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商贸管理类专业群构建实证研究——以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3-02-17童宏祥程欣然王晓艳张歆悦
童宏祥 程欣然 王晓艳 张歆悦
(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201609)
《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能人才”的要求。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必须加强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探索专业与工作岗位、专业与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专业课程改革,而专业群的构建则是一个重要切入点。笔者拟通过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的具体实践对高职商贸类专业群的建设途径进行探讨。
商贸管理类专业群构建的研究方法
以协同学方法论为指导 协同学是以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有序与无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旨在分析系统功能的内在机制和结构,优化系统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推动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状态转化。协同学的鼻祖哈肯教授认为:事物从无序向有序转变的动因,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协同效应的规律。这个规律具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系统协同性,即一种事物总是存在于某种系统之中,从而成为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任何一个子系统又自成为一个特定系统,其中也包含着本系统中的子系统,尽管子系统具有千差万别的属性,但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有机联系,并推动事物的发展;二是结构协同性,即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效应。协同学将宏观与微观的研究予以有机地结合,强调有机层次与功能互补的高度统一,揭示事物从旧质向新质的转变规律,对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以工作过程导向论为路径 企业向终端客户提供最终产品及服务的产业链形成一个工作过程,它涵盖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工作环境、工作能力和工作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现代职教理念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规律,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也是专业群构建的重要基础。其主要路径为两个层面:(1)通过工作过程集群专业或专业方向。专业群所涵盖的若干专业或专业方向可以是同一专业目录内的,也可以是不同专业目录内的,但必须是面向同一个产业链工作过程中的岗位群。通常是一个工作岗位针对一个相对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而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岗位链则对接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2)以工作过程关联性知识技能作为专业群的基本教学内容。专业群的教学内容面向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并根据共性与个性的特点区分为不同的课程模块,依据课程模块设置课程,形成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以产业链工作过程作为集群的主要依据,以产业链工作过程所要求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作为专业群的基本教学内容,是培养能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根本前提。
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构建思路
构建商贸管理类专业群 构建商贸管理类专业群要重视实现教育目标的各专业要素的协同关系,发挥各专业子系统的教育功能,确立专业群的主体专业和两翼专业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结构层次,发挥专业群内不同专业的集聚效应。我院商贸系开设了(含新申报)国际商务、连锁经营管理、会计、金融事务管理、工商管理等5个专业,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商贸系的专业设置及师资队伍情况,基于协同学方法和工作过程导向理论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协同要素、对接工作岗位链,形成了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一体两翼”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一体两翼结构图
明确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及岗位群 商贸管理类专业群是基于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中为完成最终产品交易服务所面向的若干专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实现教育目标的教学系统。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及岗位是商贸管理类专业群建设的基础,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解。根据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一体两翼”架构,可以确定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主线,并明确其主要工作过程、岗位链和主要相关课程,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过程、岗位链、主要课程一览表
建立商贸管理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商贸管理类专业群,必须以协同学方法论为指导,要重视专业知识的点与面的合理布局、专业技能的层与面的有机组合、职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同衔接。商贸管理类专业群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以商贸服务链为纽带的课程模块体系,通过课程模块对接基于工作过程的相关岗位,通过课程内容链接相关岗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指向性培养目标。
建设商贸管理类专业群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在研究课程体系结构的同时,还要建设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教学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群管理责任制度、专业群专业“双带头人”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教学评价机制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完善师资结构的合理性,增强人才培养的多元性。
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构建方法
协同工作岗位、课程性质和授课对象三者的关系(1)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设置与工作岗位要求的匹配度。商贸管理类专业群课程体系的结构不再是按照学科逻辑体系建构,而是针对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岗位群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设置相关课程。学生完成全部专业课程的学习后,不仅能掌握工作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而且能习得迁移的学习能力。(2)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与通识文化课程的整合度。专业课程主要是职业岗位工作中指导行为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过程知识和业务操作知识。通识文化课程主要包括《大学英语》、《经济数学》、《心理学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等文化课程,教学目的是提升人文素质。设置通用文化课程不仅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还要重视与专业课程的适度整合,立足点是提高综合职业素质和可持续学习能力。(3)加强专业群模块课程教学与高职学生认知特征的吻合度。高职学生不擅长学习抽象的概念、原理和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体系知识,而擅长形象思维、动手等感性活动。因此,高职专业课程的知识形态、结构和施教要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性课程以过程性知识和技能型知识为主,融教学做于一体,运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仿真业务操作、综合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功感,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
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协同的课程模块 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培养目标是多元的、复合型的。反映在教学目标上,有对接工作岗位的、适应工作岗位变化的直接要求,还有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条件的间接要求;反映在课程性质上,有通识课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专业群独立模块的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等;反映在教学管理层面上,涉及不同专业的学生和任课教师。商贸管理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要满足多元要求,必须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协同的模块架构。“通识模块”是商贸类专业群的人文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组成。“专业群模块”主要是针对不同岗位要求所设置的专业课程,分成必修模块(核心课程、独立课程)和选修模块(拓展课程)。“必修模块”体现共性与静的属性,主要实现专业培养的基本目标;选修模块则体现个性与动的属性,是专业培养的迁移目标。构建动与静、个性与共性互动结构的商贸管理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如表2所示),有利于不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教学管理的实施,也有利于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表2 商贸类专业群课程模块体系示意表
整合专业群的课程及内容 商贸管理类专业群中的国际商务、连锁经营管理、会计、金融事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其课程设置和相关专业课程内容具有较大的共同性。商贸管理类专业群的课程设置应针对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岗位群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进行分析归类,打破专业界限,整合或新增课程,界定课程教学目标,衔接课程内容,选择典型案例。例如,根据货物运输的业务要求,将海洋货物运输、航空货物运输、多式联运运输、公路货物运输、集装箱运输等属性相同的课程予以整合,并根据项目教学要求整合为《货物运输实务》课程,避免以往课程内容多重的现象;针对商务管理的要求,增设《商务法律法规实务》课程,吸收经济法和国际商法的有关内容;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要求,将国际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进行整合,结合岗位的具体要求,以模块结构的形式改编为《市场营销实务》课程。
组建专业群多元结构的教学队伍 教学队伍的结构必须满足商贸类专业群的教学要求,应该整合学校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通识理论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专业课教师,形成比例适当、互为一体的多元结构,这是提高专业群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同时,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数量要符合专业群各专业与学科建设的要求。专业与学科带头人是某专业或某学科的引导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教科研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校企合作拓展能力,能够驾驭专业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双师型”教师应能担当起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任务,善于引导和组织学习型教学。
拓展专业群的实习基地群 商贸类专业群的实习基地应涵盖商贸服务链工作过程的岗位群,并应能满足对各专业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要求。实习基地群建设不仅要重视行业属性、运营规模、数量和岗位数,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即实习项目、实习教学大纲、指导教师配备、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机制、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等。商贸类专业群实习基地群所属的行业、企业、岗位及对应专业如表3所示。
表3 实习基地群所属行业、企业、岗位及对应专业一览表
建立专业群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商贸类专业群立体化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电子教材、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业务案例、测试题库、实训题库、考证题库、实训软件等。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以不同的教学属性构建模块、以不同的教学功能设立菜单、以不同的学习特性设置路径,为师生提供最便捷的教学服务。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的运用能拓宽专业教学的时空界限,能对课程教学起到拾遗补缺的积极作用,并可通过在线网络平台进行开放式教学,实现教学资源的交互、共享,使其效益最大化。
制定专业群系统化的教学管理制度 系统化教学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运行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1)教学运行机制是根据商贸类专业群的教学特点,将三学年分成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学年学分制。第一学年不分专业,实施通识模块课程的教学,根据课程的性质分大班和标准班进行授课,由校教务处统一进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绩效;第二学年分专业,进行专业模块的学习,顶岗实习除外,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大班、标准班和项目小组进行授课或实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目标选择相关专业和课程,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第三学年学生选择有就业意向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学校迁移到职场,成为企业的储备员工或干部。(2)教学管理制度是根据专业群建设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确立系主任领导下的专业带头人负责制。系是专业技术与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的结合点,要在系主任领导下制定专业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规划,组织系教学资源,协调教学组织和运行。二是建立专业“双带头人”制度。专业“双带头人”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管理才能的校企专家共同担任,可采用校内外聘用相结合的方法。专业群是由若干专业集合而成,专业仍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而专业“双带头人”制度能保证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有效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三是完善学分制管理制度。是指在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将二年级、三年级的学分合计,不作年限规定,能促进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修学分。这样不仅可使部分学生早日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实现提前就业的意愿,还能解决企业急需人才的问题,提升校企合作的密切程度。四是制定过程性的教学评价机制。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与企业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将校内评价与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进行跨越单项标准的有机评判,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考量、合理评判。管理制度的建设必须有利于教学实施和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学校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并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
商贸管理类专业群建设的几点思考
构建高职商贸管理类专业群,实施系主任领导下的专业带头人负责制,能加强专业建设的市场意识,整合专业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提升办学质量。为此,在专业群建设中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
系主任与专业带头人的角色定位 系主任是专业群建设的决策者与协调者。在商贸管理类专业群建设中,应明确定位目标和各项工作职责,建立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积极与学院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专业带头人是专业群中某个专业建设的领军人物,负责组织专业教学的实施,进行教学模式的探索,驾驭专业课程改革的方向,协同系主任完成相关专业建设工作。
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角色定位 商贸管理类专业群是“一体两翼”的架构,主体专业与两翼专业是基于工作过程予以区分的,二者之间不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而是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在专业群建设中,应根据前导与后续的关系,针对工作岗位的要求,协同专业之间的发展,充分发挥专业群的综合教学效应。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角色定位 从办学的层面而言,学校是承办者,企业是参与者,地位明显不同。从专业建设的视角而论,二者应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共同承担着培养社会有用之才的责任。许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开始直接与学校合作,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如开设“定向班”、提供“企业奖学金”等等。在这些共性的基础上,还应明确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作用有所差异,尤其是企业在专业技能、实操经验培养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在专业群的建设中,要建立“嵌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确定校企各自的责任,实现校企共赢的社会效益。
[1]彭月慧.商贸专业群综合实训室建设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48.
[2]周建珊.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群建设的思考——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9):222-223.
[3]黄小平.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9):27-28.
[4]王燕.以培养“职业人”为目标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建设[J].正德学院学报,2012(6):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