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职业心理辅导研究*

2013-02-17丁茂芬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网络平台辅导

丁茂芬

(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丽水323000)

研究的动因

高校职业心理辅导日益受到重视 胡锦涛同志曾经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就“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更好地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进行探讨,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制定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颁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要求各高校组织实施相应的心理教育,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体系,开展多渠道的心理辅导,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其中,职业择业心理辅导是一个重要内容。

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2012年10月,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工作压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职业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球管理领域的新课题。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集中表现出焦虑、自卑、从众、依赖等问题,缺乏对职业选择的正确认知和遇到问题时的调适方法。其实,用人单位看重的并不仅仅是与工作直接相关的技能和经验,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学习和融入工作环境的速度,包括与他人能够相互融合、顺畅衔接的良好心理机制,这一点其实就是职业适应和角色转化的能力和速度。能够做到这一点,使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实现动态变化,可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以网络为平台的心理咨询的兴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心理辅导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利用QQ平台、网络语音、电子邮件、BBS等工具的心理辅导应运而生,这些现代网络交流方式逐渐运用于心理咨询行业。特别是对于咨询前的预约了解,如社交恐惧倾向等特殊人群的约见,都有很好的帮助。同时,网络心理咨询空间和时间上便捷、保密性强等特点都能成为传统心理辅导的有效补充。已经有一些医院、机构或个人建立心理咨询网站或网页,开展心理治疗或健康教育。由于高校局域网的建立与健全,以网络为平台的职业心理辅导条件已经比较成熟。

高校职业心理辅导手段比较传统 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的职业心理辅导起步较晚。一般高校对学生进行职业心理辅导主要有入学时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毕业时的就业指导,还有由学工办心理健康协会开展的一些心理辅导工作。总体来说,手段比较传统,一般都是面对面个体咨询或团队辅导,由传统的人际渠道进行心理问题的辅导,速度比较慢、时效比较差,如高校中出现多起恶性杀人事件都与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有关。如何建立有效的实时交流的网络平台进行职业心理辅导,已成为高校管理的一项重要课题。

网络平台作为职业心理辅导手段的特点

安全私密,顾虑小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被认为“有心理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在社会功能上,如交往、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受到影响,会承受更多的压力。所以,有些学生遇到心理问题也不愿意积极咨询,生怕暴露自己的信息从而产生不良影响,更不愿意将职业心理相关问题当作“心理问题”看待。相比之下,网络心理辅导比直接到心理咨询室咨询更能保护学生的隐私,如学生可以匿名咨询,克服心理阻碍。利用网络平台的职业心理辅导在激发咨询者的主动意识、采取咨询行动方面,可以减少学生的顾虑,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

方便灵活,有实效 网络使人们的交流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使心理咨询更加方便。学生自我觉察心理问题往往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已经过了常规的心理咨询安排时间,所以,不能在第一时间与心理咨询师接触并获得帮助,而心理测量工具的应用等,则可以不局限于心理咨询室的时空约束,更加方便快捷。每次心理辅导的案例记录和存储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整理,而网络技术为信息留存提供了经济、省时的方式,可极大地提高辅导教师进行督导和研究工作的效率。

关系平等,更主动 在医院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是医生与病患的关系;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中,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种传统的上下级关系,前者的权威性都会给后者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阻抗。在网络平台的交流中,可让这种关系更为平等,有效消除学生的戒备,可以更真实地说出自己的困惑。同时,可以选取学生关心的普遍性、敏感性、倾向性的问题在网络上进行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自由畅谈,互动交流,平等地发表看法。学生作为求助者也同样可以帮助别人,更深刻地体现“助人自助”的理念。

当然,网络平台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职业心理辅导中关系不稳定、媒介交流获取信息不全面、受制于一定的技术条件等,所以还需要传统的团队辅导活动、面对面咨询等传统心理辅导技术加以补充。但是两者并不冲突,可以对两种方式的互补性做一些有益尝试。

职业心理辅导网络平台系统的构建

高校的职业心理辅导主要以指导学生职业活动和支持学生职业发展为内容,是创造更多机会丰富学生的职业心理体验,锻炼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让学生自觉向职业角色转化,加快职业适应的过程。所以,职业心理辅导是个系统过程,涉及部门比较多,项目比较丰富,活动时间也比较长。目前,职业心理辅导普遍存在目标不明确、任务不清晰、工具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辅导方案等问题。所以,“网络心理辅导平台”的构建需要确立明确目标,完善组织框架,采取适当方法,具备软硬件设施等,各方面形成一股合力,才能使职业心理辅导更为专业、规范。

第一步:确立职业心理辅导目标,“一定、二专、三入职” 根据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结合教学管理系统和职业心理辅导的要求,制定的职业心理辅导目标是“一定、二专、三入职”,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其中,“一定”是指对一年级学生进行“职业人的心理素质”的“定向”辅导。这一阶段把以强调职业意识为主的职业人的心理要求作为主要内容,是将一个大学新生转变为职业人的心理准备训练。“二专”是指对二年级学生进行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职业心理辅导。“专”是指为高效完成相应职业活动提供的心理动力支持,如细心、耐心、诚信、正直、责任心、自觉性等方面的心理辅导。“三入职”是指对三年级即将进入实习岗位的学生进行择业前的职业心理训练,以职业选择和职业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辅导,为良好就业做心理准备(见图1)。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可以使职业心理辅导更加有针对性,能有效地把各个阶段的活动结合起来,分类、分段管理,点面结合,突出重点,便于评估。

图1 职业心理辅导目标图

第二步:确立团队,责任到人 高校各部门已经分担了职业心理辅导的部分内容,但是一般都局限于本部门的事务性工作,比较零散、琐碎。同时,也会造成相互交叉、重叠。所以,应建立职业心理辅导团队,有效整合各种资源,突出主线,强调特色,围绕目标更有效地开展工作。团队由学校主管副书记牵头,起到核心的作用。就业处提供最新职业辅导的政策信息,团委和学生处负责人做好节点的管理工作,由相关学生部门或社团具体执行,做好网站的维护工作。同时,专业的职业心理辅导教师具体负责整个方案的分工和进度,负责心理咨询和团队活动的辅导工作。当然,条件允许时,可以一人扮演多个角色,完成多项工作。整个团队要明确目标,知晓在系统中的责任和作用,积极发挥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形成有凝聚力和执行力的队伍。

第三步:网络平台的建立 根据目标和团队分工,确立职业心理辅导的任务和方法。以网络平台为主的职业心理辅导主要解决的问题:一是职业心理知识的普及。职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们在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和特点,不同的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不同的性格特质,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职业,要了解自我并进行与职业的合理匹配,必须以学习为基础。所以,应设置“心理资讯”模块,及时更新职业心理相关的各项资讯,主要包括各行业最新动态、创业政策、职业规划、职业决策、职场减压等,还应包括各个专业的职业能力体系。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职业心理相关知识,掌握动态信息。二是职业心理评估。目的是为了实现“人适其职,职得其人”,通过测量和评估,让学生更加了解自我,进行职业定位。测量包括学生入学时全体学生的心理普测和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测量,主要有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职业兴趣、职业发展、人格测试等,根据测试数据结果进行心理问题的自检。同时可以与教师交流沟通,进行诊断和评估,如有特殊个体,可进行专家合议,给出针对性报告。三是职业心理辅导。主要是建立职业心理学习资源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与职业相关的电影、故事、课程、心理图片等,增加心理辅导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职业心理的理论知识。其中,有关各个行业的影片,在生动故事的背后呈现出职业特点和规范、职业发展和晋升等,可在很大程度上便于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掌握职业技能。四是职业心理咨询。即运用多种咨询形式开展群体和个体咨询,通过QQ群、电子邮件、BBS进行在线咨询与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求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获得良好的心理支持,更加勇敢地面对职业问题。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网络平台系统图

第四步:职业心理辅导网络平台的维护 网站建立之后,要进行有效的团队管理。一是教师团队的专业培训和学习;二是学生管理队伍的讲座和交流;三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会议。要分期、分批有重点地进行队伍素质提升,提高网络职业心理辅导的质量。常规工作主要是安排定期轮班进行职业心理辅导,对各项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监测学生的职业心理动向,维护网络平台的运转等。

探索与关注

职业心理辅导网络平台系统的建立,可增加高校心理辅导的主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在校三年系统的职业心理辅导,可使学生获得应对职业选择与发展的良好心理准备,引导学生关注职业生活,提高学生对个人、职业和社会的辩证认识,为学生实现动态的人职双项匹配提供帮助,同时,可增加学生的心理抗压、抗风险能力等,发展在未来职业工作中所必需的优良心理品质。

同时,基于网络平台的职业心理辅导在新的媒体环境下,需要高校多部门协同配合,集中对学生职业心理问题进行关注和辅导,这是集合专业教师团队、就业指导部门、心理咨询室、校外就业管理系统等多层次共同工作的有效尝试,也是教学管理和思政教育的有益融合。

但是,网络毕竟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一些思考。所以,以网络为平台的职业心理辅导还需要继续关注三点:(1)网络是心理辅导系统中的一个有效平台,信息技术提供了互动交流的机会,但更要注意与传统职业心理辅导方式的相辅相成,两者结合,扬长避短,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2)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讨论主题的发起、网站的维护等,应在统一目标的指导下,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3)网站的更新和维护要及时,根据当下的心理辅导热点、需要集中解决的学生心理问题等,及时更新资料,同时,应做好网络信息的存储与保护工作。

[1]杨映秋,孔燕.高校心理教育网络环境的系统实践和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6).

[2]李晶,李向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的构建[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4).

[3]宋建军.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网络平台辅导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杭州湾跨海大桥基础网络平台的铺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