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述评

2013-02-15黄鸿李雪平

统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自卑调试学报

黄鸿,李雪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9)

高教理论与政策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述评

黄鸿,李雪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 637009)

贫困大学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既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又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意义重大。国内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卑心理的表现、造成的影响、形成的原因及调试的措施等方面,这些研究普遍存在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经验总结多、理论探讨少,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辩证地看待自卑心理的影响,加强定量与理论研究,提高研究的创新性。

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柱石,培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普遍存在。调查显示,在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中,“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占37.96%,“感到自卑”的占23.27%[1]。对于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自卑感更强烈。在CNKI上以“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为主题进行检索,可以搜出44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有5篇;以“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为篇名进行检索,可以搜出40篇文章,其中,核心期刊有4篇。总体来看,这些文章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经验总结多、理论研究少,多数研究仅考察自卑心理的表现、特点及负面影响,强调以外部手段为主的调试措施,而缺乏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本质的探析。因此,本文拟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概述

(一)研究方法

当前的研究方法是以理论思辨为主、实证考察为辅。在我们搜集到的44篇文章中,仅有陈敏的《对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学生自卑心理透析》、雷静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韩丕国的《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基于社会比较的研究》、蒙家宏的《大学生自卑心理特点》、王冰蔚的《大学生自卑心理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关系》采用了问卷、量表等形式的实证研究,而其余39篇的研究方法均是分析原因、列出表现、提出对策,都是以社会经验作为支撑。

(二)研究视角

目前的研究视角是以单一学科为主、多学科结合为辅。秦晓晶利用教育学理论分析原因,用心理学的归因理论寻找调试措施。沈国助在阐述自卑心理的表现和特点时,运用了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在对策方面是以教育理论为主。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是以社会学和政治学为视角,如李龙梅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之我见》是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结合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展开,黄丽娜的《浅谈消除大学生心理自卑的方法》则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探寻合理的对策。总体来看,这些研究的视角比较单一,虽偶有多学科的结合,但数量极少,有些即使涉及到心理学,也仅局限于社会和教育心理学,而对人格、生理和认知心理学等很少涉及。除了相邻几个学科的反复交叉,没有将管理学、医学等学科纳入,也实属遗憾。

(三)研究路径

以往的研究路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简单地论述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或调试措施,如蒋传东仅分析了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而辛海娟是将研究重点放在调试措施上。第二种是对形成原因和调试措施的双重探讨,如王聪和王朦朦的《略论高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现状和对策》、刘静的《贫困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邢希云的《浅议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等均分析了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并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出发寻求调试措施。第三种是全方位的探讨,不仅分析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类型表现、影响及调试措施等,而且具有辩证性,如吴先民和李雪平详细分析了自卑心理,提出了“自卑心理补偿作用”的观点,认为自卑心理对贫困大学生也有积极的影响。

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的内容

当前关于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型表现、影响、形成原因和调试措施等方面。

(一)自卑心理的表现

1.自卑心理表现为抑郁与焦虑。雷静[2]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紧张与焦虑,对批评和人际关系敏感,孤僻、内向和抑郁。李龙梅[3]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卑表现为自尊与自卑的双重性,焦虑心理明显,且孤独封闭、爱慕虚荣。

2.自卑心理表现为自我认知评价失调。李龙梅[3]认为,自卑的大学生在认知方面表现为偏激、悲观和厌世。沈国助[4]认为,自暴自弃、自我封闭、嫉妒怨恨是自卑大学生在认知方面的新特征。

3.有自卑心理的贫困大学生存在“矫饰”表现。刘刚和杜彦杰[5]认为,在精英云集的大学中,学生难觅高中时的优越感,贫困大学生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会产生表里不一的行为,即不切实际地吹嘘和炫耀个人的长处,或者攻击他人的短处,对他人进行贬低,以掩盖自身短项或转移他人关注,以平衡心理落差,抗拒自卑。这种“矫饰”行为是大学生自卑心理危机的典型特征之一。

(二)自卑心理的影响

1.自卑心理只存在消极影响。大多数学者都持这种观点,如王聪和王朦朦[6]认为,自卑心理影响大学生的知识学习、个性发展和适应能力的形成;石岩[7]认为,自卑除了影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之外,还会限制学生潜能的发挥。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自卑心理通过影响知识的学习,降低了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

2.自卑心理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丁泗[8]从人类的本质出发,认为自卑是人类社会化后共有的心理特征,由阿德勒的“自卑情结”理论可知,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源于“自卑感”或对“自卑感”的克服,所以,自卑除了具有消极影响外,还有使大学生意识到危机、增强忧患意识、变压力为动力、化自卑为自强的积极影响。吴先民等[9]提出了自卑心理具有“补偿作用”的观点,认为自卑心理是人类发展自我的原动力,自卑的人更容易从其他方面寻找自己的优势,弥补心理上的不足。刘刚和杜彦杰[5]提出自卑心理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观点,认为应当正确地看待自卑带来的影响。

(三)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

已有研究认为,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有外在的社会原因和内在的个体原因。

1.社会原因。

(1)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社会地位和教养方式导致大学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张国蓉[10]认为,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双亲社会地位弱势和家庭情感缺失(单亲、情感疏远)会导致贫困大学生在与他人对照时产生自卑心理。刘春玉[11]认为,不仅经济条件落后是形成自卑心理的原因之一,生活教育环境封闭也能引起自卑。徐涛[12]将研究重点放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上,认为经济水平低、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对子女教育问题不重视都会导致孩子自卑,早期教养会形成“经验烙印”,“自卑作为一种情结主要在童年期产生”。

(2)学校的收费情况混乱、资助体系不健全及校园文化低劣等是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关键因素。刘美丹[13]认为,大学的高收费以及贫困学生资助体系不健全,容易使贫困大学生因费用短缺而产生自卑,而校园文化失调又会使其有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一些学者提出,大学的生活、学习环境与高中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学生会产生适应不良,引发挫折,导致自卑。另外,人际交往不良也是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之一。

(3)社会消极反馈、世俗偏见等是自卑心理形成的促发因素。丁泗[8]认为,畸形的社会文化,如世俗偏见、追逐权钱等,是自卑形成的根本原因,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卑心理必然与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密不可分。刘美丹[13]认为,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加剧了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万平[14]、刘杨[15]等认为,社会就业环境不理想,使大学生不能如愿择业、就业,从而产生了自身能力不如他人的自卑心理。刘杨指出,外界环境不合理的评价,如家庭和学校过分强调分数及在校表现、社会苛求入职能力等消极反馈,是自卑心理产生的重要诱因。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不合理的评价标准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形成自卑心理。

2.个体原因。

(1)独特的个性特征,如抑郁气质,易形成自卑心理。对此,许多研究者都持赞同的观点。张继如[16]认为,自卑心理与一个人的性格和气质密切相关。

(2)对自身认知失调和评价不良也是自卑产生的主要原因。石岩和屈莲华[7]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学生对自身认知评价不良是自卑产生的原因。另外,由环境封闭、教育落后、智力发育和身体发展产生的差距,也是自卑的触发条件。还有一种比较新颖的观点[17]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冲突未能达成平衡,容易引发自卑心理。刘美丹[13]认为,攀比心理严重是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学生盲目比较的结果是觉得低人一等,这种负面情绪得不到疏解就容易形成自卑。

(四)自卑心理的调试对策

对于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调试,许多研究者主张通过增强自信心的方式来解决。

1.借助外部力量增强自信心。辛海娟[17]认为,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搞好职业规划,让学生有准备地应对社会的挑战,防患于未然。刘静[18]认为,学校应面向贫困生建立完善的奖励扶持制度,从源头上解除贫困生的心理障碍。黄丽娜和钟义红[19]强调,家庭、学校及社会应对大学生倾注真情,付出爱心,采用积极、正确的评价方式,有效地建立起信任,激励学生,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

2.借助内部力量增强自信心。罗秋箩[20]认为,贫困大学生应正确地看待贫穷,树立自信,不要让贫穷成为心理的枷锁,而应成为奋斗的动力。卜鹏翠[21]提出,自卑的大学生应正确地认识自己,恰当地估计和评价自己,懂得积极的自我暗示,学会正确地归因,科学地对待失败。李献忠和李红志[22]则主张,团体心理咨询可以通过巩固人际关系,矫正自卑的消极影响。石燕丽[23]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提出,要发掘“自卑情结”的根源,接纳自我的无意识,正视自己的自卑心理,不压抑自我的创伤,悦纳自己。万平[14]建议,大学生应妥善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调整目标高度,利用“补偿机制”提高自信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的评价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影响、原因和调试措施等方面,这些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定性与经验总结多,定量与理论研究少

就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来看,44篇文章中综述有39篇,所占比例高达89%,而通过实验、问卷等方法借助统计技术的实证研究仅5篇,只占11%。可见,通过事实辨析、经验总结的定性研究远远超过借助严谨数据表达的定量研究。前者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则对问题的研究会更精确。

(二)重复研究多,创新研究少

现有研究的视角和路径的创新性不足,论文不论是观点还是结构都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例如,《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新视角》、《略论高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现状和对策》、《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其自信心培养》等文章在结构上如出一辙,都是先分析大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然后对照原因寻找相应措施。《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贫困大学生心理内源影响因素与引导对策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等文章在内容上区别不大,如在阐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特点时,均认为人际关系恶化、个性发展不良和影响个体潜能发挥是主要特点。另外,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重复性较高,有独特视角和创新的文章较少。在文化和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创新是文章的灵魂,雷同研究不利于学术发展。

五、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的建议

(一)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作用的研究要持辩证的观点

自卑心理除了具有负面影响外,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使其发愤图强,化压力为动力的积极作用。自卑心理还能形成“补偿作用”,促使学生通过别的途径增强自己的优势。目前的研究多是只强调自卑心理的消极影响,主张消除自卑心理的存在,这有违客观事实,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未来的研究应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出发,辩证地进行分析,找到合理、有效的研究途径。

(二)研究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要提高创新性

在研究方法上,要增加定量等实证方法;在研究视角上,应注重多学科的结合。当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经验总结过多,文章之间的借鉴频率过高,文章形式也过于单一,研究处于瓶颈状态,无法得到质的提升。未来的研究应从多角度展开,采用多种构建形式,求新求变,把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研究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应适当借鉴国外经验

国内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不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不成熟,应适当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经验,尤其是国外精巧的研究设计、科学的问卷编制、精密的数据处理等更值得国内研究者学习和采用。否则,国内研究始终会停留在低水平的经验、思辨与重复阶段,无法实现突破与创新。

总之,国内对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问题的研究无论从研究的视角还是内容与方法等方面来说,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者应继续探索,不断丰富研究成果。

[1]王建香,王龙玉.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矫正[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雷静.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8(3).

[3]李龙梅.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之我见[J].科技向导,2011(30).

[4]沈国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与调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5]刘刚,杜彦杰.大学生自卑心理危机与认知干预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3).

[6]王聪,王朦朦.略论高校贫困生自卑心理现状和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58).

[7]石岩,屈莲华.大学生自卑心理剖析[J].理论观察,2006(10).

[8]丁泗.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调试[J].扬州师范大学学报,1996(4).

[9]吴先民,李雪平.大学生自卑心理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2(12).

[10]张国蓉.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J].教育探索,2010(22).

[11]刘春玉,邓燕玲.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形成的经济背景与对策探析[J].统计教育,2007(7).

[12]徐涛.试析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6).

[13]刘美丹,李淑红,张铁.贫困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与调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2).

[14]万平.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成因及解决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9).

[15]刘杨.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16]张继如.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0(6).

[17]辛海娟.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

[18]刘静.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24).

[19]黄丽娜,钟义红.浅谈消除大学生自卑心理的方法[J].教育与职业,2007(8).

[20]罗秋萝.家庭经济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探析及克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7).

[21]卜鹏翠.当代大学生自卑心理及其应对措施浅析[J].陇东学院学报,2006(2).

[22]李献忠,李宏志.团体心理咨询对大学生自卑心理影响的实验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7).

[23]石燕丽.大学生自卑情结的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9).

[责任编辑:高巍]

The Research Summary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Inferiority Complex in China

HUANG Hong,LI Xue-ping
(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

Poor college students'serious inferiority complex not only affects their mental health but also affects social harmony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pay attention to the poor college students'inferiorit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The present study of inferiority on poor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focus on its performance,influence,causes and adjustment measures.Most studies are more qualitative research,less quantitative research,more experience summary research,less theoretical research,more repeated research, less innovation research.A Dialectical View should be used when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nferiority complex.Future research should strengthen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take the innovation into account.

poor college students;inferiority complex;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645

A

2095-106X(2013)03-0075-04

2013-08-01

黄鸿(1988-),女,湖北恩施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是心理健康教育;李雪平(1967-),男,四川通江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自卑调试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致敬学报40年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基于航拍无人机的设计与调试
FOCAS功能在机床调试中的开发与应用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核电厂主给水系统调试
无线通信中频线路窄带临界调试法及其应用
学报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