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服务地方旅游经济探索
——以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3-02-15韩小亚
韩小亚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咸阳 712000)
·读者服务·
图书馆服务地方旅游经济探索
——以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
韩小亚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咸阳 712000)
陕西咸阳坐拥帝陵,却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洼地。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拥有“历史地理学特色文库”、“陵寝文化”专题研究文库等特色资源,在服务地方旅游经济方面具备文献资源优势。基于对当前陵寝旅游存在问题分析,提出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服务陵寝遗产旅游经济的对策性建议:完整展示陵寝文化内涵;彰显陵寝特色旅游;深度挖掘陵寝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提高陵寝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图书馆 地方旅游经济 陵寝文化 咸阳陵寝遗产旅游
1 咸阳独特厚重的“陵寝文化”
陕西省咸阳市历史悠久,地域文化资源厚重,是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尤其以其独具魅力的帝陵遗址、历史文化遗存而具有“东方金字塔之都”和“历史教科书”的美誉。
咸阳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的都城和13个朝代的京畿重地。域内有秦、汉、隋、唐帝王陵墓24座,陪葬陵墓256座,古陵墓1 135座。在咸阳渭北原上,西自兴平茂陵,东至阳陵,东西长近50km,南北宽达13km的范围内,由东向西依次分布有汉茂陵、平陵、延陵、康陵、渭陵、义陵、安陵、长陵和阳陵9座西汉王朝的帝王陵墓。唐代的18个帝陵自西向东散布于咸阳渭北原区,史称“唐十八陵”。帝王陵墓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大型礼制建筑代表了当时建筑技术和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如人们所言,“江南的才子北方的将,咸阳原上埋皇上”,“北京的城,西安的塔,不如咸阳的冢疙瘩”,金人赵秉文的一首诗“渭水桥边不见人,摩挲高冢卧麒麟,千秋万古功名骨,化作咸阳原上尘”就是对咸阳独特的陵寝文化资源的最好诠释。
2 坐拥帝陵的文化旅游产业洼地
尽管咸阳拥有丰富的陵寝旅游资源,但这并不等同于咸阳有强大的旅游产业。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咸阳旅游业综合收入只有约60亿元,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1]。2011年12月26日,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发布了2011年咸阳的旅游综合数据: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亿元人民币,咸阳市旅游接待人数达到2 520万人次,同比增长幅度较大[2]。从纵向上看,成绩喜人。但从横向上看,咸阳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例如江南城市苏州2011年接待游客数8 07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 196亿元人民币)就相形见绌了[2]。虽然两者之间的比较有些牵强,毕竟在旅游整体体系运作上,咸阳与江南的城市相比相差甚远,但咸阳陵寝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带动当地旅游业的今天,咸阳仿佛成了一块文化旅游产业的洼地。
2.1 陵寝文化的内涵展示不完整
一个完整的陵墓体系包括帝陵、后陵、丛葬坑、陪葬墓、陵园建筑遗址等,汉陵还可能包括陵邑(建陵过程中形成的居民点)。目前咸阳为游客展示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比如茂陵主要展示的是霍去病陵墓,会让游客误以为霍去病墓就是茂陵;而昭陵的看点则是李勣的墓,其实这只是唐太宗190个陪葬墓中的其中之一。关于一座陵墓的信息如果没有完整地提供给游客,就会造成文化上的误读,让游客感受不到陵寝文化的真正内涵。
2.2 陵寝旅游大同小异、特色不足
除文化展示不完整,陵墓特色不足也是旅游发展的瓶颈。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一些帝陵的外观大同小异,比如唐陵在盛唐和中晚唐时期都比较雷同,游客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一座帝陵,到了第二座发现还是一个模式,再继续游览下去的兴致肯定大打折扣。
找出不同于其他陵墓的特色亮点,整合资源开发旅游项目,是咸阳陵寝旅游的发展方向。陵墓外观大同小异,但每位墓主却特色鲜明,如李夫人墓,享皇后葬制,陪葬茂陵。其墓冢高大,状如磨盘,上小下大,中间有一道环线,俗称磨子陵。《磨子陵的传说》是一个向善而动人的民间故事。李夫人美丽到“倾城倾国”,为汉武帝至爱,她红颜薄命。汉武帝为其作长赋《伤悼李夫人赋》:“呜呼哀哉,想魂灵兮!”这即可作为旅游特色推介。挖掘史料,告知游客更多陵墓背后的历史人文典故,突出陵墓特色,是突破陵墓雷同的有力措施。
2.3 陵寝遗产旅游项目单一
咸阳地区陵寝遗产旅游基本上是在依托原有旅游资源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旅游项目单一,缺乏体验性和参与性。和北京的十三陵、清东西陵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游客们只能进入少数打开的陵墓和博物馆进行参观,旅游产品过于单一,这对于很多在历史文化方面没有深入研究的普通游客,明显缺乏吸引力。
2.4 陵寝遗产旅游宣传力度不够
因为资金缺乏等各种原因,咸阳市没有在主流媒体上宣传推介自身旅游产品,也没有举办高规格的节庆活动,甚至在城市街区、机场、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基本看不到反映城市形象和旅游景区的宣传标牌,严重影响本市旅游宣传。游客对咸阳陵墓的景点、位置了解不多,许多游客根本不知道存在哪些帝陵及其开发状况如何。
2009年5月21日,有记者在咸阳街头随机向市民提出这个问题:“萧何月下追韩信,作为西汉的开国元勋,萧何去世后埋葬在哪,您知道吗?”,答案有“在河南吧?”“在四川吗?”“不知道”。在被询问的七八位市民中,最终没有一人准确说出萧何的埋葬地: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徐家寨村[1]。
2.5 陵寝遗产资源损毁严重
咸阳地区陵寝遗产资源损毁破坏较为严重,主要表现在:①帝王陵墓封土丘因耕种及现代墓葬逼近受到破坏和影响。至于各帝陵的陪葬墓,因当地群众取土使封土残损乃至消失者数以百计[5]。②依山为陵型帝陵因人工建筑、采石挖山破坏山陵景观。如大多数唐帝陵山陵因采石挖山破坏了陵墓所在山丘的形态和气势,满目疮痍。③唐帝王陵墓的神道两边皆设有华表、石狮、石人、石马、石兽和藩王像等。这些大型石质文物,一方面其石灰岩本体自然风化(溶蚀)显著,另一方面是人为盗窃流失与破坏严重。
3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在服务地方旅游经济中的资源优势
位于历史文化名城——咸阳的咸阳师范学院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25个研究机构。历史地理学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为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秦汉史学会会刊——《秦汉研究》由学校编辑出版,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咸阳发展研究院”设在我校。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文献158万册,在为咸阳旅游经济服务中,具备文献资源优势。其中“历史地理学特色文库”、“陵寝文化”专题研究文库等特色数据库为我校学科特色文献资源与地域特色文献资源。
3.1 历史地理学特色文库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切合学校的定位和发展规划,密切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开展;积极提升馆藏资源对教学、科研及学科建设需求的适应性;系统开展重点学科文献建设,确保重点、特色学科文献建设的完整性、系统性、新颖性和权威性。有为才能有位,从而赢得用户,争取图书馆发展空间。为了切实保障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建设,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专设“历史地理学特色文库”。主要包括以下二个子库:①中国历史基础史料库,主要以方志(一统志、总志、省志、府志、县志、乡土志等)为核心,同时收入与历史地理研究相关的古代、近代基础史料(如正史、实录、奏疏)、碑刻文献、日记笔记、行记游记、调查报告、官私档案、乡土文书、考古资料、历史地图等;②中国历史地理专题研究文献资料库,收录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文献。
该文库现有图书3 500余册,内容涉及相应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文献类型除专著、论文外,还有专题文摘、研究报告、声像文献等。资源丰富、内容广泛,类型多样的“历史地理学特色文库”,在为咸阳帝陵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历史素材、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等方面具备资源优势。
3.2 “陵寝文化”专题研究文库
2009年12月,经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咸阳师范学院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单位。经反复凝练学科方向、整合资源,由我校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艺术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联合建设该重点基地。
“陵寝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是咸阳引以为傲的宝贵文化财富。为配合地域特色学科研究,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特建“陵寝文化”专题研究文库。该文库是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帝陵历史文化遗产与当今和未来咸阳旅游经济发展所做的综合性探索,对如何有效利用包括咸阳在内的整个陕西地区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的大发展做出了有益尝试。该文库分为以下4个子库:西周帝陵数据库、春秋战国帝陵数据库、汉陵数据库及唐代帝陵数据库。其中,西周帝陵数据库包含周文王陵、周武王陵、周成王陵、周康王陵、周共王陵相关资料。春秋战国帝陵数据库共有秦德公陵、秦宣公陵、秦成公陵等十五位帝王陵资料。西汉帝陵数据库分为八部分:西汉帝陵概况、西汉九陵、汉景帝阳陵、汉武帝茂陵、西汉其他陵墓、西汉帝陵图库、视频集粹、学术园地。唐代帝陵数据库包含子数据库有唐代帝陵概况、唐十八陵、唐太宗诏陵、唐高宗与武则天乾陵、唐代其他陵墓、唐代帝陵图库、视频集粹、学术园地。
该文库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咸阳帝陵旅游经济洼地突围强有力的资源后盾。
4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为陵寝旅游经济服务的举措
在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同时,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还应发挥丰富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为咸阳陵寝旅游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
4.1 完整展示陵寝文化内涵
咸阳帝王陵墓星罗棋布,规模浩大,独具特色,反映了不同时代陵墓文化的特色,是相应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咸阳陵寝遗产资源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主要表现在:首先是陵寝选址上重视地形地势、方位向背和位置安全,追求平实、宽敞、高丘或靠山的风水理念;其次是归葬形式选择高亢平阔之地积土为陵、或以山为陵,取居高临下、凌空俯瞰,成“南(东)面而立,北(西)向而朝”之势;再次是陵园纪念性礼制建筑规模的宏大,地表石刻和地下壁画艺术水平之精湛,代表和彰显了“汉唐雄风”;最后是帝陵及其陪葬墓体量规模大小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陵区布局模仿都城,陵园建筑规划渗透严格的礼制逻辑和突显皇权的尊严[3]。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重视“陵寝文化”文献的收集、整理、挖掘、开发和利用。图书馆可与咸阳政府旅游部门合作,通过对文献资源相关主题信息的提炼,在帝陵设立“主题文化”展馆,主要展示西周、汉唐时期帝陵资源完整的文化内涵:选址原则、归葬形式、礼制建筑、石刻壁画、陪葬等级等等。通过“主题文化”的展示,将相应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法礼乐制度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完整展示帝陵文化内涵,增加民族的凝聚力,也激发了游客兴趣。将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咸阳陵寝旅游经济的发展。
4.2 彰显陵寝特色旅游
咸阳陵寝旅游发展应该将陵墓特色作为着力点,陵寝特色文化是彰显陵墓旅游的亮点。挖掘、整理、开发、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向游客展示陵墓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文化知识,彰显陵墓文化特色,是提升咸阳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以汉陵为例。设置陵邑是西汉帝陵特色、首创。据文献记载,汉代出于“强干弱枝”政治企图下的“迁豪实陵”,相继在五陵原兴建起拱卫京师长安、人口密度高、经济繁盛的卫星城市群。而且因“五方杂错,风俗不纯。富人则商贾为利,豪杰则游侠通奸”(《汉书·地理志》),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陵区生活风尚[4]。这种城市群的出现,是西汉王朝特殊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群,也是独一无二的庞大政治、经济网络构成的城市群。所以对中外游客以不同形式展示昔日的城市群建筑,便于人们认识、理解陵邑文化,从而对五陵原在西汉时期特殊政治、经济、文化地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图书馆可以开发、整理陵邑文献资源并提供给咸阳政府部门,双方通力合作,彰显汉陵文化特色,以“墓后的历史”形式向游客解释、展示,让汉陵文化的魅力从地下到地上,让游客从简单的观光旅游提升为陵寝文化的感知、认知和体验,达到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4.3 深度挖掘陵寝历史文化内涵
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质财富的满足将让位于人们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5]。据调查,以休闲为旅游动机的游客约占旅游总人数60%,人们出游正在逐步由基本的观光型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旅游过渡,体验文化、回归自然的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6]。咸阳要发展陵寝旅游经济,就要深度挖掘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赋予游客心灵的感悟和体验,突出其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身临其境的感知。下面略举三例。
4.3.1 西周祭祀 旧《咸阳县志》记载,“周文王陵在县北一十五里毕原上。陵上生蓍草,衍易者恒取诸此。相传文王被囚久里,曾演绎八卦,所以才有文王陵生蓍草,衍易者恒取诸此的附会说法。民国年间,蒋介石一行曾来咸阳专程拜谒了周陵,还因地设祭。从《周礼·大宗伯》的记载来看,西周时期祭祀可分两大类:一类即外祭,也就是民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血祭祭社稷五岳;另一类也就是内祭,内祭一般是在宗庙里进行,主要祭祀先公先王。
通过对历史文献中西周祭祀信息的提炼,图书馆可与咸阳政府旅游部门合作,在周陵设立一处祭祀馆,馆内筑祭坛,主要展示西周时期是如何祭享先王的。通过享祭先王仪式的展示,将西周时期的宗法礼乐制度形象直观地告诉人们,借以丰富游客的历史知识,增加民族凝聚力,也增添游人的乐趣。
4.3.2 汉代百戏杂耍 开发建设帝陵旅游经济,汉代的百戏杂耍节目也是展示汉代文化艺术,增加吸引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汉代百戏是一种融杂技、魔术、乐舞于一体的艺术表演形式,主要流行于民间,是汉代劳动人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汉代的百戏杂耍,也成为统治阶级乃至宫廷娱乐享受的技艺。张衡《西京赋》对长安的百戏之盛,演出场面之大,情景之精彩都作过精彩的描述。
百戏杂耍节目,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所以,建议由图书馆提供、挖掘、组织文献资料,政府部门在汉陵区建立一大型娱乐中心,设立杂技厅、乐舞厅、魔术厅等,组织民间各类艺人,成立一支百人左右的百戏杂耍演出队伍,定期演出汉代百戏杂耍节目,娱乐消遣的同时,可让游客领略我国汉代文化艺术节目的情调和色彩。
4.3.3 昭陵六骏 重温战火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咸阳市礼泉县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置其中。“六骏”被称为“悲壮的英雄史诗”。每一匹战马都是大唐帝国重大历史事件的象征符号。
“飒露紫”是李世民东征洛阳的坐骑。据《旧唐书·丘行恭传》记载,王世充军队一箭射中“飒露紫”,丘行恭翻身下马,将箭从“飒露紫”身上拔出,手持大刀,“巨跃大呼,斩数人,突阵而出,得入大军”。李世民为了褒奖丘行恭拼死护驾的战功,特命将其拔箭的情形刻于石屏上,石刻“飒露紫”正是捕捉了这一瞬间情形。“拳毛騧”是李世民于621年平定河北,与刘黑闼在沼水作战时所乘的一匹战马。此次战斗相当激烈,“拳毛騧”身中九箭(前中六箭,背中三箭),战死在两军阵前。石刻六骏中,李世民把它比作神马,给它题的赞语是:“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
唐昭陵历史文化内涵恢宏深邃,内容丰富多彩。图书馆可与政府部门大力合作,以文献资料史实为依据,以昭陵遗址为依托,建造昭陵六骏战火主题体验旅游区,保存历史事件的原真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文献资料复原再现、活化历史,向游客重现与六骏相关的历次战事,将唐太宗李世民在618至622年五年间转战南北时所经历的六大战役生动再现在游客面前,让游客重温历史,感受大唐的强大与辉煌。
4.4 加大宣传,提高陵寝旅游资源的知名度
据国家旅游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2.5万亿元[7]。这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更是陕西咸阳地区掀起陵寝遗产旅游热的大好时机。因此,应该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和规模。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特色陵寝文献资源,积极与咸阳政府旅游部门合作,共同打造帝陵遗产旅游景点的推介片。在省内各旅游景点及西安、咸阳等地的主要交通干道、机场、车站、加油站设立帝陵文化介绍专区,在任何地方都给帝陵文化留下一角。以小见大,让游客看到咸阳地区对本地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提高帝陵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在咸阳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宾馆饭店设置有关帝王及其陵墓的图书室、学术交流厅、影视厅。将本地图书馆作为帝陵旅游产品的对外推介窗口,以文化交流功能和审美价值吸引游客对帝陵的兴趣,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1] 康传义. 坐拥27座帝陵 咸阳旅游亟待“洼地”突围[EB/OL].(2010-05-28)[2012-12-09]. http://xianyang.cnwest.com/tour/2010/0528/8762.shtml.
[2] 郑 叶. 2011年咸阳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5亿元[EB/OL]. (2011-12-27)[2012-12-09]. http://www.traveldaily.cn/article/57257.html.
[3] 杜忠潮. 陕西关中地区帝陵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1):54-62.
[4] 刘华祝. 西汉帝陵营建礼俗略述[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1):12-14.
[5] 马惠娣. 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EB/OL]. (2005-11-09)[2012-12-09]. http://www.cityhz.com/a/2005/11/9/content_5260.html.
[6] 马耀峰. 新时期陕西省森林旅游资源提升开发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11):124-128.
[7] 国家旅游局:2015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5万亿元[EB/OL]. (2011-11-25)[2012-12-09].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1-12/25/c_1112980 79.htm.
(责任编校 田丽丽)
Libraries’WaysofServingTheirLocalTouristEconomy:TakingXianyangNormalUniversityLibraryasanExample
Han Xiaoya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Xianyang 712000, China
Although having the mausoleum heritage, Xianyang has not developed a thriving tourist economy. With special resources, such as “the featured collection on history and geography science” and the subject-specific database of “Mausoleum Culture”,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has advantages in literature resources for servicing its local tourist economy.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with the mausoleum tourism, the present article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 on how to serve the mausoleum tourism: giving a full display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mausoleum culture, highlighting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mausoleum tourism, fully exploring it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and enhancing public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popularity of the mausoleum tourism.
library; local tourist economy; mausoleum culture; mausoleum heritage tourism in Xianyang
G252
韩小亚,女,1973年生,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