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2013-02-15朱海祥
朱海祥
(苏州市职业大学 教育与人文科学系,江苏 苏州 215104)
1 问题的提出
对于课堂教学任务,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理解.顾泠沅认为教学任务作为目的与对象的中介,就具体落实在教学过程中以怎样的内容、通过怎样的方式、达成怎样的水平.也有学者把教学任务等同于目标、目的.国外有学者认为数学教学任务不仅是课本上或教师授课计划中出现的问题,而且是围绕教师和学生组织和实施那些问题所进行的课堂活动.我们接下来的讨论主要围绕问题和活动的组织、实施来分析课堂教学任务.由于对教学任务有不同的观点,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理解上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严重影响教学任务的实施和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学课堂任务的组织和实施,拟从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实施效果的因素着手,发现教学任务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任务教学的方法.
2 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实施的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任务设置是否合理主要是通过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课外测试情况、情感体验等来检验的,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判断教学任务设置的合理性.数学课堂教学任务是由活动组或问题串组成的,在这里我们也把问题串的提出和解决过程看成活动组.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学生注意力集中,与教师配合默契;数学卷子、练习题的难度对自己来说比较不大;能够运用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不是把知识强加给我们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非常想要学习这些内容;熟悉教师课堂中数学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学习数学时不是简单模仿教师的解题步骤;喜欢和同学交流,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学习积极主动,能够体验数学学习和成功的喜悦.
从上面的这些外在体现形式可以看出,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实施效果受到下面几种因素的影响:任务的情境创设、任务的层次结构、思想方法的外在体现、活动的交流方式、数学应用和活动开展的环境等.六因素表现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实施的效果,围绕六因素提高数学教学任务的外在表现和内涵,可以设置和实施高认知水平的数学课堂教学任务.
3 影响数学课堂任务效果的因素
3.1 任务的情境创设
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从不缺乏生活基础,即可从生活中提炼,亦可应用于生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发现适合学生认识新知的日常生活素材.具体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构建: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数学知识的现实价值、数学悬念、数学活动和数学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通过情境的有效创设,可以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能够主动进入教师设定的情景中去,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有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强烈愿望,优化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而这些过程的进行都离不开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认知基础.这样的任务或活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有意义,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中数学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3.2 任务的层次结构
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分解成若干子任务或者子活动,在设计教学任务时,除了要考虑子活动本身的设计之外,还需充分考虑子活动之间的坡度、连贯、衔接等特点,力求过渡自然、思路清晰,能够提供思考和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好的层次结构可以帮助学生保持思维的高度集中,避免学生因活动脱节造成思路混乱;有利于呈现出高认知水平的教学任务,避免低水平的模仿和重复训练;能够根据教师构建的“脚手架”一步步完成整个“教学工程”的任务,避免形成局部效果之和远小于整体教学要求.
良好的层次结构设置通常表现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引入过渡到其它教学部分十分自然;教师上课思路清晰,目的明确;教学活动各部分时间安排合理;教学活动各部分联系比较紧密;学生能从整体上分析问题、表征问题、解决问题.
3.3 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新课标中明确提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显性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对解题的训练,而忽略了对新内容学习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这仅凭多做题是无法实现的,学生往往学得又累又不得法.学生若能够通过子任务或者子活动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把握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就如同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分解成若干子任务一样,教学活动中渗透的思想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学中适当地提炼、总结,使得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充满着数学方法的氛围.特别是注意数学思想方法这一维度的介入和展开,把数学思想方法嵌入日常的教学之中.
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与呈现主要体现为:能够将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联系;学生能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个简单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渗透思想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基本能够独立完成新内容的学习;能够运用学过的方法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学生基本能够独立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能找到多种解题方法,并能进行优化.
3.4 数学交流的机会
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在实施课堂教学任务或活动时,学生会承担相应的角色任务,形成自己的想法,而这些想法的对与错、好与不好需要学习共同体或师生共同体的检验.数学交流的直接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不仅自己会做题,更能分析给同学听,这是思维策略的交流过程;同学间相互交流可以经过比较、反思、选择等过程,初步形成策略最优化,这是自我反思的形成过程.通过师生共同体的交流和反思,优化解题策略,可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数学课堂中的交流方式主要体现为: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启发;针对教师和同学提供的多种解题方法,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教师能够进行详细深入的点评;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相互合作、共同探究学习问题,乐于交流分享成绩;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主动,与教师配合默契;有数学表达的愿望;给学生交流提供充足的时间.
3.5 数学应用的深度
数学在信息时代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课外活动方案的制定、线路的选择、商场打折促销活动、团购返现金、装修设计、体彩中奖等.每一个数学概念或命题都有其特定的实际背景,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应用的深入开展,有利于认识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广泛联系,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更愿意主动学习与之相关的若干子任务或活动.课堂中的数学应用主要表现为:能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寻找其中与数学有关的因素;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能经常接触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觉得数学对其它学科的学习有较大帮助;能从数学现实中主动获取知识.
除此以外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情绪,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增加对学生的期望值,形成教学上的彼此默契,这样才能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解决好教学过程中各个子任务.
4 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启示
高认知水平数学任务主要通过若干个数学活动或问题组成的,其外在总体特点:非常规性、情景性、开放性、引导性、合作性、主动探究性、创新性.为了形成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必须主动寻找任务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分析这些困惑和问题的形成原因,从而发现影响有效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形成的因素,例如:任务的情境创设、任务的层次结构、思想方法的外在体现、活动的交流方式、数学应用和活动开展的环境等.每位教师的问题侧重点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和表现形式,切实提高教师对任务教学的理解和应用,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顾泠沅.教学任务的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10):5-12.
[2]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张奠宙,郑振初.“四基”数学模块教学的构建——兼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5):16-19.
[4]袁志玲,陆书环.高认知水平数学教学任务的特征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6,15(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