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以合肥市普通高校为例

2013-02-15余丙炎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余丙炎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1 研究的政策背景

青少年健康的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而高校大学生又是国家的黄金一代,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切实的提高,青少年体质逐步下降的不良现象却成为世界很多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令人堪忧的现实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为此,许多国家都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和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号召全国大、中、小学生全面参与群众性体育锻炼,从2007年开始,结合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深入地开展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在仅仅半年时间里,国家政府和教育行政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政策措施以及活动的目标和标准,充分显示了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改善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并把此项活动作为学校体育能否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高等学校面积普遍较大,体育活动场地设施较为齐全,校园体育文化相对较好;体育师资大多是来自正规的体育院校,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结构和专业实践经验,具备体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组织以及体育训练与比赛能力;体育经费的逐步落实也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物质基础;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大学生体育社团组织相对健全,这些都为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对普通高校能否深入持久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通过对合肥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归纳出目前全市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2 研究意义

第一,有利于了解合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也可为全国其他省市认识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提供参考.第二,有利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领导、高校体育部、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认识到阳光体育运动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促进作用,拓宽高校体育教育的视野.真正从思想重视步入实施阶段,让高校体育工作更贴近学生心声,使阳光体育运动名副其实.第三,对于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切实提高高校健康教育的本能,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调查实施现状,对其实施过程中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构建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思考.

3.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充分利用各类期刊数据库资源,通过以“阳光体育运动”为关键词搜索并查阅国内外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资料和专著.同时,参阅了大量的相关文件和报告材料,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专家访谈法.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在部分专家的指导下设计好访谈提纲,采用电话、E-Mail、现场走访等形式对抽样的10所普通高校的校方领导、体育部门负责人和每所学校2名体育教师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合肥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完善研究结果.

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先分层后随机)的方法,选择合肥市10所普通高校,其中包括重点本科、一般本科、高职学院和民办高校等,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管、经等不同科类的在校大学生33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57名,女生 1503名),向他们发放了调查问卷,获取他们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情况并加以分析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360份,收回3348份,回收率为99.6%,其中有效问卷为3323份,有效率为98.9%.从所选的高校层次和专业设置分布情况可认为本课题调查对象充分反映了合肥市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状况和特征.

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数据使用Excel2000软件和SPSS11.0软件包在Windows-XP操作系统上完成数据统计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关于阳光体育运动概念的界定

笔者将阳光体育运动的概念界定为:阳光体育运动是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为实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觉坚持身体锻炼,形成热爱体育、珍爱健康的良好风气,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而适时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

4.2 合肥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现状

由于安徽省整体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作为省会合肥市来说,与其他发达地区和城市就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而言,在观念的转变、硬件条件的配置、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加上合肥市现有的高校层次结构参差不齐,由原来的中专升格为高职院校和新兴的民办高校刚刚跻身于高校行列,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甚至高校体育工作如何开展还需要不断探索,致使合肥市普通高校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重点高校和办学时间早一点的本科院校开展的情况相对较好,而其他的专科院校、高职学院以及民办高校则不能很好地开展,就整体情况来说未能形成长效机制,没能达到阳光体育运动的预期目标.

一是,在师资力量、体育基础设施、体育教学经费等各方面配置还不均衡.对于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分配、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都产生很大的局限性.

二是,仍然存在“重口号,轻实施”的现状,在活动期间宣传力度很大,活动过后难以坚持,返回原状.加之当地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对阳光体育运动缺乏监管,使得阳光体育运动流于形式.

三是,基于大学生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影响,对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精神实质的贯彻还不够深入,体育教师对广大学生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缺乏正确的引导,使得广大大学生主动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意识淡薄.

四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式仍不完善,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科学发展”的教育原则.

五是,学生的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体育课程考核的激励与评价机制还不健全.

4.3 影响合肥市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1)学校和家庭重视因素.从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家长对身体素质和身体锻炼的重视程度的调查来看,由于迫于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压力,辅导员(班主任)更注重班级管理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步提高,不太重视和不重视的程度比重分别达到了54.65%和17.79%,整体比较重视的不足30%;家长对于子女的身体条件状况还是比较关注的,所以对身体素质和身体锻炼的重视程度要好于辅导员(班主任),但重视的程度仍显不足.

(2)师资力量、体育基础设施、体育经费投入等因素.在所调研的学校中普遍存在行政兼职体育教师数量较多,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缺乏一定的体育专业素养,使得学校的体育课不够规范和科学,体育课放任自流的现象依然存在.

很多高校由于扩招后,体育健身场所与器材的增加没有跟上学生数量的增加,开设的选项课程仅局限于球类、田径、武术、健美操等基础课程,加上每次课都有几百人共同上课,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参加自己最喜爱的运动项目,练习的强度和密度较小,从而放弃了体育锻炼,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大规模扩张的需求,各高校大都分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因基础建设而不同程度背负大量的债务,由几千万到近十亿不等,而这些债务短时间是无法消化的.由于沉重的债务负担,高校在体育资金的投入上也被迫减少,严重阻碍了在高校中推行阳光体育运动.

(3)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因素.对于各高校主体而言,各高校应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实施方案和计划,完善“实施—监督—反馈”机制,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只有不到10%的高校经常督查,对于各高校而言,监管名不副实甚至流于形式的现状也是阻碍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体育课程结构体系因素.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必须开设田径、体操等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基础课程,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项目并不受学生欢迎.原因是田径项目过于枯燥和乏味,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操项目对身体要求的特殊性及有时会出现危险动作,使学生不敢轻易参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所高校师资、场地器材的限制,许多学生喜爱的项目都无法全面开设,产生了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学校现实安排的不协调之间的矛盾,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科学发展”的教育原则.这就要求各高校在安排体育课程结构体系上开设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课程结构体系,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

(5)其他因素.体育学科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学校体育不可避免地存在安全风险.所以为了尽量避免伤害事故,高校在课程结构设置上就少有创新的课程和活动形式,单调枯燥的课程和活动很难吸引学生参与的兴趣,安全问题成为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又一瓶颈.另外,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体制松散,学生体育社团的合理利用等因素也影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实施 .

5 结论与建议

(1)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为学生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氛围.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条件.首先要加强体育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力、组织和指导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课余体育训练以及体育竞赛的组织等综合素质.其次要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管理与维修,尽可能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最后要求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量,为保证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常持续开展提供更有利的物质基础,为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和社会环境.

(2)加强对各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监管,保障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阳光体育运动提倡的口号是“每天锻炼—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因此,要将阳光体育运动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就必须保证开足体育课,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好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等,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确保每个学生充足的锻炼时间;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经常对所属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做到赏罚分明,增强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3)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从彻底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认真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会体育理论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以及体育实践的技能,同时还要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自主的练习过程中体验体育锻炼带来的快感,从而养成他们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向全面和谐的方向发展.

(4)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以适应学生学习兴趣、身心发展和终身体育的需要.高校应该建立课外体育活动制度,把课外体育锻炼、业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纳入到正常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在学校原有的课外体育活动基础上努力拓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新内容,将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有机融合,积极探索适合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另外还应不断创新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由体育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适时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层次分明、特点鲜明的校内外体育竞赛,调动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以适应现阶段大学生学习兴趣、身心发展和终身体育的需要.

(5)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主线建立和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的激励与评价机制.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制度保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各高校应该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结果作为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好坏的参考依据,而且每学期定期向上级行政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测试结果,以此作为该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成果体现.其次是要建立健全体现体育教师工作量的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有效促进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最后是要建立合理的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学习评价应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体育成绩考核与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S].中发[2007]7号.

[2]许之屏,等.美国SPARK项目对我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8(11):42-44.

[3]何步文,王世哲,刘万武.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4):20-22.

[4]张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45-147.

[5]段健芝,梁晔,安福秀.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7,14(8):1-4.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体育运动体育教师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呆呆和朵朵(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
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下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西点军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及启示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