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阅读概念辨析及其类型特征

2013-02-15姜洪伟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93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3年9期
关键词:阅读器离线概念

●姜洪伟(上海理工大学 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93)

本文着力点在于阐明数字阅读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厘清各个概念之间的界限与区别,指出相对应的英文概念以供参考,并对其类型特征作初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1 “数字阅读”概念与类型划分

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相关概念的使用来看,笔者认为“数字阅读”是最合适、完整的概念,其类型包括“在线阅读”和“离线阅读”两类。

1.1 “数字阅读”的定义

数字阅读:指阅读的数字化,即使用数字设备阅读以语言符号为主的数字文本内容。其相对应的英文为Digital Reading。该定义包含三个要点。(1)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唯一区别是数字化,而阅读的本质不变。什么是阅读呢?“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1]传统阅读从印刷或书写符号中取得意义,数字阅读从数字符号中取得意义,仅此而已。(2)数字文本内容,指呈现为数字方式的以语言符号为主的文本。有些使用者试图把视频、照片等也囊括进数字阅读的范畴,是不妥当的,那就把“阅读”的内涵无限扩大了。(3)数字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目前已出现的数字设备。

有学者认为,“数字媒体阅读是指以电子介质主要包括计算机、电子书阅读器和手机等为显示介质,以多媒体文本为阅读载体,以二进制数码形式存储、传播,并可通过数字媒体显示的虚拟化阅读方式”。[2]而笔者认为,这里强调“多媒体文本为阅读载体”,把阅读的内涵缩小了。某咨询公司在《2011~2012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定义:“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1)阅读对象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电子书、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2)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载体、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3]这里将“数码照片”纳入阅读,又把阅读的内涵扩大了;“网页”的提法也过于笼统。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百科也采用该定义,可见流行度比较高。

1.2 “数字阅读”的同义概念辨析

目前,人们对数字阅读概念的使用尚未形成共识。日常生活或学术讨论中所使用的相关或替代性概念很多,如网络阅读、电子阅读、数字化阅读等,有时会让人产生混乱。这里先辨析三个同义概念。

(1)屏幕阅读 (Screen Reading或 Onscreen Reading)。由于数字阅读终端必须通过屏幕显示,而屏幕和纸张相对,也显得非常明确简洁,所以该概念在中文和英文世界都较为流行。(2)数字化阅读。更强调阅读行为从内容到媒介都数字化的一个动态过程,但“化”字正逐渐被受众省略。无英文对应。(3)电子阅读(Electronic Reading)。这是一个早期概念,笼统地指使用电子产品进行的非纸质阅读。由于不如“数字阅读”更确切,这一概念正逐渐被取代。

1.3 “数字阅读”的子概念类型

“阅读”作为属概念,以“载体”为标准,包括如下子概念:数字阅读、纸质阅读(Paper Reading)、龟甲/羊皮/金石竹帛阅读等。其中,纸质阅读又包括印刷阅读(Print Reading)和手写阅读。

“数字阅读”作为属概念,笔者以“在线状态”为标准,划分为在线阅读(Online Reading)、离线阅读(Offline Reading)两个子概念。

科学谋划 统筹安排 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刘伟平(24.60)

在线阅读:使用数字设备、必须接入互联网才能进行的数字内容阅读。离线阅读:使用数字设备、离线状态下能够进行的数字内容阅读。这两个名词已经存在并使用着,但没有作为一组并列概念得到研究者重视。此前,有学者提到过近似的概念表达:“数字化阅读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实时在线阅读,一种是下载离线阅读。下载离线阅读是指将网络资源下载到另一种载体上,断开网络连接后再进行阅读。”[4]这里明确提到两种形式,但没有将其作为数字阅读的基本形态加以论证。另外,“离线阅读”不仅包括“下载离线阅读”,它可以包括多种离线内容,比如阅读器内置的电子书、光盘等。

以在线状态为标准来划分,其优越性有两方面:(1)严密简明,可以完整地将包罗万象的数字阅读一分为二,将各种设备、各种内容、各种阅读状态简明地进行分类,既无遗漏,也互不交叉;(2)突出特征,从影响阅读效果的各种因素考虑,在线状态应当是影响最大的一种因素,数字设备的影响尚在其次。因此采用对阅读最具影响的特征作为分类标准,有利于研究结论的获得。

这里需要辨析一个概念:“网络阅读”(Network Reading或Reading On Internet)。它与“在线阅读”同义,但它出现较早,而且,基本上作为“数字阅读”的代名词被使用。后来随着电子阅读器等离线设备迅速拓展了数字阅读的范围,“网络阅读”的概念已经不能涵盖所有现象了。当我们谈论数字阅读时,如果仅仅着眼于网络阅读,势必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由于“网络阅读”仅仅是“数字阅读”的一个类别,而且没有出现并列子概念,因此在研究中采用“在线/离线阅读”这一组子概念,比采用“网络阅读”更严谨和方便。

2 数字阅读其他相关概念辨析

诸多概念,来源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或命名方式,它们各有各的使用范围。下文对使用频繁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其分类标准或命名方式。

2.1 手机阅读:以数字设备命名

顾名思义,手机阅读首先指在手机上进行的阅读;其次,从运营商的角度,其他手持式终端只要能够阅读手机内容,也纳入手机阅读的范畴,比如在Pad上阅读。但是,随着3G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功能接近于电脑,“手机阅读”的商业内涵和专属意义也就被淡化了。运营商可以从流量、盈利等角度来使用这个概念,而进行阅读研究则需注意到它的泛化现象。

以设备命名的方式,不适合作为分类标准,譬如,我们很难把“电脑阅读”、“Pad阅读”作为手机阅读的并列概念。它只能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而存在。随着各种数字设备功能的相互通约,设备本身对阅读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微弱。

2.2 移动阅读:以设备可移动性命名

移动阅读指读者使用手机、Pad、电子阅读器等移动性强的便携式数字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阅读。目前除电脑(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需要固定位置之外,其他数字设备都具有便携性、移动性,由此带来了移动阅读的风靡。

该概念以“设备可移动性”来命名,理论上可以作为一种分类方式,将数字阅读一分为二:“移动阅读”和“非移动阅读”,但后者一来拗口,二来没有必要,所以目前也没出现这个提法。“移动阅读”从内涵上可以覆盖“手机阅读”的概念,未来或可取而代之。

2.3 电子书阅读:以内容和设备命名

电子书阅读的含义包括两种,一是指在电脑或手机等设备上在线或下载进行阅读的电子书(E-book),包括txt、word等多种格式。二是专指用电子书阅读器(E-reader)进行的阅读。随着Kindle等各类阅读器的风行,第二种意义上的电子书阅读渐成主导。

前几年电子书阅读器不能上互联网时,其阅读内容是孤立而完整的,所以很方便观察与统计。随着阅读器能够上网,那么,其与“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概念在内容上便产生了重叠。

由上述分析可见,无论以设备、内容、还是移动性来命名,都很容易在内涵上造成交叉缠绕,所以只能在约定俗成的范围内使用,不适合作为研究整个数字阅读的概念基础。

3 在线阅读、离线阅读的特征

3.1 阅读内容

因为在线状态不同,二者能够阅读的内容也有明显区别。在线阅读以网页为主,包括新闻、资讯、信息检索、网络文学、论坛、博客、微博等,多为信息性资料。这些内容固然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来保存,但读者习惯上会在线阅读。离线阅读一般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杂志和报纸、学术论文、教学材料、儿童读物等,多为长篇文档。

概而言之,二者主要特征,一为信息性读物,一为知识性读物。当然这个划分并不绝对,只能说大体如此。互联网兴起之初,浏览网页为主的在线阅读构成数字阅读内容的主导;近几年随着各类数字媒介的涌现,大量离线数字读物开始走入阅读世界,所以关注离线阅读乃题中应有之义。

3.2 文本呈现形式

数字文本形式主要有两种: (1)普通文本(Text)。由文字和图片构成,可以视为纸质文本的数字化。它是静态的、线性的、孤立的、内向的文本。(2)超文本(Hypertext)。它是美国学者纳乐逊(Ted Nelson)1965年自造的新词,指采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超文本”将文本变为具有无限延伸、扩展可能的立体文本,构成了一个杂乱的信息网。同时,它可以添加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使文本具有多媒体效果。与普通文本相比,它是动态的、立体的、开放的、外向的文本。

由于超文本链接常常指向网络位置,离线阅读不能使用含有网络链接的超文本,而更多地阅读静态普通文本。这就决定了在线/离线的区别:在线阅读拥有无限丰富的超文本,这也正是它的迷人之处;离线则主要为静态的线性的阅读。所以,超文本阅读的利与弊,也就决定了在线、离线阅读的不同效果。

3.3 阅读方式

在线阅读常以浏览、泛读为主,追求最快最多地获取信息,而很少进行深入思考。阅读方式具有社会化和娱乐化倾向,“电子阅读行为将更加体现社会化的特征,社交元素将进一步融入电子阅读内容,读者与读者之间、与作者以及发行方之间的联系互动将更加方便密切。随之,游戏化机制(Gamification)也将被更多地引入到电子阅读和学习中,通过获得积分、勋章、荣誉以及完成任务等游戏机制在阅读学习活动中的移植,使读者或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更即时的反馈”。[5]

相对来说,离线阅读方式保留了印刷文本阅读的某些特质,比如精读、慢速、通过钻研深思获取知识。当然,一些多媒体文本也开始追求娱乐化效果,但与在线阅读内容相比,其娱乐化程度还存在明显区别。另外,娱乐化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合适的、利于阅读的,还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3.4 阅读环境

在线阅读使读者身处一个纷扰的网络交际环境之中,聊天、游戏、各类信息、弹出窗口……犹如置身闹市,读者随时面临种种诱惑和干扰,阅读随时可以被打断。离线阅读,则是安静、孤独的,适于沉思默想、聚精会神的,它与印刷文本所营造的环境没有明显区别。

[1] 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教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 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89-91.

[2] 叶凤云.数字媒体阅读受众行为模式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8):23-26.

[3] 艾瑞公司.2011—2012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 [EB/OL].[2012-04-19].http://report.iresearch.cn/1684.html.

[4] 仲明.数字化阅读对学术研究的正负效应[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0):6-9.

[5] 张浩,等.电子阅读方式分类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9):31-35.

猜你喜欢

阅读器离线概念
基于反向权重的阅读器防碰撞算法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异步电机离线参数辨识方法
The Magna Carta
浅谈ATC离线基础数据的准备
Winner Takes All
幾樣概念店
FTGS轨道电路离线测试平台开发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离线富集-HPLC法同时测定氨咖黄敏胶囊中5种合成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