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老边区农家书屋为例
2013-02-15董恩娜
董恩娜
(营口市老边区图书馆,辽宁 营口 115005)
董恩娜 女,1972年生,馆员。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农家书屋是各级各类图书馆中直接面向农村,为农民服务、为农村的经济与文化服务的前沿阵地。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1 农家书屋的现状
以老边区农家书屋建设为例,目前老边区共有4个乡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分别是路南镇、柳树镇、边城镇、二道镇,城东和老边两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共有60个行政村,5个社区。2010年底,老边区60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已经达到全覆盖,60个行政村全部建有农家书屋。现对农民开放的有8家:①路南镇的大兴村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面积20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40余个,管理人员兼职;路南镇的老爷庙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面积20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60余个,管理人员兼职;路南镇的大水塘村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面积15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20余个,管理人员兼职。②边城镇的老边村农家书屋,藏书6000余册,期刊50余种,面积8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15个,管理人员兼职。③柳树镇的太平村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面积10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40余个,管理人员兼职;柳树镇的小平山村农家书屋,藏书1500册,面积8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20余个,管理人员兼职。④城东办事处二村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面积5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40余个,管理人员兼职。⑤二道镇的二道村农家书屋,藏书4000余册,占地200多平方米,阅览座席90余个,管理人员兼职。以上8个村的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都可以保证在16小时以上。其余52个村的农家书屋都因各种原因没有对外开放。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老边区农家书屋的现状,现有行政村的所有农家书屋100%无专业人员管理,对农民开放时间有限,农家书屋的流通和利用率有待提高。
2 农家书屋服务滞后的原因
2.1 经济因素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但这个发展具有相对性,又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农村经济不富裕,图书室建设就无保障;经济发展有差异,图书室建设就不平衡。近两年来国家新闻出版署启动的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使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图书室建设基本达到了全覆盖,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工程。要想使这项工程为老百姓服务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难题。老边区大部分农家书屋都验收合格,极少数农家书屋的内部设施条件也不错,但用房分散在村委会大院内,和村委会办公室设在一起,农民群众不太可能进去参与活动,逐步蜕变为藏书室,只收藏不流通,丧失了作为基础图书室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2.2 领导因素
领导重视程度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关键,理论上讲农家书屋的职能与作用决定了它的地位。但是现实生活中“长官意志”仍然发挥决定性作用。地方领导认识水平、重视程度影响农家书屋的社会地位及作用的发挥。造成这种认识上差异的原因,一是认为经济是硬指标,文化是软任务,只需抓经济;二是对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追逐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缺少长期发展的思想,许多领导过分强调农家书屋的依附性,只看重创建农家书屋需要人、财、物,而看轻了农家书屋的社会作用,加之农家书屋建设需持续性投资,需要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不像商业投资那样容易出成果、出效益,所以总是被忽视。
2.3 人员因素
目前农家书屋没有专职管理人员,这些人身兼数职,专业知识缺乏,主要精力用不到农家书屋上,不能保证正常开馆,更谈不上深化服务、提高效率。服务方式没有创新,仍是等客上门,缺乏主动性,未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农村经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因而也难以提高基层领导对农家书屋的认识,难以激发村民利用农家书屋的意识和热情。
3 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管理体制的改变
当前要管理好农家书屋,首先必须改变现有管理体制,将乡镇从农家书屋管理中分离出来,以发展文化产业的形式,由县、区图书馆直接负责。如果由县、区图书馆管理就很有优势,比如县、区图书馆开展的活动可以延伸到各村定期巡回举行,举办讲座、展览、送书、培训、征文等活动,既拓宽了县区图书馆的服务面又节省了各村的有限资源,不用牵涉乡镇及各村的精力,何乐而不为呢?
这样做是合理可行的。其合理性在于农家书屋的作用、职能、业务流程与县、区图书馆相同,农家书屋是农民的需要和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公共图书馆在广大农村的延伸,只有将它归属于县、区图书馆统一管理,才能规范化、合理化,在本区域内实现真正意义的“总分馆制”,达到资源共享。“总分馆制”是以县、区图书馆为中心,以各村农家书屋为流通点,实行本区域内的总分馆制。在2000年,香港的公共图书馆就在同一区域内按总分馆建制,现在的美国图书馆也是这一模式,如美国纽约图书馆下设26个分馆。总分馆制是发达国家公共图书馆的一大特色,它实际上是通过人、财、物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合力组建一个图书馆服务网络。列宁早在十月革命以前就提出建立图书馆网的思想。他认为“只有建立统一的图书馆网”,才能克服“残余的破坏现象、混乱现象、可笑的本位主义”。从发展的眼光看,在乡镇村实行分馆制是方向和主流。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
经费是图书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现阶段农家书屋的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为主、社会为辅的原则。农家书屋的性质属于公益事业,是政府行为,政府有权支配资金流向,也有引导人民办图书馆的义务和能力。要加强文化事业的投入,特别是农村文化的投入。一是县、区财政拨出专款,支持农家书屋建设,最大限度地让农民感受到平等的读书权益;二是由县、区政府出面,建立农家书屋建设基金,广泛号召城市居民、机构、企事业单位进行捐款集资;三是通过接受名人、海外华侨及企业资助等方式为农家书屋筹集资金。农家书屋代表农民读者的利益,县、区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好这笔资金,做到专款专用,针对需要扶持的农家书屋,一次或几次购进适合农民需要的图书、设备,作为发展基础。
3.3 改变服务方式
改变服务方式是发展农家书屋的重要途径,农家书屋必须改变购书、藏书、借书的服务模式。首先在购买图书之前应做好调查,了解读者最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针对这些信息需求来购买图书资料,真正做到“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例如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是其主要内容。所以有关农产品、深加工、农业经济调整等问题的信息是他们最关注的。图书的购进要根据这些需求来进行,以向农民提供实用信息,提高他们的知识文化素质与技能,拓宽他们的视野为出发点。其次,适当增加休闲娱乐、服务、医疗保健等对农民有较大吸引力的报刊书籍,也是提高图书质量与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最后,县、区图书馆可以将本图书馆不上架的图书(损坏程度不太严重的)以捐赠的形式或者以低价出售的形式充实到农家书屋,这样县、区图书馆既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益,也节约了旧书处理的麻烦。我们知道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应该有适合他们的书籍形式,因人而宜,找到适合各类人群的文献载体形式。比如农家书屋的主要读者是农民,对图书有着特殊的需求。他们的知识文化素质比较低,普通书籍远远不如音像光盘等对他们有吸引力,所以农家书屋应该考虑这一点,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根据儿童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要经常组织不过于单调乏味的图书动画展览等活动,不仅能增加他们的知识,也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农家书屋要把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农民科技致富,解决农民“看书难”的矛盾作为办馆方向。开展优质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将文献信息传递到农民手中。举办各种培训班,引导农民科学致富,结合“知识工程”广泛开展农民读书活动。在农闲时,将广大农民吸引到农家书屋来,在广大农村形成一股爱学习、爱知识、爱科学的学习热潮,以此扩大农家书屋在农村的影响,提高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工作中的地位。图书馆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服务,离开了读者就没有了生存的价值;另一个是创新,用智慧、技术、专业、诚心为读者服务。读者牵引是服务的唯一目标,服务创新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关键。
4 结语
农家书屋建设和发展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农家书屋建设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家书屋也看到了希望。辽宁省营口地区的“农家书屋”工程,使我们多数村级图书室有了基本的雏形。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农家书屋建设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就一定能够尽快走出困境,进而壮大农家书屋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1]王理.关于欠发达地区村级图书室建设的探讨[J].图书馆学刊,2008(3).
[2]暴巍.乡镇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08(1).
[3]陈心蓉.乡镇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