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创意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模式
2013-02-15徐慎娴
徐慎娴,吴 越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创意农业这种将科技和文化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提升农业附加值的新兴特色农业,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发达国家率先发展起来,并且成效显著。
1 创意农业的概念
在我国,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首次提出了 “创意农业”一词。综合国内专家学者对创意农业概念的阐述,创意农业可以定义为:将创意产业与传统农业有效对接,以市场为导向,利用科技、文化、社会、人文的创造力,围绕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对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服务等产业[1]及对农业的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等功能进行创新,使农业各环节联结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彼此良性互动的产业价值体系,同时形成创意农产品、创意农业文化、创意农业生产活动、创意农业营销手段和创意农业景观,不断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从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2]、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等活动的总称。它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3],是一种文化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农业新业态。
2 创意农业的创意设计要素分解及其发展趋势
2.1 创意农业的创意设计要素分解
2.1.1 产品创意要素 产品创意要素是指在传统的原生态的农产品 (包括农业生产的副产品)经过研发加工,开发出种类丰富、功效多样的创新型产品的过程中,将原产品与新兴市场需求联系在一起的创意要素。其中包含了对不断变动的市场需求的捕捉与预测、对原产品的功能与文化的理解拓展、生产工艺的创新等要求。
2.1.2 技术创意要素 创意农业中的技术创意要素指的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光伏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这种技术上的革新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种养模式,带来新的生产方式,为创意农业拓展了广阔无垠的巨大空间。
2.1.3 文化创意要素 创意农业中的文化创意要素表现在始终坚持对于农业自然生态和农业历史文化的保护,确保文化、生态与创新型现代农业发展并驾齐驱,并在此基础上发掘传统农业、农村文化风俗、建立农业品牌、树立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农业活动、景观、产品品牌,并进行有效推广,最大化地提升农业附加价值,满足市场需求。
2.1.4 营销渠道创意要素 创意农业的营销渠道创意要素指的是农产品或农业活动的推广营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业模式 (例如集贸市场、超市贩卖等),而是随着整个商业社会的节奏变化而变化,如对有机或绿色产品从生产、加工、认证宣传、推广普及、定点供应等全过程的立体包装营销。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正逐渐成为主流的农产品营销新通路,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领域的尝试也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2.1.5 实地景观创意要素 创意农业的实地景观创意要素是指以自然农业景观为载体,结合文化元素,运用科技手段实现作物品种改良,采取园艺、园林手法对农场、农庄、牧场进行创意设计,将农业产业与当地的文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创意性组合,从而实现场景公园式、休闲娱乐式的创意模式。
2.2 创意农业的发展趋势
对传统农业而言,自然资源对其的影响占绝对主要地位,而对于创意农业来说,自然资源条件已经不再是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从产业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意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2.2.1 创意核心 创意是创意农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第一标识,体现在创意农业的每个环节,是创意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石与核心。
2.2.2 消费市场 消费市场是创意农业重要的直接推动力量。消费市场的定位上应明确创意产品注重较高的个性化,其消费对象多集中于城市居民,开拓高端农产品市场必然成为其发展的一部分;创意农业旅游逐渐成为当下旅游消费的新亮点;一些形式包装上新奇雅的高端产品也将开拓较高端的消费市场,吸引到更多的高消费人群。
2.2.3 文化内涵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的特殊属性,能提高商品的附加值。随着创意农业的发展,将有更多发挥了创意农业物质型文化价值和精神型文化价值双重价值的产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2.2.4 科技知识运用 科技知识手段可以实现创新在市场上的卖点,强调技术能力的发展及其在产品和服务中的运用,实现创意核心和文化内涵的载体途径,服务于客户,满足市场需要。
3 福建创意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实践起步于21世纪初。最早在福州、厦门等地出现一批创意农业项目,接着迅速推广到各市、县。虽然创意农业的发展势头强劲,但当前福建省创意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创意农业的战略规划和总体设计。(1)个体经营居多、布局凌乱、建设标准不健全,多处于创意农业简单模仿的阶段,如农家乐的遍地开花;(2)一些创意农业创意设计要素含量低、产业链条短、难以维持长久的发展,比如观赏家禽后续销售的农产品往往不能延伸到加工,往往让买惯了加工成品的都市白领们面对未加工的活鸡活鸭有点为难;(3)虽然在技术创意设计要素角度的创新已经有多家科研单位的创意农业规划与实践较为成功,但科研机构之外的福建省总体创意农业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创意农业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意理念的高素质农民和能够进行产品品牌运作高层次人才。
4 福建发展创意农业的思路与模式
福建省发展创意农业应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背景,立足于市场需求,依赖多样化的自然资源,借助沿海发达的开放经济文化资源、融合产品、技术、文化、景观、营销五大创意设计要素的贯穿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全产业链式的创意农业。
4.1 发掘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创意设计
创意的来源渠道多样,但作为与农业结合的新型农业业态,需要与生产、加工、体验等一系列环节结合,更多的是精心设计与不断调整改进而来的。所以,必须采取制定研发计划、注重发掘市场需求、有目标地寻求问题的解答或取悦顾客的机会、总结经验感受、重视顾客需求、关注领先用户、加强创意搜索、鼓励模仿嫁接、强化集成创意、突出创意塑造等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开发农业创意源头。
4.2 创新并推广新型高效的创意农业模式
福建省创意农业的发展,宜根据各地的实际,大力推广如下模式:
4.2.1 创意农业园区模式 主要是指依托集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各种创意农业项目。其主要特点是技术密集,以科技开发、示范、辐射和推广为主要内容[4],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依托福建省发展良好、数量较多的各式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民创业园,可以进一步通过科技手段,建设以创意农业为重点的创意农业园区。
4.2.2 生态休闲旅游模式 主要是将创意景观设计要素和文化设计要素结合在一起的模式[5],是目前福建省作为旅游大省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创意农业需求最大发展最普遍的模式。生态休闲旅游模式充分利用福建省山水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发挥区域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将农业景观和旅游休闲文化结合在一起。可以细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通过利用原有的自然风光,融合农业要素合理配置,整体功能转换,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比如泰宁县围绕 “山”、“水”做文章,以 “金湖—天下第一湖山”的风光为特色,打造 “山”、 “水”旅游项目,建设渔猎场、水上游乐场、度假村、农民家庭旅馆,开展水上集市休闲度假,已初具特色。另一种是农业生态休闲农场,主要是通过规划建设农业景观,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将具有相似功能的农作物、动物和农事活动集中展现,创造出特色鲜明的体验空间,兼有休闲娱乐和教育普及的双重功能,以满足消费者对农业景观、生产体验、文化休闲的需求,比如福州近郊的 “龙台山”休闲农庄,闽侯荆溪的柑橘园等等。
4.2.3 特色农业产业模式 这是主要将产品创意设计要素与文化、营销创意设计要素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福建省特色农产品种类丰富的优势,把农业生产与创意产品开发和地域文化相结合,发展特色品牌农产品[6],如建宁白莲产业、武夷山的高山茶产业、平和琯溪蜜柚等一批地方文化特色知名品牌。这些饱含地域特色与历史文化传统底蕴的农产品从生产示范、品种选育试验、文化内涵开发、副产品加工示范、商贸与创意开发等等角度,重新塑造了所谓的 “农业土特产”,有效提高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综合附加值,创造了新的特色农产品产业。
4.2.4 农业空间拓展模式 主要是从技术设计要素角度和产品设计要素角度创新,革新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光伏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打破传统农业的种养模式,指引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福建省拓展农业空间模式的创意农业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2011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就与以色列合作建设中以示范农场合作,重点建设蔬菜智能温室,水产智能工厂、蛋鸡智能工厂、奶牛智能饲养、水肥一体总控五大项目,核心区设福州北郊的海峡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点设延平区、周宁县。如今,该项目初具雏形,按欧盟的动物福利标准设计的、引进以色列最先进成套装备、容纳量1.2万头的智能鸡舍已安装调研完毕、即将投产;蔬菜智能温室、智能水产养殖、智能水肥一体化总控系统,都在紧张安装。
4.3 整合创意设计要素,构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链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行为往往是一系列需求的实现,要求五大创意设计要素的全产业链整合。例如创意园区的开发要求应从农作物种养文化、当地民俗农耕文化、养生文化等文化入手,辅以网络等一系列的营销平台进行立体宣传,以培育确定的需求。而后,利用创意的农业技术手段实现特色化的栽培种养,给予消费者实地的特色体验之后,同时结合符合园区特色的产品的销售,进一步巩固全链条的创意农业的消费体验。
[1]秦向阳,王爱玲,张一帆,等.创意农业的概念、特征及类型[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 (10):29-32.
[2]刘丽伟.我国发展创意农业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1 (7):12-13.
[3]章继刚.问道中国创意农业 [J].企业研究,2011(3):68-71.
[4]张荣娟,陶卓民.南京创意农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初探 [J].中国农学通报,2010 (17):422-426.
[5]余晓晶.打造以休闲农业为主的创意农业 [J].科技和产业,2008 (4):18-30.
[6]刘军萍,王爱玲.北京创意农业的七种模式 [J].村委主任,2011 (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