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生教学媒体应用能力培训探究

2013-02-08陈玲平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
关键词:教学设备师范生技能

陈玲平

师范生教学媒体应用能力培训探究

陈玲平

在分析当前师范生教学媒体应用能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培训模式。根据中小学教学环境需求设置相应的技能学习内容和实验活动,结合师范生的学科特点与相应的师范技能培训活动,开展师范生教学媒体操作技能实训课程。通过学习与实践,师范生加强了对技能运用的意识,提高了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力和评价能力,促进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为教育实习做好知识与技能储备。

项目教学法;教学媒体;师范生

陈玲平/浙江省台州学院信息技术中心助理实验师(浙江台州317000)。

一、师范生教学媒体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渗透教育领域,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口头传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策略的思路和教学内容的表现方式,使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推动教育革新的重要力量。作为现代教育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媒体也日益体现其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影响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明确要求教学人员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和对教学媒体的评价方法。[1]可见,教育媒体的应用能力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学媒体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我们根据工具的发展程度和技术含量,将教学媒体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包括教科书、黑板、粉笔、标本、模型、图表、实物和教具等)和现代教学媒体(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和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作为教学信息重要载体的现代教学媒体,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的多种教学机器,即硬件或现代教学设备。全面深入了解现代教学媒体的特性与优势,熟练掌握各类媒体的综合应用方法,才能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合适的媒体,优化教学活动。这也是新课改下教师必备的专业技能。

高等师范院校是职前教师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培训过程是形成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阶段。高等师范院校也因其独特的培养环境与完善的师资力量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最为有效的支持,因此在这一阶段对于师范生教学媒体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根本性和基础性的效用。我们通过对师范生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在应用教育技术手段实施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实习生表明不熟悉多媒体设备操作,近三分之一的实习生表示在实习期间从来没有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相当一部分实习生不熟悉电视、录音机等常规信息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在实习期间将黑板与粉笔作为唯一的教学媒体,同时有将近40%的实习生认为自己迫切需要接受教学媒体使用方面的训练。[2]师范生对教学中常使用的教学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不精,很多学生认为在学校使用到的教育教学设备很好、很全,但有超过一半的学生不懂得如何使用这些教学设备。因为学校为了简化教学,每次设备开启时都已配置好,老师不需要进行调整,只要按下开关键。然而现在的很多师范生的就业方向都是农村或偏远山区,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才能调整好这些教学设备,如投影器的调整、幕布的收挂等。[3]这些情况表明了当前培养的师范生在教学媒体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作为培养师范生的院校之一,我们在中小学的实习指导教师反馈中发现,实习生通常比较擅长计算机软件的操作与应用,而对教室中基本的教学设备操作相当陌生,简单的视频展示台的连接与操作都不会,更谈不上利用这些设备有针对性地来加强学科的教学效果。师范生在实习总结中也反映,教学工作中所需的素材要求运用摄影摄像器材来搜集整理,结果发现所拍摄的素材远远达不到所要表达的要求和效果。这些媒体设备运用能力的匮乏,也使得实习的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除了一些实习学校在本身的硬件环境建设方面比较缺乏外,还在于学校的教师本身通常不重视利用学校花大量人力物力所建设的多媒体教学环境。归根究底这是教学人员对教育技术应用意识的淡薄。可见,师范实习生的教学媒体能力的培养不仅在于提高其自身的从师技能,还影响着未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媒体应用能力内容构建

回顾我们师范院校原本的培养模式,师范生教学媒体应用的知识技能培养主要集中体现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学习中。在高师院校目前提供的教育技术课程中,多数课程还是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在实践技能方面,由于涉及师范生人数众多,覆盖面广,加上课时安排和集体开展实验设备不足等限制因素,为师范生安排的教育技术实践环节比较少,还不能完全满足师范生的实际需要。在我们原有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中,教学设备媒体运用技能培养并没有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分离出来,通常是囊括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中。这使得课程在内容的设置上比较局限,知识点覆盖不全,课时安排比较仓促,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结合理论开展实验。学生真正自己去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因此对于教学媒体的认识一般停留在理论知识了解层面。在充分了解了中小学的教育情境诉求与实习学生的困惑之后,意识到师范生在教学设备操作技能上存在的欠缺,学校开始了针对师范生的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并于2011年、2012年针对全校2000多名师范生进行了教学尝试。

通过前期的调研,我们在原有的师范生培养课程中设置了《基本教学设备操作技能》课程。作为师范专业学生重要的实践课程之一,本课程以培养未来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媒体运用能力与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提高师范生的从师技能与专业素养,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过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本课程考虑到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培训的双重教学需要,通过围绕五个基础实验展开理论知识学习与相应设备使用,来引领学生熟悉多媒体课堂教学设备的功能与具体操作流程规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选择、使用教学媒体,能够将各种媒体有机组合,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信息技术整合课堂教学的能力。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与操作方法,熟悉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外围硬件技术的使用,能够将各类教学设备有效地应用于课程教学,并能对常见的教学设备问题进行简单处理。课程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师范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根据课程的实践性需要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以项目教学法来展开学习。项目教学法是指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全过程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由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几个阶段构成。[4]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将理论学习内容与实践技能操作任务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确定好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规划好围绕教学内容的基本实验步骤。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内的分工,相互协作来开展学习。这赋予了学生很大的主动权,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开课形式,将自身专业与教学媒体设备应用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从师技能。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常用的多媒体设备操作与运用上,主要围绕以下五大模块展开。

模块一:数码相机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是让学习者了解数码相机的主要功能,各项参数,掌握主要拍摄技巧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常见问题解决,学会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教学作品。

模块二:摄像机的使用。本模块通过具体拍摄操作让学习者熟悉摄像机的各项功能与摄像过程中的操作流程规范,掌握摄像机与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的结合使用方法。

模块三:数字投影机、视频展示台使用。本模块要求学习者了解数字投影机与视频展示台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并能对设备进行简单的维护。

模块四:电视系统、VCD/DVD及组合音响的基本操作。本模块要求学习者在传统的电视系统的使用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教学中涉及的组合音响操作,并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对各项功能参数的调节,实现优化的教学。

模块五:多媒体电教室的配置与连接。本模块要求学习者了解多媒体教室的基本设备及其功能,多媒体系统平台的基本构成,并掌握常见的多媒体教室综合使用方法。

课程的设置在于改变电脑多媒体课件“一言堂”、盲目乱用、滥用教学媒体的状况,物尽其能地发挥其它可能更好表现知识内容的教学媒体设备的作用,从而促进师范生教学媒体设备运用能力的提升,增强教育技术意识,并使之能够在未来的教学环境中触类旁通,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设计和使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

三、师范生教学媒体应用能力培训探究

作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技术基础课程,采取“1+2”的课时安排方式,即一次理论课程辅助以两倍课时的实验安排。理论课程主要集中从基本概念、专业术语、设备功能、使用特点、教学应用情境、基本故障排查等方面展开。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通过观摩课程网站上所录制的设备功能展示和具体操作视频,进一步了解实践任务。在每一阶段的实验课程中,第一次以了解设备的基本功能与操作为主,学生需要掌握设备在教学中的常用功能与操作方法。第二次实验,学生在分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以小组协作方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提交相应的学习作品。实验过程中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结合学生提交的作品、现场实验操作与最后的实验考核,实现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体现评价方式对学习的促进、激励与及时反馈的作用。

由于师范生专业各有不同,将来所教授的学科也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学科特点来划分学习班级,并结合各自专业方向的师范生技能培养课程来开展学习活动,改变以往技术类课程的枯燥乏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范生教学媒体能力培养实训模式

在数码相机的使用学习中,学生通过教师的理论知识讲授,了解数码相机的各种规格,基本参数和专业术语,并对摄影中需要注意的技巧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学生在做实验前可以在课程网站上观摩课程视频,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在第一次实验中,学生主要集中了解数码相机的各项功能,对各种模式的拍摄进行尝试研究。教师对学生所拍摄的照片进行展示和点评,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操作。在第二次实验中,学生需要根据要求来拍摄所要提交的作品。例如我们给艺术专业的学习任务是提交各类舞蹈动作的抓拍和人物特写照片,而对生化专业学生是要提交动植物特写与实验操作步骤照片。诸如此类,在兼顾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兴趣。

在摄像机学习课程中,我们做了与第一个学习模块类似的学习安排,同时将该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师范生的微格教学活动相结合。学校为师范生练习教学技能提供了专门的微格教室,但是常常供不应求。给学生讲解了基本的拍摄技巧和方法,并展示了常见的微格教学录像,每一小组的学生需要拍摄组员的微格教学过程,并通过摄像机本机上的简单剪切功能来组合成完整的视频作为提高的作品。这不仅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不受微格教室限制的技能训练机会,也让学生的摄像过程更加有意义。这两个模块的学习作品最后都需要整理保存在各组的实验电脑中。

在第三模块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组接笔记本电脑、展示台、DVD播放机到投影仪,并学会利用视频分配器来对各类视频信号进行选择与切换。此时前面的学生作品就得到了充分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实验现场进行小组互评,点评设备调试效果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观摩、交流与评价学习成果。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笔记本电脑自带的刻录功能制作优秀作品光盘,以供在DVD播放机或者其他的教学环境中使用。根据专业的不同,学生可以进行各类技能模拟演示,例如师范生利用视频展示台来进行三笔字现场展示,进一步了解展示台、投影机等设备在真实教学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

模块四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话筒使用与音响设备调节,包括有线话筒的连接、无线话筒的对频设置以及DVD播放机与电视机的连接设置,了解远程教育中各种教学方式的使用。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如何使用优质教学光盘资源,了解音响设备在增强教学效果上的作用,尤其是比较依赖声音表现力的音乐专业。学生组装调试成功之后,根据学科特点可以组织各小组成员开展简单的口头表达比赛,这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教学媒体操作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增加了技术学习的趣味性与师范特性,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情境。

在多媒体教室综合使用模块,除了需要考核之前学习实验设备组接与使用情况,还需要到实际的多媒体教室中,结合所在小组的学习情况,利用各类多媒体教学设备做一个模拟的成果展示与实验汇报。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于教学媒体的综合应用能力,深入了解各类媒体所对应的教学环境,而且可以利用展示过程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实现组间作品互评与教师的总结性评价。同时,每一届师范生实验所形成的阶段性成果,都将成为下一批学生很好的学习资源。

基本教学设备操作技能课程是将教学媒体设备的使用融入到师范生师范技能的培训中,让师范生在提升自身教学专业技能的同时熟悉每一种设备的运用情境,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课程学习最主要的目的不是一蹴而就地实现所有技能的培养,而是帮助学生树立起使用新技术促进教学绩效的意识与习惯,综合性地提高自己的教师职业技能。

四、小结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师教学媒体的运用能力也日渐凸显其重要作用。我们通过开设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教学设备操作技能课程》,为师范生设置了接近中小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五项基本教学媒体应用能力学习模块,提高师范生教学媒体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教学媒体的设计、选择、使用与评价能力。通过实验反馈,师范生对于结合专业特点与师范技能培训的实践操作课程表现出了较大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大部分学生都能通过最终的实验考评。从实习情况来看,这些技能的学习也为师范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设计思维,全面的技能也受到实习学校的一致好评。

经过两轮的教学尝试,课程还存在许多亟需改进之处。首先是目前所使用的配套教材是基于本校情况所编写,知识点覆盖面比较有限,一些新技术例如电子白板的实验,因实验条件所限尚还无法开设,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改进的重点。其次,由于师范生人数众多,实验场地与实验时间安排受限,这使得师范生的技能训练机会难以满足需求。同时,为丰富学习内容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整合了技能培训与专业学科特色,目前在这方面的综合实验指导力量还比较薄弱。在未来的师范生教学媒体应用能力培养中,还需要从教学内容、实验安排、指导师资等方面不断改进,加强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S].2004

[2]郑燕林,李卢一.师范专业实习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11-15

[3]邹雨倩,刘爽,郑燕林.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J].软件导刊,2010,(10)下:80-82

[4]庄渊昭.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电子技能训练校本课程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8,(35):17,27

[5]林万新.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9):80-83

G64

B

1671-6531(2013)08-0075-02

姚 旺

猜你喜欢

教学设备师范生技能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中小学教育教学设备配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KA广州市经科教学设备有限公司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上海十锐教学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智能机器人教学设备的开发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