势及狭窄的就业面,常常导致他们错失其他就业良机。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意向选择上的非理性正逐渐成为他们职业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3 提升理工科类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及方法

研究生是国家重要的人才,研究生就业问题则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针对理工科研究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加强并改进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1 转变观念,增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3.1.1 转变管理理念,重视理工科研究生就业教育工作

增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转变理念,做好动员是基础。高校教育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到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与本科生的就业教育是同等重要的,必须予以重视。校院党政领导应当肩负起统筹管理责任,协调各方资源,确保人员与经费的投入,为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保障。形成学校统一领导,研究生工作处组织协调,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学院贯彻落实,师生共同努力的管理理念,将就业教育落实到每一名与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相关的教职员工身上,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就业工作的效果。

3.1.2 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研究生择业理念 在研究生的就业指导中,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循序渐进地对理工科毕业班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们适时转变就业观念,与时俱进。帮助研究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是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既要引导理工科毕业生客观、全面地认清就业形势,理性、辩证地调整就业期望值,也要引导研究生准确、合理地进行职业定位,鼓励他们将热情与精力投放到基层、到地方。

3.2 完善内容,提升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3.2.1 完善课程体系,突出研究生就业专业性 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应当贯穿于高校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开展分层次、分阶段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教育。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既要抓好就业启蒙教育,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认知与科研意识,又要抓好发展教育,帮助研究生掌握择业技巧与政策导向,提升理工科专业研究生的就业能力。研究生的就业指导课教学应当紧密联系学科专业,适应学生就业特点,贴近学生实际,将适用于理工科学生群体的实践案例与操作方法进行重点教授,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3.2.2 创新延展活动,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 针对毕业生差异化的就业需求,为研究生提供个性化辅导课程显得尤为必要。探索开设符合理工科学生实际的选修课程,借助专题授课与个体咨询,能够帮助研究生进一步了解本专业的行业信息,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和求职技能。鼓励研究生参与职业规划节、职场文化节、学科特色浓厚的创业项目等校园精品活动,通过就业指导专家、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主管等的系列讲座,有助于促进研究生认识自身特点,开发内在潜能,掌握职业方向,实现跨越发展。

3.2.3 加强实践锻炼,调动研究生就业积极性 实践锻炼是研究生就业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就业指导课的延伸,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等活动方式,能够增加研究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机会,锻炼研究生的就业应变及适应能力,减少其融入社会的磨合期,提高就业成功率。各高校应有步骤地将实践锻炼融入日常教学中,主动创造实习机会,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操作实践,鼓励学生走入企业,了解社会,帮助研究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并改进缺陷与不足,夯实专业素养与技能,成为符合行业要求的应用型实干者。

3.3 健全机制,确保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规范性

3.3.1 完善管理机制,形成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研究生的就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程指导,更需要形成健全的管理机制。高等院校应当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有效整合校内外各项资源,把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学生工作的议事日程,形成教务、科研、学工、财务等部门及各学院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就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3]。只有健全组织机构,理顺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就业教育的各项政策与制度落到实处,就业指导工作长效有序地开展下去。

3.3.2 强化服务意识,加大就业服务投入力度 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开拓基层就业市场,认真做好基层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及时做好就业信息传递、就业推荐、政策咨询、职业发展辅导等方面的工作;搭建供需平台,加大投入力度,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实际需要,调整经费使用与工作开支,为就业群体与用人单位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加强研究生群体的就业心理辅导,开展就业前的心理动员,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心态,开展就业过程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掌握面试技巧,开展受挫后的心理干预,帮助研究生调整心态,摆脱心理困惑;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及时了解理工科研究生就业心态,满足学生就业需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方式,有效地解决研究生的实际问题。

3.3.3 突出队伍建设,形成专业化就业指导团队 做好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需动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力争形成一支能力强、业务精、拓展面广的高素质就业指导教学团队。知名企业的人力资源师通过就业宣讲、企业介绍,能够帮助理工科研究生了解专业前景与行业特色;高校的就业指导培训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就业创业讲座,能够帮助理工科研究生掌握求职技能与相关政策;研究生导师通过业务培训、实践教学,能够帮助理工科研究生提升科研能力、创造就业机会;思政辅导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信息平台建设,能够帮助研究生开拓信息渠道,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3.4 拓宽途径,突出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代性

3.4.1 利用多方资源,做好就业引导工作 拓宽就业渠道,应当加大高校与行业机构、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与联系,确立稳固的就业基地与就业信息源,拓展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就业渠道,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实习及就业机会。实践证明,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预就业模式都是行之有效的就业方式。

3.4.2 利用网络资源,推进就业信息化建设 加快网络市场平台建设,确保就业信息及时有效地共享[4]。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基础上,探索利用手机报、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手段发布就业信息,积极推进毕业生信息与行业及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的对接。此外,网络的便捷性有利于研究生快速有效地进行就业网络课程学习,以全面地接受网络教育,提升面试技巧与操作技能。

做好理工科研究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高等院校应当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创造条件,落实工作责任,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引导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理工科研究生实现更多、更高质量的就业。

[1]潘腾腾,张顺昳.浅析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2):103.

[2]李丽丹.关于高校研究生就业状况及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J].科教文汇 (上旬刊),2012,9(22):191.

[3]朱珊.论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4):98.

[4]牟艳娟,欧阳胜权.增强研究生就业教育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J].社会科学家,2011,26(12):136.

猜你喜欢

理工科就业指导研究生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理工科优等生WEY VV6
理工科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浅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
浅谈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