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2013-02-15陈美华
陈美华
(南京市统计局,江苏 南京 210008)
近年来,在政府扶持、政策利好、全民创业的大氛围下,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南京扎根生存,在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人员就业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向纵深发展,小微企业缺乏创业经验、管理理念落后、开发能力欠缺、设备技术陈旧、银行融资门槛高等一些先天性不足不断显现。因此,客观分析小微企业发展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措施成为当务之急。
一、南京小微企业四大特征凸显优势
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多种经济类型资本的介入,南京小微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数量日益庞大,家底日益丰厚,已成为南京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生力军。
从总量看,随着南京市“三二一”产业分布格局的深化,小微型企业中第三产业在数量占据绝对的优势,占全市小微企业总量的七成以上。截至2011年末,南京小微企业34.64万户(含已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剔除个体工商户全市小微企业数为9.00万户,占全市全部企业数的比重为97.1%;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74.44亿元,占全市全部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6.3%。
从行业看,南京小微企业分布面广,涉及各种所有制形式,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几乎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均有涉及。从实现的主营收入排名情况看,批发业依然独占榜首,零售业位列第三,商业服务排名第五。而主营业务收入排名前十位的行业中,制造业企业占据七个席位。
从结构看,小微企业作为全市创新的一个重要载体,已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生力军。从结构分布看,新材料产业、通用专业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占据重要一席。2011年高新技术行业户数超0.84万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27.69亿元,吸纳人数超6万人。高新技术行业占小微企业单位数的比重仅为9.4%,但其贡献的收入、吸纳的人数占比分别高达25.1%、17.8%。
从贡献看,小微企业对社会的贡献日益凸显,在创造就业机会方面比大中型企业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和蓄水池。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市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数150.21万人。其中,超10万人以上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批发业、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服务业,共计吸纳从业人员39.17万人。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成为各级财政的重要来源,以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成为全市国税、地税的主要贡献力量。
二、制约因素不容忽视
小微企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品种单一、工艺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当前,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融资、用工成本、税负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凸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融资渠道缺乏
发展之困,源于融资之难。近年来,小微企业由于金融危机及国内大环境的影响,融资贵、融资难、渠道少成了小微企业面临的头号困难。从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对今年以来企业调查的结果来看,25.2%的企业存在资金缺口;表示资金宽裕的样本企业仅为0.97%。可见,虽然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财政信贷方面出台了不少政策支持,但是融资贵、融资难、渠道少的突出矛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二)用工难度加大
用工荒、招工难的局面是近几年企业层面一直反映的问题。据2012年上半年对小微工业企业调查显示,有55.3%的样本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困难,仅有5.8% 的企业有招工需求并招到全部所需员工。调查结果显示,技术人员是目前企业最缺乏的人才,认同率为41.7%,技术人才的缺失,导致企业在技术革新和开发新产品能力上后继乏力。此外,小微企业越来越难享受到“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
(三)税费负担沉重
税费负担重已成为资金紧张之外影响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的另一大主要因素。全市亿元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市场交易业主上缴各种税费7.54亿元,比2009年增长92.5%,年均增长38.7%;其中上交管理费等各项费用3.93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2.84倍,年均增长96.0%。可见,对于小微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在更为深入的调研之后拿出切实有效的减税、减费措施,才能让企业真正的感受到政策的“暖意”。
(四)先天不足受限
虽然船小好调头,但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经营范围等限制,对来自外界的风险很多处于被动承受的地位。比如因人民币大幅升值,使一些出口企业逐渐失去竞争力,出口受挫,迫使工厂停工、停产;小微企业一般产品比较单一,无法调整产品的结构又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有些企业无法适应,企业生产经营难以维持。除了企业本身在经营、管理上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外,其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三、全力破解发展难题
破解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让小微企业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必须要内外发力,准确定位,正视困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促进小微企业在创新、就业、技术、管理等方面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1.创新金融服务。南京市应针对小微企业经营特征支持商业银行创新服务产品,通过对大宗商品、应收账款、知识产权、动产、股权、保险权益、林权、经营权、保函等质押担保方式,破解中小微企业担保难、抵质押不足的瓶颈。
2.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培育、激励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引导商业银行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和不同业务模式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开展“走进园区·中小企业融资对接”、“VC/PE区县行”等融资对接活动,帮助缓解融资难题。
3.完善担保系统。健全和完善全市信用担保体系,设立市、区、镇街三级联动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专项资金。同时,由政府单独出资或由政府和其他机构共同出资建立小微企业风险投资资金,由相关部门负责选择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为其发展需要注入风投资金。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增加专项资金投入。各区(县)政府在确保小微企业发展资金安排不少于往年的基础上,适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各项专项资金编入财政预算,将各项专用资金用于扶持、鼓励各类服务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调动其积极性,推进和改善服务工作。
2.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政府部门本着激励小微企业发展的原则,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企业在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取得新突破的企业给予奖励,同时奖励为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成绩显著的担保机构,从内部和外部激励小微企业发展。
3.支持参与政府采购。南京市各级政府应在满足机构自身运转和提供公共服务基本需求的前提下,预留本部门年度政府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3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型和微型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
(三)减轻企业税费负担
1.减免各种不合理收费。在市级层面研究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并清理取消各种不合规收费,清理取消一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部分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涉及行政许可和强制准入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加大税费的优惠力度。各部门要仔细研究国家政策,用好用足给予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扩大延长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范围,免征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印花税等。
(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南京科研资源分布优势,支持小微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企业合作交流,加快落实南京市“1+8”创业创新政策体系、“321”人才计划以及“科技九条”等政策措施,推动产学研成果转化与应用。对高成长型小微企业、科技创业优秀民营企业财政重点支持,在项目审批、产品应用等方面给予倾斜。
2.培育特色产业聚集区。支持特色产业集群和小微企业产业集聚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产业配套功能,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创建区域特色品牌。
(五)创造和谐用工氛围
1.加强岗位培训。针对小微企业技术工人缺乏现状,加大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将本市小微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纳入全市人才培训体系。参照苏宁、雨润“企业大学”创建模式,建立贴合企业实际的“企业大学”。同时,加快“南京中小企业网”的建设,开设在线培训平台,开展网上培训服务。
2.完善社保制度。对于积极吸纳就业人员且足额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府补贴或者返还政策。协助企业规范用工行为,规范部分企业随意解除用工合同的现象,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工会、仲裁等方式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优化企业用工环境,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
2012年南京市为落实国务院、省、市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的通知》,全方位为广大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小微企业要想长久健康发展,必须做到内外共同发力,从外部的环境机制到内部的自身建设方面双管齐下才能“标本兼治”,实现小微企业“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