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郭忠恕其人其画

2013-02-14黄志坚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12期
关键词:界画画谱画论

黄志坚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株洲 412008

一、其人

郭忠恕,字恕先,雒阳人,生于公元917年,卒于公元977年,享年60岁。郭天生聪颖,七岁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第,一鸣惊人。乾祐中(公元949)时32岁被襄阴公刘赟召为推官,但因与同事董裔政见不和争事被迫离开,这是他的第一次政治生涯。后周广顺中(公元952年)时35岁被周祖召为宗正丞兼书学博士后改易学博士,后因与符昭文忿怒相争与朝堂,被贬乾州参军,后又醉打从事范涤,再次被流放灵武,这是第二次政治生涯。宋太宗即位时(公元976年)复召为国子监主簿掌管太学,后因酗酒肆言谤讟,被贬流放登州,最后客死异乡。人生三起三落,悲剧而终。

郭忠恕的性格孤傲、狂放不羁、放任随性。郭要么与人政见不和,要么与人忿怒相争,要么纵酒败度肆言,或被迫离开或糟贬流放。在生活中他性格清高、执拗、怪诞。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

就谈到当别人向他求画时,只要不对味,不管你给多少钱,不管你官有多大,给足面子求画,也要看心情来,不一定都给,高兴时为之,不高兴时必怒而去。

郭忠恕学识渊博,绘画、书法、文字、经术样样精通。郭首次被周祖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任的是书学和易学博士。太宗复召为国子监主簿,也是因闻其学识渊博大名,让他掌管太学。

二、其画

郭忠恕传世作品很多,但传于今世,学术界没有争议,一致认为是真迹的作品仅有一件,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雪霁江行图》轴。但据《宣和画谱》载当时御府所藏多达三十四件之多。另据郑雪霞《郭忠恕及其界画研究》一文考证,除上面的三十四件之外,至少还有三十五件有名称的,十四件无名称的画迹传世。

(一)绘画作品的风格特征

1、工稳写实,法度精严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制作楷模》中专论了郭忠恕屋木类作品“不失绳墨”,合乎法度的记载。原文曰:

“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匀均,深远透空,一去百斜。如随唐五代已前,洎国初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拱逐铺作为之,向背分明,不失绳墨。”

郭若虚提出作界画的定义实为四个苛刻条件与要求,认为近三四百年合其要求者仅郭忠恕和其弟子王士元而已,馀不足数。

《宣和画谱·宫室叙论》中也提到:“(画宫室)虽一点一笔,求诸绳矩,比他画为难工,故自晋宋迄于梁隋,未闻其工者。粤三百年之唐,历五代以还,仅得卫贤以画宫室得名。本朝郭忠恕既出,视卫贤辈,其馀不足数矣。”另外可以从郭忠恕传世真迹《雪霁江行图》楼船的结构之准确,即使用现在的工程结构图的绘制要求看,亦合乎要求,被当代称为最早的工程图。可见他的写实的态度严谨,技法表现的精准。

2、大开大合,意趣横生

郭忠恕的工整写实,法度精严的作品特征是他的主流风格特征。同时他的作品还兼具大开大合,意趣横生的风格特征。

比如《图画见闻志》记载他为郭从义作画是这样形容的:“经数月,忽乘醉就图之,一角作远山数峰而已。”又载与富家子弟作画时这样形容:“忠恕俄取一轴,凡数十番,首图一丱角小童持线车,纸穷处风鸢,中引一线数丈,富家子不以为奇,遂谢绝焉。”

可以想象,作品大量的、夸张的留白,这是以虚为上的表现,这在当时是多么的超前眼光和多么另类的作品。这种大开大合、夸张的留白,这种虚实结合、以虚代实强调意到笔不到的画法,其形式与意趣比后来文人士大夫倡导的文人画中的求趣尚意有过之而无不及。可知郭忠恕还有一类是不为常知的大开大合、意趣横生的风格特征作品。

3、用无法画有法,格调高雅古朴

《宣和画谱》载:“……信夫画之中规矩准绳者为难工,游规矩准绳之内而不为所窘迫,如忠恕之高古者,岂复有斯人之徒欤?” 《宣和画谱》提出作画合法度最难,然更难的是合法又不被法所困。宋李廌《德隅斋画品》中也记载同样的观点。他在看完郭忠恕《楼居仙图》后,结合以前亲眼所见的《盘车图》画稿《水磨大图》,深刻体会到郭作画的妙处,深感郭对画法的游刃有余的把握,达到随心所欲,无所束缚的境界。按现在的话说郭忠恕有带着桎枯翩翩起舞的本领。原文是这样形容的:“予尝见恕先清泰元年所作《盘车图》粉本《水磨大图》,今并此图最能知其妙处。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庄子所谓‘猖狂妄行而蹈乎大方’者乎。其为人无法度如彼,其为画有法度如此,则知天下妙理,从容自能中度,使恕先度规量而为之,则亦疲矣,恕先亦为是乎。”

郭忠恕的界画正是极合法度而又不被法度所束缚,游离于法内法外,超越法度,达到用无法画有法的极高境界。此乃就法度来说。

然就格调来说,郭忠恕的作品高雅古朴。

《宋朝名画评》云:“其气势高爽,户牗深秘,尽合唐格,尤有可观”。

因为他的绘画“尽合唐格”所以高古,典雅。

《宋朝名画评》云:“画之于屋木,尤书之于篆籀,盖一定之体,必在端详修整然后为最,忠恕具为第一,岂二者之法相近而然耶?可列神品。”

刘道醇谈到郭忠恕用篆籀之法画屋木,这是用书法入画的典型,这是作品高古

典雅列为神品的原因之一。

源书法入画与时人借用尺界作画是有千差万别的。这是高古与低俗的鲜明对比。

那么郭忠恕的画高雅古朴到什么程度呢?当时有很多人看不懂,几乎无人接受,形成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

《宣和画谱》记载:“然忠恕之画高古,亦未易世俗所能知,其不见而大笑者亦鲜矣。”

《宣和画谱》还有一段记载他的画高古得让人看不懂的记载。原文载:

“喜画楼观台榭,皆高古,置之康衢,世目未必信也。顷钱塘有沈姓者,收忠恕画,每以示人,则人辄大笑,历数年而后方有知音者,谓忠恕笔也。如韩愈之论文,以谓时时应事作下俗文章,下笔令人惭,及示人以为好,惜文之难知也如此。”

1.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2.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3.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4.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5.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6.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笔者分析:之所以高古到曲高和寡,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画内功夫深厚。包括前面谈到的绘画技巧用笔上善用篆隶笔法入画,所画线质厚重、有弹性、有生气;绘画法度上于法度中游刃有余,达到超越法度的自由王国的境界(即笔者所说用无法画有法的至高境界);格调上“尽合唐人之格”。二是画外功夫深厚。画外功夫包括前面谈到的学识渊博中的书法、文字、经术、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以及文化底蕴等等。故笔者总结郭忠恕绘画的第三个风格特征,也是他的最重要的画风就是用无法画有法,格调高雅古朴。

(二)、郭忠恕在绘画中的地位

郭忠恕的作品被宋初刘道醇评为神品,被宋徽宗高度认可并珍爱,搜之藏于宣和御府多达三十四件,可见他的绘画地位早在北宋时就非常之高了。特别是他在界画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堪称标杆式代表人物。笔者分析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郭若虚专业理论上的推崇

据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制作楷模》载:

“画屋木者,折算无亏,笔画匀均,深远透空,一去百斜。如隋唐五代已前,洎国初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栱遂铺作为之,向背分明,不失绳墨。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画,分为斗栱,笔迹繁杂,无壮丽闲雅之意。”

意为能合郭若虚界画定义的苛刻要求且有壮丽闲雅之意(格调高古)者唯有郭忠恕之流。这是从专业理论上树立郭忠恕界画技法合法度,格调高古的形象。

二是《宣和画谱》的官方树立

据《宣和画谱·论宫室叙论》载:“虽一点一笔,必求诸绳矩,比他画为难工,故自晋宋迄于梁隋唐,未闻其工者。粤三百年之唐,历五代以还,仅得卫贤以画宫室得名。本朝郭忠恕既出,视卫贤辈其余不足数矣。然忠恕之画高古,亦未易世俗所能知,其不见而大笑者亦鲜矣。”又“信夫画之中规矩准绳者为难工。游规矩准绳之内而不为所窘,如忠恕之高古者,岂复有斯人之徒欤?”

与前朝大家卫贤相提并论,是从名望上树立地位。指出界画难工,自晋、宋、隋、唐五代几百余年时间,因宫室而得名者,五代仅卫贤一人,能与卫贤相提并论的仅有北宋初郭忠恕。合法而不为法所困以及高古的评价是从界画作品的专业水准上树立其技法上游刃有余,格调上高雅古朴,境界上曲高和寡的高度。

三、是经典作品传世影响力

前面谈到郭忠恕传世画迹至少有《宣和画谱》载的三十四件,加之郑雪霞考证的有名称的三十五件,以及无名称的十四件,至少共有八十三件之多。这些作品历代传承影响极大。明唐志契《绘事微言》中载:“学画楼阁,须先学《九成宫》、《阿房宫》……等图,方能渐近旧人款式,不然纵使精细壮丽,终是杜撰”。 这里谈到的《九成宫》、《阿房宫》就是郭忠恕的作品。显然,明人已经把郭忠恕的作品作为学画入门的教材。受其直接影响的史载为弟子的有王士元等,其实郭忠恕之后的界画名家,如北宋张择端,元王振鹏、李蓉瑾、卫九鼎、夏永,明仇英,清袁江、袁耀、李寅等都无不间接受其影响。可以说郭忠恕是界画里程碑意义最为重要的人物,后人无法绕开而自立者。

三、结论:郭忠恕七岁出名,早年顺畅,自入仕以后一直起起伏伏坎坷不顺,人生三起三落,悲剧而终。相反,在艺术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成就非凡。特别是,他对界画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树立了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这座丰碑将永远闪耀着无限光芒。

7.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8.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9. 同上

10.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11.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12.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1]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 [M].北京:中华书局,1985.

[2] (元)脱脱.《宋史﹒郭忠恕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 (宋)苏东坡.《东坡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4]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5]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6]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7] 潘运告主编.中国画论丛书.《明代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

[8] 朱和平主编.《中国书画史会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

[9] 近藤秀实 何度先编著.《图绘宝鉴校勘与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10] 郑雪霞著.《郭忠恕及其界画研究》[D].河南大学.美术学,2011(5).

猜你喜欢

界画画谱画论
[法]蒋友仁《中华造纸艺术画谱》中的造竹纸图(之晾干纸)
「指画」与「界画」 画家高其佩与袁江
论晚明书籍的设计与审美
——以《诗馀画谱》为例
《宣和画谱》由宋入元传播考①
界画:远去的辉煌
浅析“西方建筑画”与中国“界画”——欧洲建筑表现与古代中国建筑表现之对比
一部完整系统的画论史—评张曼华《中国画论史》
《历代画谱类编》
顾恺之艺术成就浅议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