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接性研究*

2013-02-17王茂莉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珠三角关键区域

王茂莉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深圳51805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面向大众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观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能力的概念开始普遍用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研究领域。剖析珠三角高职学生的关键能力,从而构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深圳地区乃至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人才素质提升和培养模式改革都有积极的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能力在国内外的研究情况

德国学者著名教育社会学家梅腾斯(Mertens)首先提出关键能力概念,并于1974年将关键能力定义为:关键能力是那些与一定的专业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技能,它更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做出判断选择的能力。类似的概念还有“通用能力(general competencies)”、“跨专业能 力 (inter-professional capacity)”、“软能力(soft skill)”等。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的理念一经推出便广受关注,类似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与国别有不同的描述。

在国内,《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指出,关键能力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应用层、修炼层、天赋层。应用层软能力包括沟通能力、人际能力、分析能力等;修炼层软能力是通过长期积累和修炼形成的心理能力,包括责任心、成就动机、服务意识等;天赋层能力是基于先天生理差异而形成的一些深层次的技能,如直觉、美感、个性特质、性格等。

目前,关于关键能力的内涵,欧美及世界各国并没有形成共识。而关键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界定关键能力的内涵。欧美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及我国关于关键能力的内涵有不同的见解,如表1所示。

表1 在不同国家“关键能力”的不同内涵定义表

可以看出,交流与合作能力,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规划与组织活动能力,应用科学技术能力等七项能力是多数国家都认可的能力,与我国开发的八种核心能力基本一致。

国内外多年的研究表明,关键能力对于学生实现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关键能力也是可观测、可分析、可培养的。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关系剖析

澳大利亚学者菲利普·休斯(Phillip Hughes)在讨论“转型国家全民教育需要关注的领域”时明确指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要解决不同的问题,即迫切需要培养有效就业的技能,来帮助进行艰难的转型,同时,也需要培养公民素质。而繁荣的经济取决于拥有具有适应性技能和建设性态度的工人,从而把“适应性技能和建设性态度”提到了更高的地位,既要培养职业技能,又要养成建设性态度,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由此可见,区域经济特征与高职人才的关键能力形成依存共生的重要关系。

第三方调查公司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就业于泛长江三角洲区域、泛珠江三角洲区域、泛渤海湾区域的高职学生占毕业生总人数的75.9%。而这三个经济区域,正在进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包括高新技术在内的知识性劳动者的就业岗位需求不断增加,单纯的“能力本位”显然不适应此要求。以人为本,将学生培养成同时肩负企业和社会发展重任的“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人”,是高职学生根植于区域经济的关键能力所在。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接实践

珠三角地区高职教育的兴起、发展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同,形成了高职教育发展的“珠三角模式”。随着珠三角迈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推进“双转型”和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更多智力密集型就业岗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强劲。如何立足地方产业集群建设、立足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立足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提炼出符合区域经济特征的高职人才关键能力指标,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对珠三角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还是对全国高职教育发展模式,以及为珠三角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等应用型人才等,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按照对关键能力的广泛理解及相关因素,我们把关键能力分解为一些指标(见表2)。

表2 关键能力测评量表

第三方调查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0届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查中,学生对关键能力培养的部分反馈信息为:在社会能力中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能力(重要度为72%,满足度为86%);在学习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积极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重要度为72%,满足度为84%);科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科学分析能力(重要度为65%,满足度为86%);创业能力中的管理能力下最重要的是说服他人的能力(重要度为70%,满足度为78%)等等。前十位的核心知识排名(见表3)。

表3 2010届高职高专学生核心知识指标及满足度排名表

根据区域特色,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先行者,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总结近二十年来的办学经验,尤其是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地回答了“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三并人才”理念,是我校结合珠三角地区发展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具体目标。

跟踪调研,就业信息反馈与招生、人才培养相结合 我校坚持委托独立第三方连续对毕业生及主要雇主进行追踪调研及分析,每年形成《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探索学生综合素质监测系统,逐步形成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开拓市场,“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 学校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主动联系区域行业协会、企业用人单位,组织学生到企业、车间进行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另一方面,将更多的社会资源请进学校,用举办讲座、开展研讨等方式,多渠道地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的需求热点及关键能力要求的变化趋势等。

搭建平台,深化合作,建立“政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的长效机制 积极探索与当地政府及地区行业企业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推广平台、企业订单班课程、创新项目课程等多方位的长效合作机制,学生通过相关渠道提升职业关键能力,并提高就业竞争力。

经调查,我校2010届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4.8%,远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3%的平均水平。我校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增强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经营、交际、竞争及经受挫折等创业、从业必须具备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特别创立了“学生创业风险基金”,提高学生综合职业关键能力和素质。

经过长期实践,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对接举措,我校在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培养的毕业生不仅专业能力突出,而且,职业关键能力也特别出众,很多学生毕业时间不长已经在关键岗位和关键工序起到骨干作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1]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67.

[2]胡琳.德国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对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启示[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3]鲜国颖.就业需求导向下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10(9):89-90.

[4]胡昌送,卢晓春,李明惠.关键能力培养策略的发展研究[J].职教论坛,2011(6):22-25.

猜你喜欢

珠三角关键区域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高考考好是关键
分割区域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区域发展篇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
生意无大小,关键是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