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对策
2013-02-15李蕊爱李嘉伟
李蕊爱,李嘉伟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加强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对策
李蕊爱,李嘉伟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教学体系的创新,即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学科逻辑体系为辅,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互相促进的课程体系。高校的教学目标是在向学生传授较为高深、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包括学习、实践和创新机会。加强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途径主要有: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课程综合实验与高年级专业综合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学专业;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各高等学校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会计学专业本身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强的特征,要达到《纲要》所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也就是说,在传授较为高深、系统的学科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给学生创造与提供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包括学习、实践和创新机会。不仅仅是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而且要提供思考的内容,以使学生真正能够在学习中加强感性认识,确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完善会计学实践性教学体系
(一)课程理论教学
课程理论教学是教师借助教室,根据学校的教学规划、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所进行的教学活动,以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可以掌握某一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及体系,对所学知识形成理性的思维认识。
(二)会计实践性教学
会计实践性教学是为配合理论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内容,可以按照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
(三)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践教学环节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必修的教学环节,在课程和专业学习中有重要地位。实践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对会计实践的认知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好地学习会计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进行人才培养,尽管有关方面一直强调“高等教育机构必须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并且要为社会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项高校所具有的功能中,无疑“人才培养”才是真正的核心。高校会计学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会计实务人员,另一种是会计理论研究人员。对于大部分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之后主要从事会计实务工作。因此,为培养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有必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基础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按照会计核算的基本环节设计单项实验,随理论课程进度以课程作业形式来进行,待其课程全部完成后,再进行会计核算基本环节全部内容相互衔接的综合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可以按照会计核算的实际岗位设计单项实验,同样随理论课程进度以课程作业形式来进行,待其理论课程内容全部结束后,再以某企业一定时期的全部业务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课程理论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习(见习)以及毕业论文(或设计)等来进行或完成会计实践性教学。
二、课程综合实验与专业综合实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课程综合实验
课程综合实验是指该课程理论内容学习结束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课程理论内容进行的仿真性实验,这样能让学生比较系统性地掌握核算方法和各会计核算岗位的业务内容,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对该门课程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核算技能。《基础会计实验》可以某食品业或煤炭业企业的业务为背景,进行仿真性会计核算操作,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会计核算的各基本环节,即包括设置账簿、取得或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复式记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会计循环。《中级财务会计实验》可根据会计工作各岗位设置实验项目,包括筹资核算、往来款项核算、金融资产核算、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收入核算、费用核算、利润核算、所得税费用核算、财务报表等。同时,将成本计算融合在相应的核算内容中,要求学生完整地掌握某一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全部业务的会计处理知识,培养学生的成本计算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政策选择能力等。
(二)专业综合实验
专业综合实验是让大四学生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在ERP中心模拟一个企业(一般以制造业为背景)一定时期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从设置财务部门机构、配备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定,到处理经济业务、编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等,这些都要求学生使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在课程单项实验与课程综合实验中积累的各种实际操作技能与经验来完成。该项实验由于内容更广泛,因此更系统、更有深度。
专业综合实验的具体做法。以典型的制造业企业为背景,以企业创办开始起的连续几个季度(可以是四季或六季)的经营为对象,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财务预算、业务核算、财务决策和报表分析。具体实验内容包括:编制企业财务预算;做财务决策;进行财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进行成本计算;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财务分析;企业绩效评价。学生在该项实验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任务,最后独立进行决策、核算和分析评价。要求分析与判断企业的筹资方式是否恰当,筹资额度确定的是否恰当,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否符合企业的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所计算的产品成本是否正确,判断企业现金流量的获取、形成是否正常,计算的经营成果是否正确。还要再根据所给定的账簿报表资料,识别其数据的真实性程度,并且根据给出的假定条件,判断分析企业的筹资方式与投资方案的风险高低,并提出控制与降低风险的有效措施,形成有效的报告文件。其培养目标是注重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等综合能力,而不是核算技能的提高,以使学生整体把握所模拟企业的账簿资料是否真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辨别能力。
(三)课程综合实验与专业综合实验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会不断的开发新的产品,扩展自己的业务范围和内容,采用新的营销模式,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给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企业未来多变的经营环境与条件,学生必须要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课程综合实验与专业综合实验,在模拟实验的实景中真正体会会计实务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切实体会不断更新理论知识对适应会计事务变化的重要性。学校应当多方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选择适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综合实验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教学不仅要领会会计基本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为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进行思考与研究。所以,高校的会计实践性教学不仅仅是要求学生充分理解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也不仅仅是要在会计基本理论学习之后对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有一个感性认识,而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出能尽快上岗的会计实用人才,充分地、尽可能地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校与社会的距离。
参加专业综合实验的学生已经修完全部的基础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在将近四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在各种会计实验、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所以,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会计理论研究与企业会计实务的新项目、新问题,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性项目研究,全面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学》、《报表分析》等课程后,借助于实习、实训环节,研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以来,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如果只注重课程综合实验而不注重专业综合实验,学生只知道死记账、记死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将课程综合实验与专业综合实验相互结合后,学生能够意识到作为一名从业会计必须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在即将毕业之前,会对专业综合实验投入极大的兴趣和精力,进而提升学生会计实务的处理、会计政策的选择、假账的识别等职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不同的环境与岗位,尽快地进入工作角色。
三、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培养单位(学校)与用人单位(企业)签订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及管理,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组织学生就业,以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的教育方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社会普遍公认的促进校企合作的一条有效路径。为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效果,必须事先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定人才培养数量及标准,规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双方约定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等。“订单式”可分为“直接订单”、“间接订单”两种大的类型,又可细分为“与中介机构订单”、“与中间企业订单”、“学前订单”、“学中订单”以及“毕业季订单”五种,具体环节包括:达成订单;招录学生;实施培养;上岗考核;岗后关注。政府相关部门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是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运行的保证与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企业和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主导作用和能动作用。
(二)创新学习能力的特征
创新能力是人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组成中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科学的不断发展,要求人的创新能力越来越高,而且它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学习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有:与学生构建合作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悬念环境,开导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案例,扩大学生对专业的理解;抓住社会管理的热点、难点案例进行调查和分析,让学生对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以及企业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充分的交流,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实用技能型的转化。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不仅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增强其对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的特征,主要有六个方面:(1)善于联想、求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2)善于观察并提出疑问的能力;(3)善于独辟蹊径,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标新立意,明确目的的能力;(5)善于思维,进行实践和实践操作的能力;(6)善于操控整个过程与全部局面的能力。
(三)创新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创新学习就是要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借助各种机会,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多种信息,并以可以利用的信息为基础做出判断、分析,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实际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经常会促使学生去思索、去分析。例如,学生应该能够分析《企业会计准则》存在哪些不足?对照发达国家的企业会计准则,如何科学制定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所以,在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时,学校应当结合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毕业后直接就能到企业上岗就业。学校应该随时了解掌握企业发展对会计人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情况,分析会计人才市场的情况变化。坚持开放式办学,走进企业,走出校门,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聘请有经验的会计师、会计主管人员走入校门,为高年级的会计专业学生讲授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会计报表分析等课程。同时,学生借此会进一步体会到会计作为企业经营活动中与外界打交道的商业语言,必须适应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的需要,但又必须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等规范的要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四)创新人才模式的关键环节
学生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真谛。因此,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就成为创新人才模式的关键环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借助实际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将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才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高等财经院校不仅要建设好、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更重要的是要创新实验室;不仅要建设好、利用好现有的ERP等实验中心,并且更要尽可能地加大向学生的开放力度,增加为学生开放的时间,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提供各方面的便利,同时,要利用各种资源、条件,积极主动地去建立、落实、打造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五)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保证自己有足够的实践经验,才能带领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传授渗透实际的内容。在实践性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更离不开教师较高的实践能力水平。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条件时,也要有计划地为教师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应该打破教学常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成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学生都会带着问题来学习的氛围。会计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每堂课中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载体和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与感知,加深对所学会计知识的理解。由于经济技术、其他环境条件的发展变化会对会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相对于其他专业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经营趋势。所以,对培养本科应用型会计人才来说,最关键的环节就是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提升会计教师本身的实践能力是保证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之一。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2]贺茂清.WTO与中国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万韬略.培训对中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性[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4]郭强华,涂江红.师生观念大碰撞:会计教育改革[J].财务与会计,2002(11):68-71.
[5]阎达五,王化成.面向21世纪会计学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J].会计研究,1998(9):9-11.
[6]王晓东,田利军,高建立.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现代会计学构建[J].财会通讯,2009(6):3-6.
[7]王金梅,郑培超.浅谈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素质教育论坛,2010(7):2-3.
[8]郑南宁.传承大学创新文化,丰富提升教育内涵[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48-50.
[9]王洪才.大学创新性教学的本质与实质策略[J].中国高等教育,2012(12):13-15.
[责任编辑:秦兴俊]
Strategies on Strengthening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for Accounting Major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LI Rui-ai,LI Jia-wei
(School of Accounting,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The key to innova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is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echanism,i.e.,forming a curricular system that combines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with disciplinary theoretic teaching with a focus on ability cultivation and supported by disciplinary logical systems.In teaching profound disciplinary theories in a systematic manner,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should also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sufficient opportunities of learning,practice,and innovation.The strategies on strengthening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for accounting majors are as follows∶Combining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courses with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mechanism;Combining comprehensive tests of courses with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so as to promote th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start-up abilities;universities and companies should cooperate to draw up talent cultivation plans to explore the“order-oriented”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ccountingmajors;teachingmethod;practice teaching
G642.4
A
2095-106X(2013)01-0040-04
2013-01-20
本文系山西省软科学基金项目“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性教学改革案例分析及创新研究”(2011041055-01)、2012年山西省教育厅教改科研课题“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晋教高[201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李蕊爱(1963-),女,山西平遥人,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是会计理论与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