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合并生殖系统蠊缨滴虫感染一例

2013-02-14

天津医药 2013年1期
关键词:滴虫替硝唑虫体

陈 羽

蠊缨滴虫是一种动物寄生原虫,人类感染者罕见。自1992年报道第1例至今近百余例,多为肺、支气管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者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生殖系统蠊缨滴虫感染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25岁。主因闭经2月余,下腹隐痛1月余,阴道出血3 d,于2011年11月22日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末次月经。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下腹隐痛,程度不重,休息后腹痛可以缓解。36 d前阴道开始出血,量少,暗褐色,无血块及妊娠组织物排出,偶有头晕恶心,无呕吐,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痛,无肛门憋坠感,入院前1 d于外院查尿妊娠试验弱阳性。入我院复查尿妊娠试验阳性,B超提示左附件包块,以腹痛待查、疑似宫外孕收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平素月经规律,5/30 d,量中等,无痛经。孕4产1,7年前顺产一男孩,现体健。2008年、2010年先后行人工流产2次,无大出血及感染史。否认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2℃,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副鼻窦区均无压痛。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妇科检查:阴道通畅,宫颈光滑,无举痛,后穹窿无触痛,子宫后位,正常大小,无压痛,双附件区均未触及明显异常,无压痛。入院当日行B超检查示宫体5.7 cm×5.6 cm×4.3 cm。左附件区可见1个2.8 cm×2.3 cm不均质包块回声,边界尚清,其内可见一1.8 cm×1.0 cm酷似胎囊回声。右附件未见异常。子宫直肠窝见深约1.1 cm液性暗区。初步诊断为异位妊娠。入院后观察生命体征平稳,监测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2 852 IU/L。 血白细胞 (WBC)10.34×109/L, 中性粒细胞0.786,嗜酸性粒细胞不高。胸片未见异常。行后穹窿穿刺,抽出淡黄色腹水,送检为渗出液,并见不明活动原虫。为排除标本污染,再次穿刺抽液复检同样见活动多足原虫。留取视频并腹水标本一同送至天津医科大学寄生虫教研室鉴定。结果判定视频为蠊缨滴虫。腹水标本经12~24 h培养后离心,沉淀物涂片可见着色的蠊缨滴虫,1~2个/油镜下;生物染色直接涂片可见少量虫体为蠊缨滴虫。查尿、便常规未见虫体及包囊。入院后3 d复查HCG为9 377 IU/L。6 d后查B超提示早孕,胎囊1.2 cm×1.0 cm×0.7 cm,胎芽不清,可见卵黄囊。查子宫增大如孕40+d大小。于8 d后在静脉+局部麻醉下行吸宫术,将吸宫物送检、培养。同时进行腹水、痰、尿培养。结果腹水、尿培养无细菌发育。痰及吸宫物培养提示屎肠球菌感染,宫吸物检见大量虫体。选择敏感抗生素依替米星治疗并给予替硝唑抗寄生虫治疗。5 d后复查腹水及宫腔积液,均未见存活虫体,宫腔积液培养未见细菌发育,患者恢复顺利,阴道出血少,自动出院。

2 讨论

蠊缨滴虫属于原生动物门、鞭毛虫纲、超鞭毛虫目(Hypermastigita)、 缨滴虫亚目(Lophomonadina)、 缨 滴虫科(Lophomonadae)、缨滴虫属(Lophomonas)。 由于本虫发现时间较短,且罕见,故在许多资料中将该虫统称为超鞭毛虫(hypermastigote)[1],寄生于蜚蠊(蟑螂)或白蚁肠道内。 我国最早于1992年报道了第1例感染者。该虫以肺、支气管感染最为常见,也有咽部[2]、上颌窦[3-4]以及泌尿系统[5]感染病例报道,其他部位感染少有报道。该病临床症状各异。支气管肺感染者可有发热、咳嗽、咳痰、胸闷、胸痛或哮喘发作。肺部体征和胸片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支气管镜下可见支气管口狭窄黏膜炎症或坏死样物阻塞管口[6];上颌窦感染者发热鼻塞[4],鼻面部麻木肿痛,鼻道内脓性分泌物,CT示上颌窦均匀性高密度影,手术见上颌窦内充满褐色泥沙样团块[3];泌尿系感染者有尿道内不适感、赤烊赤痛,无明显尿频尿急,偶有低热[5]。本例宫腔感染有停经、下腹坠痛及阴道出血,有少量腹水。标本涂片简单易得,为简便可靠的确诊方法。所有病例中均在相关标本直接涂片检查中发现活动虫体而确诊。本例也是在腹水中发现活动虫体而明确诊断的。本病治疗选择硝基咪唑类抗生素。甲硝唑有很强的杀灭鞭毛滴虫作用,替硝唑为抗厌氧菌、抗原虫感染药物,是常选药物。两者安全性均较好,对绝大数患者有效。本例采用替硝唑和依替米星联合治疗,5 d后复查腹水及宫腔积液未见活动虫体,继续口服替硝唑7 d巩固治疗。本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虫体或包囊污染的物品传播。本例患者虽1个月前有腹泻及食蟹史,但因其粪便中未查见虫体及包囊,肺部、上颌窦、泌尿系统亦无阳性发现,故推断其感染是由生殖系统蔓延至腹腔,生殖道感染由接触污染的内衣而感染的可能性大。因患者为已婚女性,还应注意配偶的感染情况并及时治疗,避免重复交叉感染。

[1]吴中兴,刘宜升.新发现寄生虫病——蠊缨滴虫病[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0,5(7):547-548.

[2]康素娴,王梅,张丽华,等.咽部检到缨滴虫一例[J].河北医药,2005,27(1):812.

[3]王辉萼,章金荣,舒美智.上颌窦蠊缨滴虫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6(4):170-172.

[4]李翠梅,周惠联.1例新生儿鼻窦蠊缨滴虫病患儿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2):256,封 3.

[5]陈翠娥,刘德贵.尿液内发现蠊缨滴虫一例报道[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3,7(2):131.

[6]姚国忠.支气管肺蠊缨滴虫病的临床诊治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09,29(17):1065-1066.

猜你喜欢

滴虫替硝唑虫体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替硝唑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复方替硝唑溶液制备工艺影响因素考察及其稳定性研究
9611例孕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结果分析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分析
儿童阑尾蛲虫感染病理诊断1例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对肺部蠊缨滴虫感染诊疗中的应用探讨
宫颈上皮内瘤变与生殖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左氧氟沙星联合替硝唑治疗盆腔炎的用药效果初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