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研究
2013-02-18黄新建姜睿清
■黄新建 姜睿清
2011年是江西省“十二五”开局的第一年,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低迷、欧债危机日益恶化、新兴经济体面临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国内宏观政策趋紧的形势下,江西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不断创优投资环境,投资驱动和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形成了投资、消费和出口共同推动经济强劲增长的格局。2011年,江西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1583.8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 1万亿,达到1.1万亿元,增长25.6%。2012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增长速度居全国第7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结构及增长质量均达到历史上最好水平。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制约着自主增长机制的形成;第二产业投资“一头独大”,产能相对过剩,投资效率下降。如何依靠自主性的民间投资来支撑经济的高增长[1]、优化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使得第一产业投资稳步提高,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发展即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增长将是实现江西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关键。
一、江西固定资产投资的基本特征
2008年以来,江西坚持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推进重大产业项目,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发展后劲。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投资总量跨越新台阶,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1.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8756.1亿元,增长27.7%[2]。“十一五”以来,投资平均增速为31.3%,较“十五”要高,其中增速最高年份为 2008 年,达到 43.5%[3]。
(二)内资和外资增量逐步提高,自主增长机制初步形成
自筹资金成为投资来源的主体。2011年,江西省自筹资金达到707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总投资的75.4%,较2006年的60.4%提高15个百分点,成为固定资产投资来源的主体。
民间投资成为主导。2011年,江西省利用外资21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港澳台商在欧债危机日益恶化、发达国家经济复苏步履维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对江西投资仍保持稳定增长,全年投资完成额达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非国有经济投资完成676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达到77.2%。其中,民间投资6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72.2%,对江西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87.9%。投资来源呈多样化,自主增长机制初步形成。
(三)产业投资及行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不同经济类型投资结构逐步协调
产业投资结构逐步趋于合理。2011年,江西省第一产业投资额为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投资52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工业投资5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7.3%,工业投资占全省总投资的58.9%;第三产业投资3363.9亿元,增长29%,其中房地产投资852.7亿元,增长20.6%。重大产业项目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产业项目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8%。与民生直接相关的行业投资增长迅猛,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投资207.4亿元,增长34.2%。居民服务业投资398.5亿元,增长117.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 106.4 亿元,增长 63.7%。教育投资 106.5 亿元,增长16.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74.3亿元,增长60.4%。江西省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05年的3.32:36.29:60.39 演变为 2011 年的 2.08:59.5:38.42。投资结构的改善促进了产业结构由“三、二、一”到“二、三、一”的战略转变,尤其是大量的工业投资加速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
行业投资结构逐步优化。2011年,江西省农林牧副渔业投资完成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5.5%;采矿业投资完成2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制造业完成投资额46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9.5%;建筑业完成投资54.9亿元,比上年增长80.4%;批发和零售业完成投资283.5亿元,比上年增长72.4%;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0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447.156亿元,比上年上升22.5%。受宏观经济影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投资44.54亿元,比上年下降了10.7%。行业投资更多地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倾斜。
(四)新开工项目投资力度加大,投资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2011年全省新建项目完成投资5843.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占总投资的66.7%;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057.76亿元,比上年增长32.8%;改建和技术改造完成投资1402.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大量新项目的开工建设,为江西今后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技术改造等投资稳步提高,2011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量的投资达到2190.84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28.25%,为历年最高,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投资难以长期高速增长,资金紧张瓶颈制约加剧
多年来,江西保持高位投资策略主要是基于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的省情考虑,作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省份,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产业升级需要大量投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也需要大量投资,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率。但长期偏高的投资率导致了投资效率下降、能源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制约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影响经济总量的扩张。
资金短缺问题也是制约江西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据调查,目前需要贷款的企业占68%,其中存在资金缺口的企业占66%。已经拉紧的企业资金链,再加上人工、财务费用等其他成本增加,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停产半停产状态。①
二、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条件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多重效应,既有需求效应,也有供给效应,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对江西这样一个经济处于爬坡过槛的欠发达地区而言。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大小和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江西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高低,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活力。目前江西已经基本具备了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但也存在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江西经济近年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投资结构优化,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众多优势,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江西经济运行状况持续向好,为投资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
自2003年以来,江西连续8年保持12%以上增速的基础上,2011年全省经济迎难而上,逆势上扬,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2.5%,高出年度目标2.5个百分点,达到1.16万亿元。GDP万元的突破,标志着江西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起飞的新阶段。另外,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保持较好态势。工业保持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高于全国平均5.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68亿元,增长21.6%;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增加到5个,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高于全国平均0.8个百分点;全省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1105.9亿元,增长35.2%,居中部第2位。江西外贸出口总额突破200亿美元,居中部首位,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4.4%、44.9%,占全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37.3%和17.6%。同时,支撑经济持续发展的交通航运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2.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投资结构的优化使江西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更强,为投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4]。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的客观需求。“十二五”时期的一个核心主题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投资结构调整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5][6]。
从2011年江西经济运行结果来看,经济增长较快、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5.4%提高到48.4%;高新技术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8%提高到8.6%;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1.6%提高到13.5%。工业化中期特征明显,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产业层次进一步提高。投资结构方面,民间投资增长35.8%,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66.4%提高到72.2%。出口结构方面,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74.4%、44.9%,占全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37.3%和17.6%。2011年省政府确定的216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增长20.8%,突破1200亿元,达到1218.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投资结构的优化使江西经济内生增长的动力更强,这将有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为江西投资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3.众多的发展潜力优势,为投资增长提供了条件
区位优势。江西在全国具有“承东启西、联南络北”的战略地位。一是江西紧邻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与闽东南三角区这三个当代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区域,是唯一能同时接受这三大经济区直接辐射的省份;二是南昌是京九线经过的唯一省会城市,东部通往西南唯一的铁路直通线——上海至贵州、重庆线经过江西,交通战略地位十分显著;三是全国重点开发的沿长江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也把江西纳入在内。四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实施,江西位列其中。五是赣南中央苏区振兴主要面对江西革命老区,江西将得到中央更多的扶持。
资源优势。一是水资源优势。江西省境内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共有水面2500万亩,约占全国淡水面积的10%。二是电能充足的优势。江西电能每年可节余200多万千瓦。三是矿产资源优势。江西铜、银、铀、锌等12种稀有资源储量名列全国之最。四是旅游资源优势。江西旅游资源在全国最丰富省份之一。其中,尤其“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更是江西的特色。五是生态优势。江西生态环境非常好,森林覆盖率高达63.1%,位居全国前列,是沿海地区的“后花园”。
成本优势。与沿海相比,江西具有经济成本梯度差的优势。除水和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外,劳动力成本也较低。如在江西修高速公路每公里造价仅需沿海一些发达省市的一半;修建标准厂房每平方米造价沿海地区比江西要翻倍。
政策优势。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计划等国家战略的逐步实施,江西将获得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将迎来新的重要机遇。同时,近年来,江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人才、资金、技术等。到目前为止,世界500强企业来江西投资的已有40余家。
(二)不利条件
近些年,江西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是靠高投入支撑的,受全球性的需求不足、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经营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投资行为更趋于谨慎;固定资产投资基数不断提高,投资增长空间压力不断加大;经济不景气,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财政收入质量下降;各地发展不均衡,产能过剩行业面临宏观调控、新兴产业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诸如此类问题将直接制约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增长,影响经济总量的扩张。
1.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投资者变数增多
目前,全球博弈焦点在欧洲,欧洲主权债务失控,全球经济需求不足,投资者缺乏信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全球流动性泛滥但难以进入实体经济。江西省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
首先是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投资者信心受挫,投资持谨慎态度。据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对企业家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省内企业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判断的景气指数为43.26%,比三季度下降了5.48个百分点,呈现下滑的态势。同时,企业家经济信心指数、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景气预期指数都在下滑。
其次是能源资源竞争更加激烈,保护主义倾向突出以及国内《企业所得税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尤其是增值税转型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和实施,企业生产经营等成本增加,投资和需求放缓,导致投资减缓甚至压缩投资规模。还有融资难和资金周转紧张,亦使企业进资或增资计划搁浅。2011年江西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下降25.64%,利用省外资金的增幅下降。另外世界各国纷纷放开对外来投资的限制,利用外资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同时,劳动用工、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及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也使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
2.投资基数不断提高,投资增长空间压力加大
从“十一五”增长幅度看,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从2006年2683.00亿元,猛增到2010年的8772.27亿元,四年间总量增长3.27倍,年均增长34.5%,大大高于“十五”期间年均26%的增长速度。2011年江西省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5.6%的高速增长速度,要在现有的投资基数上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就必须找准项目、挖潜项目,特别是得到国家支持的重大项目,要结合江西实际积极寻找新的投资增长点。否则,投资的增长空间压力十分大。
3.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影响了企业和政府投资能力
自2010年省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财政增收速度加快。2011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增长34.2%,比2010年高21.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突破1600亿元,达到16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达到1053.4,增长 35.4%,比上年高出 1.5 个百分点,涨幅超过省财政总收入。全省百亿元设区市达到7个,这标志着县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
但是,由于经济形势严峻,企业盈利能力普遍下降,财政情况并不容乐观,全省财政收入质量有所下降。2011年11月份钢坯钢材、汽车增值税出现大幅度下降,降幅均在30%以上,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幅都出现大幅度下降,企业效益增长速度下滑。2011年四季度,四成以上企业家认为企业总体经营状况和所在行业整体经营状况良好,各项投资意愿下降,盈利情况判断指数下滑,亏损增加的企业较三季度增加了3.09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一方面直接导致企业自有资金紧张,投资意愿和能力减弱;同时也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影响政府投资能力。
4.各地发展不够平衡,投资增长载体困难加重
江西省11个设区市,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客观因素,经济总量有高有低,产业结构各不相同,投资规模有大有小。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变化和发展重点的调整以及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宏观调控和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形势不容乐观。各地如果不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战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将变得十分困难,而且越到基层越困难。
三、促进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的建议
(一)密切关注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及时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规划
在世界经济严峻多变的新形势下,要特别关注外部宏观经济放缓对江西省工业生产以及消费、出口、就业的影响,深入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对江西省生产和投资的各种影响,以及世界经济不景气、东部沿海地区经济下滑向江西传导的路径和影响程度等,紧密结合江西实际,把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大、成长性高的产业作为投资的重点,科学制定好全省投资规划,防止盲目投资和产能过剩,保持全省投资质和量的提高。
1.确保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比重和增长速度;集中力量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渗透力强,有利于产业升级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改造和加工制造业项目等建设;重点提高重大优势产业项目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
2.加大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以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农村电网、水利、道路、通信、教育、医疗和农村高产田改造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扩大农村对汽车、家电等需求打下坚实基础。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加大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支撑作用的社会公用事业等民生项目的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农村社会事业薄弱环节的投入,如农村文化站、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等投入,促进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
5.加大对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发展能级和质量。政府财政资金应投资建立跨行业、跨区域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和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及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的投资监管机制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标准,强化技术标准,淡化金额标准。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竞争的产业分类、综合监管体制。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竞争性领域的投资由企业承担,充分发挥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对于过去民营经济进入较少、国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通过民间资本进入程度的加大,提高行业竞争水平,减少由行政垄断导致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低效配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有合理回报的基础设施和公益性项目建设。对效益高低不同的项目组合搭配,整体推出。对自然垄断性项目,在形成约束机制的基础上试行业主招标制,实行市场化运作。
2.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划分各级政府的投资事权,针对不同的资金类型和资金运用方式,确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政府投资的建设程序和资金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要强化政府出资项目的审查、监管和评价制度。对投资决策、工程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投资概预算控制等实施监督检查。在考评机制贯彻落实后,形成相应的项目绩效评估制度和追踪问效制度,促进投资效益的提高,建立完整的项目投资责任制。
(三)开放民间投资领域,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
长期以来江西省投资是政府主导型,即主要依靠国家投资。随着国家投资重点转移和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深入,江西省投资工作思路实现了由以争取国家投资为主向争取国家资金和扩大社会投资并重转变,以社会投资为主。既要毫不松劲地继续争取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保持投资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要积极引进外资,千方百计扩大社会投资。
1.继续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中央在实施区域发展战略中,一般都使用了国家资金、投资项目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区域的发展。江西应结合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国家战略和国务院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有利时机,多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快打造由南昌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构成的核心增长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龙头”,向南延伸连接吉泰工业走廊,大力推进中央苏区振兴,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外宣传,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参加或举办各类产业推介会、招商引资洽谈合作会;从自身条件出发,积极策划和建立具有发展潜力、投资吸引力的产业项目库,出台尽可能优惠的政策,创新投资环境,创造一切有利条件,使江西成为投资项目、资金的积聚地和热土。
3.培育投融资内在增长机制。投资增长的最大潜力应是民间投资,2011年民间投资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87.9%。当前应从开放民间投资领域,取消限制着手,对国家没有禁止的投资领域一律向民间开放,着重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大力启动民间资本,拓宽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同时完善法制环境,加快社会中介组织建设等,尽快形成江西省投融资的内在增长机制。当前要抓住我省城乡居民储蓄存差较大的机遇,重点研究建立聚集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的机制和具体办法。
4.形成市场化融资体系。要建立信用担保制度。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政府财政为支撑,以专业担保机构为运作主体,以商业银行为基础,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建立能够有效地控制、分散和分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加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推进银企合作。加快构建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与银行、担保机构、投资者等提供高效、便捷的对接和服务,实现中小企业与银行等的互利双赢,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渠道和平台。要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放开民间融资,促进民间融资发展。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个人征信体系及企业、个人失信惩戒机制,定期曝光失信企业个人,通过对严重失信企业的曝光,不断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生态环境。要创新融资途径和融资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努力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和票据融资等。
(四)抓好重点项目和项目储备建设,提高对投资增长的支撑力度
重大项目建设对投资乃至全省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带动作用,2011年江西202个重点工程项目投资达1218.8亿元,为固定资产实现跨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要加大项目谋划建设力度。要结合投资结构优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格局,抓好项目储备和重点项目库建设,谋划一批高科技含量、高竞争力、高带动力、高成长性的“四高”大项目,为优化经济结构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提高其对投资增长的支撑力度。
1.建立顺畅的项目启动和项目建设新机制。坚持规划先行,确立项目建设的依据和原则,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要加快用地、环评、安全等审批手续,在审批上走绿色通道。坚持政府引导,明确项目开发的途径和重点;建立项目跟踪协调机制,协调好项目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项目尽快启动实施和建设投产,提高投产达标率;坚持开放带动,拓展项目开发的领域和空间;坚持社会参与,凝聚项目开发的力量和信心。
2.加大后续项目的申报力度。加强与中央各部门联系,争取更多的中央项目投资。把握今后一个时期项目开发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方向,遵循市场导向、技术进步、突出重点、规模效益、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特色原则,积极组织好农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以及生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的筛选、申报,建立项目库,争取储备好一批重大项目。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对项目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重点是组建项目开发工作机构,建立和完善省级重大项目储管理制度、项目信息的发布制度、专家评审制度、审批责任追究制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重点项目在立项、税收、融资信贷、人才支撑、用地等采取优惠政策。
4.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与监管。对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政府挂牌服务,予以重点帮扶。加强对项目的调度和监管,着力提高项目的投资质量和效益。
[1]徐策.“十二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J].中国金融,2011,(5).
[2]江西省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处.2011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R].江西省统计局,2012.
[3]许爱民.关于江西省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R].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秘书处,2012.
[4]李宏.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难点与对策[J].理论学刊,2010,(3).
[5]宋丽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再检验:1980—2010年[J].宏观经济研究,2011,(11).
[6]陈朝旭,张文,赵宇飞.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