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折装”辨析

2013-02-15侯富芳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江苏淮安2233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册页佛经装帧

●侯富芳(淮阴师范学院 图书馆,江苏 淮安 223300)

“经折装”是中国古代图书装帧史上一种极为特殊的装帧形制。由于相关记载的缺失和实物的罕见,对它的认识一直比较含混。本文欲对经折装的相关问题试作辨析。

1 学界对“经折装”的认识回顾

《中国图书史和图书馆史》记载:“‘经折装’又称‘梵夹装’。唐末人们仿效贝叶经的装帧方法,将卷子向左右一反一正地反复折叠成长方形的折子,再在前后分别加上两块硬纸片作为保护书籍的封面和封底。封面通常是厚纸,或者裱上一层布帛或彩纸。经折装比卷抽装前进了一步”。[1]李致忠先生在其《古书版本鉴定》《简明中国书史》《古代版印通论》等著作中指出:“就迄今的研究所知,中国古代书籍的具体装订形式或形制,先后流行过简策、帛书卷子装、纸书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梵夹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等10种形式。”在《古书版本学概论》一书中,李先生明确指出:“经折装的出现,完全是针对卷子装卷舒不便的弊病而发生的。”洪湛侯先生亦认为“隋唐时期……这种从改变佛经卷子装而成为互相连续的经折装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书籍的装帧体式,完成了从卷子装向册页装的转变”。[2]97《辞海》解释为:“图书装订名称。将长幅纸卷一正一反地折叠成长方形的折子,首叶和末叶用书面粘连,称为‘折本’,佛家经典多用此形式。卷轴装展开和卷起时都较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此为古代书籍装订形式由卷轴型向册页型演变的过渡形式”。《中国出版百科全书》所载:“是由卷轴装书籍向册页式书籍的过渡形式”。

上述种种证明:长期以来,学界把“经折装”这一装帧形制定位为卷轴装向册页装的过渡形式。在历史顺序上是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并且将它和其他几种主要的古籍装帧形制置以同等的地位。然而通过考察,我们认为:经折装并不是卷轴装向册页装的过渡形式,这种装帧形制也不能和卷轴装、蝴蝶装等古籍的装帧形制一样,在中国古籍的装帧史上占有同等之地位。

2 关于经折装的两个疑问

作为古籍的一种装帧形制,“经折装”一词的来历已经无法查考。但产生于明代的《水浒传》中已见“经折儿”一词。该书第十八回“只见何清去身边招文袋内摸出一个经折儿来”。[3]对此,《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词典》解释为“旧时商人用以记事的折叠纸折,其形式与折装的小本佛经相似,故有此称”。[4]《学生实用<水浒传>辞典》则解释为“经折儿:古人用作记事的一种册子。因它的形状与折装的小本佛经相似,故名”。[5]我认为后一种解释将主语由“商人”扩展为“古人”应该更加合乎实际。这两个解释中也透出另一种信息,那就是经折装最早一定是先从佛经开始的。

2.1 采用经折装的古文献都是古籍吗?

关于“古籍”的概念,诚如徐忆农先生《什么是古籍》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学术界并未取得一致认识”。[6]古典文献学家黄永年先生在其《古籍版本学》中指出:“书籍者,是编写了供人们读或供人们查询的。其他用文字写下来的东西,如契约、信札、日记、歌词、讲话记录,等等,只能归之为文件或档案,不能称为书。”我们认为这句话对我们认识古代文献和古籍的区别帮助甚大。据此,我们以为古典文献包含古籍,但古籍一定是书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让我们更客观地认识经折装。

无论中国古典文献学还是图书文化史的研究者,在举述“经折装”在古籍装帧上的应用情况时,列举的不外宗教典籍(佛经、道藏等)、字书、碑帖裱本、奏折等。

(1)佛经。佛经只是一种特殊的古籍,经折装起源于佛经,在佛经中的应用也最广。洪湛侯先生说:“佛教徒们甚至认为若非此装,不足以昭崇敬。敦煌所出《入楞伽经疏》为唐代经折本。宋代以后雕印的大藏经,除北宋初年在四川开雕的《开宝藏》、金大定年间在山西开雕的《赵城藏》仍采用卷子装外,其他如《崇宁万寿大藏》 《思溪圆觉藏》 《普宁藏》、明代《南藏》 《北藏》、清代《龙藏》都是典型的经折装。”[2]97传世的佛经中无论单经或者大藏经,从宋代到清代,很多使用了经折装。这也可以从《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所著录的大量经折装古籍是宗教单经或大藏经得到佐证。

(2)字书、类书。在经折装、旋风装和梵夹装还未被学界充分认识的时候,人们把一些旋风装或梵夹装的字书和类书当成经折装。起源可能是北宋欧阳修《归田录》中的一段话:“叶子格者,自唐中世以后有之,说者云:因人有姓叶号叶子青者撰此格,因以为名。此说非也。唐人藏书,皆作卷轴,其后有叶子,其制似今策子。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如吴彩鸾《唐韵》、李郃《彩选》之类是也。”[7]但是后来,随着认识的加深,三者被区分开来,所以旋风装和梵夹装的一些字书和类书已经不能被当作经折装来讨论了。

(3)碑帖裱本。古代的碑帖裱本不是书籍。流传至今的,可以当作古代文献的一种。但是把为了方便使用和保存而用经折装形式装帧的碑帖裱本当作古籍中经折装的例子,以扩大经折装使用范围的说法则不一定合适。

(4)奏折。奏折和古代的文书档案一样,也不能算作古籍,而只能是古文献的一种。这种相当于现在的公文,为了使用方便,采用经折装的形式,我们显然也不能把它当成用经折装形式装帧的古籍。

(5)医书。马继兴先生在《中医文献学》中指出:“在医书中的经折装多见于石刻拓本托裱的书。如明隆庆六年拓本的《千金宝要》。”目前各种医学书目中,仅见马先生此书所举此例使用经折装。

通过上面举述,使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经折装这一装帧形制,从它产生之后的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古籍装帧的运用实践中,并没有在四部类的古籍中大量或者作为主体使用。所以研究者们能举述的例子才少之又少。

2.2 经折装是卷轴装向册页装的过渡形式吗?

在中国古籍的装帧史上,经折装究竟应该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它果真如学界普遍所认为的那样是卷轴装向册页装的过渡形式吗?

2.2.1 理论考察

正如我们已经认识到的那样,中国古代的各种书籍装帧新形式的产生,和当时书籍的制作方法和材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唐代以前,在经折装这种装帧形制出现之前,在印刷术尚未发明之前,书籍的产生主要是靠人们写和抄。写是创作,抄是学习和保存。另外,还有一种有抄有写的“抄撰”。[8]100这种以写和抄为主的书籍产生的方式又决定了当时书籍的装帧形制。在造纸术产生以后,由于是写和抄,一卷书的大小就可以不再受纸张大小和长短的限制。所以卷轴装就成为写抄时期中国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制。这一点,李致忠先生在其著作中也一再予以肯定和说明。如在《古书版本鉴定》中指出“到唐代为止,最盛行的书籍装帧形式仍然是卷轴装”。并且在当时连佛经也是这种装帧形式。这说明佛经作为一种特殊的书籍,最初也采用了当时最通用的卷轴装形式。只是到后来才部分地演变成经折装。从而经折装可能是因为佛教徒特殊的诵读方式和使用方式的需要,才从最常见的装帧形式采取了变通,并且从此成为佛经这一特殊古籍的特有的装帧形式。这也就是传世不多的宋代古籍中,只有子部类佛经(如《崇宁藏》等)采取了经折装的形式,而其他经、史、子、集四部类其他册页书籍则使用蝴蝶装或者包背装及线装的原因。另外,如果我们说经折装是卷轴装向册页装的过渡形式,从时代上看,唐代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是卷轴装,经过短暂的五代到宋代,从传世的书籍装帧样式看,除了佛经,几乎没有其他类的图书使用这种装帧形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佛经都运用经折装。因而从历史时代上,我们也找不到一个属于经折装“盛行”或成为“主流”的历史时代。所以,不仅在抄写时代,就是在雕板印刷术发明以后,经折装这一装帧形制也还是主要在宗教经典如佛经中使用,也就容易理解了。

2.2.2 实践考察

古籍图录所著录的存世的经折装古籍。(1)《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本图录收录了大量的经折装珍贵古籍,经统计共有129部,其中佛教经典109部,占84.5%。这对经折装广泛地使用于宗教经典提供了证明。(2)《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9]著录的五种经折装古籍:①《崇宁藏》(长阿含经卷第五);②《妙法莲华经》(七卷);③《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存七十九卷);④ 庄有恭奏折(满汉文);⑤《药师佛八如来来坛场经》(藏文)。(3)《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10]著录的一种经折装古籍:《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二卷)。

文献称引的经折装古籍。(1)李致忠《古书版本学概论》称引二种:① 钱存训《中国古代书史》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5)、唐代《入楞伽经疏》;②斯坦因《敦煌取书录》所描述五代乾祐二年(公元949年)印本经折装佛经。(2)《插图本中国图书史》[11]所引同上。(3)《中国典籍史》[12]所引同上。 (4)《校雠广义·版本编》[13]称引二种:① 钱存训《中国古代书史》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1975)、唐代《入楞伽经疏》;② 昌彼得《版本目录学论丛》:《唐代图书形制的演变》中所举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及美国学者卡特所谈到的“一部刻印简陋的小佛经”。

可见,学者们引述的古代书籍使用了经折装的,也只有佛经。中国古代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的图书中,经折装只在子部的一个小类中得到部分使用;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的书籍中如此鲜见的经折装这种特殊的装帧形制,能把它当作卷轴装向册页装的过渡形式吗?能将它置于和卷轴装、蝴蝶装等其他古籍装帧形制一样的历史地位吗?显然不能。李致忠先生在其《简明中国古代书籍史》中指出:“五代以后,雕印佛、道两家的单经、大藏,采用经折装的比比皆是。”这句话其实正是我们所认为的经折装只是在宗教经典中得到运用这一结论的注脚。李先生紧接着说:“可见在中国古代典籍的装帧形制中,经折装流行的时间是很长的,也是很普遍的。”但在举例时却只能举出“碑帖裱本”、“奏折”及旧中国童蒙练字用的“白折子”三种。此三种充其量只可算作古代文献,而非古籍,已如前论。

另一个明证是敦煌文献。目前学术界已经较普遍地承认敦煌文献基本上反映了公元4世纪至9世纪古代中国图书的基本面貌,当然也包括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但是敦煌文献中绝大多数的古籍文献均采用卷轴装,所以敦煌文献又被称作“敦煌卷子”。经折装的文献在整个敦煌文献中所占比例是小之又小。这充分说明:在公元4~9世纪,中国古籍的主要的、通行的装帧形制一直是卷轴装。这一点亦有《大唐六典》、宋代欧阳修《归田诗话》、元代吾衍《闲居录》、明代高士奇《天禄识余》等相关记载为证,因人所周知,兹不赘述。

3 结论

综上,笔者认为,经折装起源于佛经,主要应用于佛教典籍。它并不是中国古籍装帧形制由卷轴装发展到册页装的过渡形式,而只是以佛经为主的宗教典籍的一种特殊的装帧形制。

[1] 谢灼华.中国图书史和图书馆史[M].武汉: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84:81.

[2]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97.

[3] 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M].李永祜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8:213.

[4] 霍松林.中国古典小说六大名著鉴赏词典[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20.

[5] 许振东.学生实用水浒传辞典[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115.

[6] 徐忆农.什么是古籍[J].图书馆学刊,2008(1):7-9.

[7]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李逸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1:1937.

[8] 陈传万.魏晋南北朝图书业与文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100.

[9] 任继愈.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珍品图录[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10] 吴希贤.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M].北京:中国书店,2003:59.

[11] 肖东发,杨虎.插图本中国图书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7.

[12] 李致忠,等.中国典籍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73.

[13] 程千帆,徐有富.校雠广义·版本编[M].济南:齐鲁书社,1991:78-79.

猜你喜欢

册页佛经装帧
册页·即兴
天台册页(组诗)
协通论视佛经一例
延庆巨变册页
王来文作品
佛经音义同形字辑释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获奖作品集(2007—2013共3册)
基于线性视觉流程的出版装帧应用研究
书籍装帧配色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