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贝娄《奥吉马奇历险记》的“不确定”写作

2013-02-15肖立勋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马奇贝娄哥伦布

肖立勋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试论贝娄《奥吉马奇历险记》的“不确定”写作

肖立勋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贝娄是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更是为他迎来了最初的声誉。有学者认为,贝娄使《奥吉马奇历险记》充满了喜剧的色彩,也有学者认为,作品是悲观的概括。本文认为小说的写作意图是“不确定”的,贝娄试图通过这种“不确定”演绎真实生活,呈现世界的本质,表达其对人及世界的独特理解。

贝娄;《奥吉马奇历险记》;写作意图;不确定

《奥吉马奇历险记》可以说是“贝娄风格”的开山之作,正是由于这部小说,贝娄在世界文坛开始崭露头角。有些评论认为作品的主旨是深远的肯定,因为他没有像他哥哥一样,“从内心到行为都屈服于财富和成功”,即没有失去自我,小说最后以主人公积极进取的姿态结尾,预示了对未来的乐观期望。[1]也有些评论认为小说是人绝望处境的概括,基调是彻底悲观的。最后,他自我解嘲,自以为是发现社会真面目的“哥伦布”,但对一切丑恶无能为力,一笑置之。[2]但是,当我们对这部作品再一次进行仔细解读的时候,上述观念将遭到质疑。其实这部小说是贝娄对当代人及世界的独特理解,是作家内心深处“不确定”情绪的集中表现,小说的主旨也是不确定的,贝娄只是想在他的小说里演绎现实生活,试图显现人及世界的本质。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其“不确定”写作加以探讨。

一、结尾的不确定

如何理解小说的结尾部分,是理解整部小说的关键所在。《奥吉马奇历险记》在艺术上备受人们推崇,其中显然有着更为复杂的含义。在这篇小说的结尾,还有一段常常被读者忽略的文字。作者写道:“我仍然感到在田野里长途跋涉的寒气,不过一想到雅克琳和墨西哥,我禁不住又笑了起来。这是我内心那个‘爱笑的怪物’,它总是要冒上来。有什么值得好笑的呢?是笑雅克琳那样一个受暴力迫害、命运坎坷的人,仍然拒绝过一种失望的生活吗?还是嘲笑大自然——包括永恒——嘲笑它自以为能战胜我们和希望的力量吗?不!我认为,它永远不可能。不过,这可能是开个玩笑,笑这个或者笑那个,而笑正是兼及双方的一个谜。”[3]我一直在困惑:马奇到底笑的什么?是笑雅克琳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还是笑大自然没有能战胜我们和希望的力量,但是他都予以强烈的否定。后来他甚至都否定了“笑”,说笑是兼及双方的一个谜,这是极其耐人寻味的。马奇最后的态度也是含糊的,模棱两可的。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所想,内心中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他甚至不确定任何事情。

小说最后提到的哥伦布其实也算是一种象征。马奇为什么想到的是哥伦布,而不是麦哲伦亦或是达·伽马。笔者认为这是极有深意的。哥伦布作为历史上最为传奇的航海家,他的一生如何评价,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问题。他曾经雄姿英发,满腔热血的投入到航海事业中,后来却戴着镣铐被押解回西班牙;他曾经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后来却落的个身无分文,一贫如洗;他曾经声名显赫,花团锦簇,官至海军上将,最后却孤零零的死在一个小旅馆中。他的一生充满了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不确定。“总而言之,在哥伦布身上可以看到人类美的、丑的和各种各样行为。可以说,哥伦布的一生像个万花筒,你摇一摇,他就变一变。他给人们留下了一幅生动的人生百态图。”[4]马奇的人生就像是浸润在哥伦布的影子里,沾染了太多的“不确定”的色彩。

不仅对哥伦布本人的评价很难有一致的看法,就连他对美洲的发现事业而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他的美洲之行给印第安人带去的是数不尽的灾难;也有人说他的美洲之行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有人说他的发现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和文化交流;也有人说他的美洲之行是地地道道的侵略和掠夺。各种观点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在小说的结尾,马奇自况哥伦布,我们也可以将哥伦布的远洋航行看成是他四处历险的象征。哥伦布的远洋航行众论不一,这也预示着马奇的追求乃至人类的追寻都很难有确定的评判,贝娄给读者呈现的还是模糊和“不确定”。

二、内心的不确定

在接受诺贝尔奖的演说时,贝娄是以这样一句话结束的:“还是康拉德说得对:艺术试图在这个世界里,在事物中以及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基本的、持久的、本质的东西。”[5]他的小说就是要呈现出世界最真实的一面,将现实的本质表现出来。在贝娄看来,当我们关注世界的现实时,往往就会忽略真正的现实。而这些真实的现实经常会给我们一些暗示,普鲁斯特把这些暗示称之为我们的“真实印象”。“小说的组成是不多的真实印象加上众多的虚假印象,后者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我们的生活。”[5]小说的价值就在于他使我们看见了这种不多的真实印象。对于小说创作,贝娄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小说总是徘徊于两个世界之间:一个是有客观物体、有行动、有表现形式的世界;另一个世界则是这些‘真实印象’的发源地,它促使我们去相信,我们紧紧抱住的善——在邪恶面前仍然拒不放手的善,并不是一种幻觉。”[5]正是因为如此,贝娄的作品才呈现出这么丰富的“不确定”。

《奥吉马奇历险记》就是这种徘徊的结果。马奇一方面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他能够找到值得为之奔波的命运,但残酷的现实却是触目惊心。他身边的人甚至一个个尝遍痛苦和失望。艾洪在经济危机和大萧条时期,无法应对历史的突然转变,举步维艰、苟延残喘;劳希奶奶虽然整天颐指气使,不可一世,但终究敌不过岁月的伤痕;哥哥西蒙虽后来家财万贯,骄奢淫逸,但是随钱而来的是精神的枯萎和不自由,最后丧失了自我;与情人西亚试图通过在墨西哥训鹰,征服自然,求得人性的自由和解放,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至于托洛茨基,他甚至无法自卫,以流放和被暗杀告终。

最后他领悟到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受人的意志控制的,他自己也感同身受:“自从挨了巴斯特肖的揍之后,我发誓绝不再受任何人摆布。不过这种誓约也许只是一种骗骗人的把戏,因为现在仍有一个这类人物的幽灵盘踞在我头上。老兄啊,你永远也摆脱不了,你只是自以为摆脱掉了而已。”[3]在小说的最后,他本想找一片清净之地创办孤儿学校,结果也未能如愿,而是成了一个贩卖战争剩余物资的掮客;他一直很爱斯泰拉,与之喜结连理,认为能暂获幸福,但是却发现妻子三番五次的欺骗他,真是时也,命也。而贝娄却一直信奉普鲁斯特的“真实印象”,内心一直坚守“善”的阵地,以至各种纠结集中在马奇身上,导致小说意味深刻、精彩纷呈,也蒙上一层含混不确定的面纱。

20世纪科技的发展带来了社会财富的激增和日常生活的便利,人们却没获得盼望多时的幸福;两次世界大战严重的戳伤了人类的灵魂,传统的社会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分崩离析。贝娄内心这种“不确定”也正好反映了当代美国社会的不可捉摸的特性,反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也体现出20世纪人类生活的多变、不定的时代内容。

三、身份的“不确定”

《奥吉马奇历险记》取材于美国现代社会生活,主人公在小说开篇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个美国人,出生在芝加哥”。[6]美国元素成了这部小说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芝加哥更成了故事发展的大舞台。但马奇又作为一名犹太人,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某些犹太文化特性,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存有一种内在的犹太文化情感积淀,所以在其游历和历险中,他显得如此的与众不同。他试图融入社会成为一名真正的美国人,但他的犹太身份却时时警醒于他,使之游离于两者之间而无法属于任何一边。身份的不确定让其饱受折磨和煎熬。

“没有国籍的犹太人”也从一个侧面相当生动的写照了犹太人文化身份和文化特征的多重性和模糊性。在自己的民族传统和自己生长的环境两者之间,他们存在着深深的关于民族归属的困惑感。他无法清除这个古老民族赋予他的细腻的情感、复杂的道德情操、内省的品质和丰富的方言,他仍然属于那个历经苦难的民族。但同时,生长在美国,接受着美国的教育,感受着美国的文化,这份感情同样难以割舍。可是他们却不被美国民众甚至政府认为是个彻头彻尾的美国人,并且经常会受到排挤。这点马奇印象深刻:“我们被骂作杀害耶稣的凶手,受到追逐、被咬、挨打、吃石头,甚至包括乔治,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都要受到这种莫名其妙的惠顾。”[6]

贝娄曾经说过,“小说就是拔高的自传。”身份选择的痛苦与困惑亦是贝娄避免不了的问题。他对自己的犹太身份也一直怀有复杂的心理,不愿被评论界贴上“犹太作家”的标签,宣称“我从未意识到自己写作时是犹太人,只知道自己是索尔·贝娄,我也从未努力要使自己的创作犹太化”。“我从来不会有意识地作为犹太人去写作,从没有努力让自己有犹太味。我从来不会极力迎合哪一个群体的口味,也没想过要单为犹太人写作……我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出身为犹太人的人——士美国人,有犹太血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其中一部分具有犹太特点。”[7]他一方面并不否认犹太文化对他的影响,另一方面,它更希望人们承认他是个美国人,是个美国的作家,因为艺术是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国界的。即便如此,贝娄作为一名犹太作家却是不争的事实,不管他愿不愿意,“犹太身份”都是他在美国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正是由于这种身份的游移,《奥吉马奇历险记》的“不确定”也找到了潜在的依据。

四、结语

《奥吉马奇历险记》的主旨是不确定的,贝娄故意不做武断的结论,让其没有肯定的结局,既没有表现出显而易见的乐观,也没有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从某种意义上讲,《奥吉马奇历险记》又是开放性的,留给读者更多的遐想余地。这种凌乱、不确定正是奥吉马奇真实生活乃至人类生存现实的完美再现,也是贝娄对当代世界及人的独特理解。也这正是这种模糊和不确定,更接近人和世界的本质,更接近真实。

[1]虞建华.20部美国小说名著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307.

[2]杨仁敬.20世纪国文学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52.

[3][美]索尔·贝娄.索尔·贝娄全集·奥吉马奇历险记[M].宋兆霖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728,712.

[4][西]萨尔瓦多·德·马达里亚加.哥伦布转[M].朱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6.

[5]堵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品暨演讲文库[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4414,4412,4413.

[6][美]索尔·贝娄.索尔·贝娄全集·奥吉马奇历险记[M].宋兆霖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1,24.

[7]Ruth Miller.Saul Bellow:A Biography of the Imagination[M].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91.42.

(责任编辑:永林)

“Uncertain”Writing of Bellow's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i

XIAO Li-xun
(College of Literature,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4,China)

Bellow is the most famous contemporary American novelist,his novel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i ushered in the initial reputation for him.Some scholars believed that Bellow made 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i full of comic colors,some scholars believed that the works is pessimistic generalization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writing intention of the fiction is“uncertain”,Bellow tried to interpret real life by this“uncertainty”,showing the nature of the world,to express his uniqu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people and the world.

Bellow;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i;writing intention;uncertain

I106.4

A

1008—7974(2013)04—0102—03

2013—01—04

肖立勋(1987-)湖南衡阳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马奇贝娄哥伦布
被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天赋
放心
索尔·贝娄的婚姻
山寨情人
废物
索尔·贝娄创作中的“大屠杀”阴影及其反思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
站立的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