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与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2013-02-16宓永迪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3年1期
关键词:资金投入中心基层

宓永迪

(浙江图书馆,浙江 杭州 310007)

〔作者信息〕宓永迪,男,研究馆员,信息技术应用部首席专家。

文化共享工程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工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十二五”规划的“文化事业重点工程”专栏一项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被列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为了评估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对城乡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所起的作用,我们对浙江省的文化共享工程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便为今后共享工程的深入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1 样本情况

本次调查一共向浙江省文化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和县级支中心发放95份调查表,回收68份,其中有效数据表62份。调查范围包括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软硬件设备、培训工作等,调查结果基本上反映了浙江省各市县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情况。

2 结果分析

2.1 资金投入

从资金情况看,截止到“十一五”期间,各中心一共投入资金8800万元,其中本级财政投入7100万,上级财政1100万,可见总体上文化共享工程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和投入,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各地反馈情况分析,各地的资金支持力度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太大的相关性。例如作为市级支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市本级的资金投入达到885万元,而嘉兴市本级和上级资金投入相加高达910万,名列前茅。而另外一些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其资金投入还不及省内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县市,因此,当地政府对于文化共享工程的重视程度才是共享工程获得足够资金支持的关键所在。另外,各地资金投入极不平衡,例如有三个同为省内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市级中心,有一个市获得的上级资金为250万,而其他两市则不到50万,这进一步说明政府的决策是决定性因素。而在基层的县级中心,有许多县的上级资金投入超过了本级财政投入,有些地区的本级财政投入甚至为0,一些市级支中心下面的区级中心,资金投入也不理想。即越往基层,资金越来越依靠上级投入,经费不足的情况也越明显。基层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将不利于设备和人员的建设,制约文化共享工程向广大农村地区的普及推广,有悖于文化共享工程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初衷。

2.2 人才队伍

一支高素质、稳定的人员队伍是搞好文化共享工程的基本保证。本次调查统计显示,62个文化共享工程支中心一共有136名专职人员,除少数中心没有专职人员外,大多数都配备了1名或者更多的人员。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共108人,研究生2人,中专26人,职称主要是中级,为57人,高级4人,初级24人。可见人员结构为橄榄型,总体上人员数量、质量应该说能基本满足要求,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地区缺乏专职的专业人员,给工作开展带来很多困难。另外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基层人员专业水平偏低,而流动性又偏大,培训工作无法跟上人员的频繁调动,专业水平难以提高,基本服务工作有时也受到影响。考虑到基层人员是面向农村服务的一线力量,是文化共享工程在农村真正发挥效益的关键。稳定、培养基层高素质人员是今后一项艰巨又非常重要的任务。

2.3 数字资源

文化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从来源上可分为自建资源和外购资源两部分。

近年来,自建资源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共建成65个数据库,总量达1840.3GB,使用资金360万。自建资源各地主要以地方特色资源为重点,包含了地方戏曲、家谱、民俗文化、历史人物、新农村建设、传统食品等方面的内容,正在逐步形成内容丰富、结构完善的浙江省地方文化资源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金投入偏少,平均每个数据库投入资金还不到6万,许多数据库数据量太少,利用率较低,标准不统一,建设质量不高,后续维护、数据更新更是一个问题。为了使数字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务必需要加强这方面投入和检查。

外购资源基本为中文资源,包括科技、人文、文艺等方面。无论从资金投入还是数据总量上外购资源都占了整个资源建设的大部分,其中资金投入达到1600多万元,数据库数量为88个,总量达151TB。外购资源的分布情况极不均衡,如在市级支中心中,最高的地区外购资源达到50T,而最少的外购资源只有6.4G,相差近千倍。还有一些县级支中心则没有任何外购数字资源。外购资源由于品种和内容与基层农村群众的兴趣不太吻合,利用情况也难以令人满意。因此如何提高群众的文化素养,同时开发引进有吸引力、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数字资源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另外,要真正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必须根本改变目前这种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

2.4 硬件设施

从调查情况可以发现,各地区在硬件投入上的力度还是比较大的。其中服务器总数为340台,存储容量达到1600T,计算机终端4200多台。平均每个支中心服务器5台,存储容量25T,终端70台。和现有数据库的数量和容量相比,各中心在计算机设备上的投入明显有超前现象,即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有闲置情况。而计算机的寿命一般不超过5到6年,将不断有机器在未真正发挥作用前被自然淘汰,造成浪费。考虑到平均每个中心技术人员只有1到2名,维护的压力也相当大,技术人员难有更多时间进行其他深层次的研究开发。网络出口方面,有55个支中心实现光纤接入,出口带宽平均80M,22个支中心通过VPN,51个支中心通过公网和基层点连接。考虑到资源数量和访问情况,基本上可以认为不存在严重的网络瓶颈。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各地网通用户众多,而只有少数支中心有网通出口,目前各运营商之间壁垒并没有完全打破,这会影响到这部分用户的访问速度和体验。在多媒体设备方面,各支中心已经建立了初步的多媒体软硬件环境,可以开展多媒体的播放以及部分采集、编辑、加工工作,这为面向基层开展多媒体服务提供了基本条件。

2.5 教育培训

文化共享工程自2002年开始建设以来,每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竞赛和宣传活动。从省分中心到各支中心,文化共享工程的培训工作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建立了分级培训网络,各级中心具体负责本地区范围培训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按136名专职人员计算,平均每人参加培训达到23次,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培训各9次,145人次参加了文化共享工程各类竞赛。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培训的效果仍然有待改进。首先现有人员素质偏低,主动性不强,并且人员流动频繁,培养出的基层技术人员往往流失严重。其次集中培训时间短,信息量大,受训人员不容易接受和掌握。这些因素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另外,各种竞赛的参与面不广,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各中心面向基层,组织有关文化共享工程的活动951次,共计服务142万人次,包括展览、视频播放、有奖竞赛、征文等。按62个支中心计算,每个支中心每年平均组织活动15次,参与人数2万多人次,服务的数量和涉及的人数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宣传仍然不够到位,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文化共享工程不太了解,在读者中的关注度不高,基层点也没有找到利用资源优势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突破口。

2.6 电子阅览室

电子阅览室年接待读者155万余人次,平均每个支中心为2万5千余人。这表明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随着各地电子阅览室完全免费开放,可以预见接待读者数会有更大的增加。整体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是电子阅览室发展的瓶颈,表现为管理员队伍自身不够稳定、技术能力有待提高、管理松散;读者、特别是基层读者的信息素养较低,丰富的资源没有为读者了解,宣传利用不足,有的电子阅览室和普通网吧没有大的差别。

3 对策

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本次调查基层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应该进一步抓好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建议出台文件定员定编,特别是做好基层服务点工作人员的稳定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人员培训力度,扩大人员培训范围,培养后备力量,积极引进人才。发挥各级中心在培训中的作用,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开展多层次、针对性强的培训。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可以进行诸如数据库建设等专题培训,为开展深层次服务做好准备;对于基础较差的人员,可重点培训基本的维护、服务能力,保证服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将参加培训情况与业务考核、奖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调动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和提高工作水平的积极性。文化共享工程各类竞赛也是提高业务技能、凝练团队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后应该进一步降低竞赛门槛,活动形式更加丰富、灵活,吸引更多的基层人员参加。

3.2 优化数字资源结构

数字资源是文化共享工程发挥效益的基本保证,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而资源缺少吸引力,更新力度不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可以专门进行有关基层群众对数字资源兴趣爱好的调查,再根据基层实际和大众消费口味及时购置、开发、更新相关资源。把资源建设真正与群众的实际需要,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个人的致富、休闲结合起来。同时,也要不断加强对读者的培训工作,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可针对不同年龄、文化层次读者,开展从计算机使用到数字资源利用各方面的辅导,使得他们逐渐学会并熟练掌握利用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技能,从而发挥数字资源的作用。另外,通过建设、利用各级资源共享平台,实现通用型资源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购买,各地则应将资源建设的重点转到引进、开发本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急需的特色资源上。

3.3 加强宣传推广

目前,文化共享工程在基层的影响面还不是很大,群众不了解,读者的关注度不高。这直接导致了资源利用情况不佳、软硬件投入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有必要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主动与学校、社区、医院、企业、农村联系,将现有资源送上门。可以打破单纯推广资源的做法,利用多种方式举办适合民众需要的各类活动,如春节期间协助网上购票,暑假到外来民工聚集社区为其子弟放电影、开展知识竞赛、讲座等等。

3.4 深化基层指导管理

基层点是文化共享工程直接面向群众的窗口,而基层点的管理松散,使得一些地区的共享工程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挥作用。要解决此问题,一方面应研究发挥各级中心的作用,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落实管理责任,加强考核管理,保证乡镇、街道和村级基层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建立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各基层点动态、实时的远程管理。

3.5 加大资金投入

文化共享工程资金需求大、维持费用高、规模庞大、涉及面广,资金缺乏一直是一个大问题。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投入,最终使其纳入当地政府的常年经费预算。同时也必须合理规划现有资金的使用。例如,如何协调设备与资源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运行经费和维护经费的安排。在资金投入上,要探索建立绩效评估机制,对于资金的使用和产生的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作为今后财政进一步投入的依据。

〔1〕李茉,黄兆奎.泸州市基层共享工程建设调研报告〔J〕.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1(7):85-88

〔2〕叶波.贵阳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贵图学刊,2011(3):22-23,44

〔3〕梁晓岚.对共享工程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38-39

〔4〕刘掌权,丁文.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图书馆,2010(1):31-32

猜你喜欢

资金投入中心基层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大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推动老区经济快速发展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浅析城市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市政设施建设管理探究
路桥施工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