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3-02-08毛海军郭京福戴向平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资源型失业人力资源

毛海军,郭京福,戴向平

(大连民族学院a.经济管理学院;b.金石滩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中国 大连 116605)

中国县级市以上的资源型城市约有118座,其中辽宁有9座,这些城市在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但目前多面临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职工下岗失业等问题,迫切需要产业转型。城市要顺利实现产业转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力资源问题。本文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进行研究,可为城市成功转型提供人才保障,促进城市保障转型成功及可持续发展。

一、辽宁省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现状

(1)辽宁省资源型城市基本情况。辽宁全省现有9座比较典型的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包括阜新市(煤炭)、盘锦市(油气)、鞍山市(冶金)、抚顺市(煤炭)、本溪市(冶金和煤炭)、北票市(煤炭)、南票区(煤炭)、大石桥市(建材)和调兵山市(煤炭)[1]。至2011年,以上9个城市及地区年末总人口约1 217.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8.6%;土地面积占全省34%。

以上城市可分为三种类型[1]:一是资源储量仍较丰富城市。如鞍山市铁矿储量仍较丰富,但开采成本高。二是资源走向衰竭的盘锦市和大石桥市。盘锦现有资源储量维持时间不超过10年。大石桥市大部分矿山已转入地下开采,成本升高。三是资源已经枯竭城市。其中抚顺、本溪、阜新接续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的。北票和南票的经济社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亟待发展接续产业。在国务院08年、09年确定的全国两批共44个资源枯竭型城市中,辽宁省有7个,占总数的16%,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问题在全国比较突出[2-3]。

(2)辽宁省资源型城市人力资源现状。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战略的实施,辽宁省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但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日渐枯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和机制性矛盾逐步显现,发展面临较大困难。如表1、表2所示,2011年全省全城市城镇职工登记失业率指标,抚顺、本溪、阜新排全省前三位,均为资源型城市。

表1 辽宁部分资源型城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表2 辽宁部分资源型城市城镇登记失业率

抚顺、本溪、阜新三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省占比,其中阜新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平均水平中,连续6年不超过75%,见表3。

表3 辽宁部分资源型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资源型城市转型中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分析

(1)失业问题突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参与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城市,而失业率则明显偏高。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劳动参与率为67.7%,失业率为8.21%;非资源型城市的劳动参与率为 68.16%,失业率为7.87%;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劳动参与率只有63.54%,失业率却高达 12.3%”[4]。

阜新市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城市,其城镇登记失业率近6年均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其中2008年更是高出1.3个百分点。本溪市和抚顺市2011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均高出全省同期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见表1。

2011年大石桥、南票、北票、调兵山四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与年末单位从业人员数情况如表4所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占各城市单位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率均高。

表4 2011年各城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2)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资源型城市往往围绕城市曾经盛产的资源开采发展起来,以资源行业作为城市支柱产业,大多以能源、初级原材料、低技术开发为主导产业,产业单一。城市矿产资源一旦枯竭或周期性不景气,支柱产业以及与之相关的产业往往萎缩或倒闭,导致大量人员失业。

(3)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资源开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员工的技术水平要求低,多属于简单劳动,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再就业能力弱。统计数据表明非资源城市下岗失业者的再就业率为46.99%;资源型城市的再就业率只有42.65%。资源枯竭城市再就业率仅有38.67%。资源枯竭型城市再就业比例比非资源城市低8.3个百分点。

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的调查显示,在资源型城市劳动力市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等一般劳动力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存在明显过剩,求人倍率分别为0.4和0.7;而具有一定技能的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又供不应求,求人倍率为1.3和0.9。这是因为资源开采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的开采需要大量的工人,他们在就业市场上都属于一般劳动力,就业竞争力较低。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会在短期内迫使大量的一般劳动力走向人才供给市场,导致一般劳动力明显过剩[4]。

在资源型城市,一方面表现为高素质人才资源流失严重。有资料表明,在改革开放的近30年里,阜新市人才流失总量超过12万人,约占同期专业技术人才的1/4。高层次人才在流失的人才中占比相当大[5]。抚顺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矛盾的影响,从2000到2005年,全市外流人才总量达3 815人[6-7]。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外引进高素质人才难度大。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发展新的产业,找到新的发展增长点,但是新产业从提出规划到初具规模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才能完成,这个时期差不多得8-10年时间,再由于资源型城市的总体收入水平较低,城市教育资源较少,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因素,导致对外地人才引进难度大,很难引进到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型城市难以引进新产业需要的人才,导致新产业的发展速度较慢,从而推迟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进程。

三、辽宁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观念

(1)规划城市产业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首先需要解决城市战略规划问题,这需要政府具有很好的规划能力,从政府管理的角度出发应该着力培养这方面的专家及管理人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规划不但要考虑城市自身的资源、技术、文化等特点,而且要考虑区域乃至辽宁省的总体发展规划。要作好城市发展规划,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资源型城市发展规划,上级政府要创造条件让资源型城市领导多学习已成功转型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经验,或者让已成功转型城市的领导干部到转型城市传授经验,必要时可以直接将成功转型城市领导委派到需要转型城市,同时多邀请智囊团帮助出谋划策。

(2)政府引导资职工转变观念。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政府要注意引导资源型企业及相关联企业职工转变观念。政府要加强对下岗或待岗职工的心理辅导,通过多种途经向失业职工宣传政府帮助他们就业的决心和政策。一是宣传国家的就业形势与政策。二是宣传就业典型,发挥示范作用。通过使下岗失业职工转变观念,逐步树立起自立、自信、自强精神,激发起他们的创业、就业热情。

2.解决现有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

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特点,可以通过再就业培训、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创业等措施来解决就业问题。(1)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再就业培训中要突出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针对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的下岗失业人员,应注重进行服务业方面的培训。二是针对较年青的下岗失业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技能的培训,如由政府牵头建立再就业培训实训基础,使接受培训者能够在培训过程中实际操作,提高对技能的掌握水平。(2)提供优惠政策鼓励职工创业。政府积极出台创业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也可以带动其他人员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政府可以为创业提供从资金到物资的支持,同时为创业者配备专门的创业专家、顾问做具体指导。如可以为通过政策审批的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提供厂房、车间、机器、办公室等条件。政府同时可以通过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失业者创办小企业,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无偿制定起步规划,通过改善投资和收费等外部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3)积极输出剩余人力资源。资源型城市在转型初期劳动力资源丰富,城乡经济活动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较突出,仅靠本地区解决难度非常大。因此,转型初期城市有必要实行扩大劳务输出战略。劳务输出包括向国内其他经济较发达省市输出和向国外输出,同时也有永久性输出和暂时性输出。人力资源的永久性输出就是将一部分人力资源迁移到另一个城市或地区,这种输出可以减少原资源型城市的就业压力,城市本身不能分享输出的人力资源所创造的财富。

暂时性人力资源输出。如阜新市合作开发内蒙古锡盟白音华煤田露天矿属于这种形式,由阜新市向白音华输出技术人员,与内蒙古锡盟共同开发白音华煤田露天矿。这种人力资源输出,城市可以分享输出人力资源创造的财富。

3.产业升级的同时加强配套人才政策

人力资源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期,转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应该有前瞻性,在转型前就需要进行这方面的人力资源准备。资源型城市在进行城市转型发展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同步出台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政策。

新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离不开相关人才的贡献,资源型城市要注重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度,在准备发展相关新兴产业的同时,也需要考虑需要的人才如何培养。由于产业是新的,对人才知识与能力的需求也是新的,政府在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规划时需要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经验。在人才

培养规划与政策中,应该对未来新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及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做出科学的预测。同时政府在引进新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方面,应该加大投入和引进力度。

[1]辽宁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专项规划[EB/OL],http//www.lngh.gov.cn/UploadFiles/200559203259565.doc.

[2]高慧斌.辽宁振兴5年 转型:资源型城市困境中崛起[N].辽宁日报,2008-10-20(5).

[3]李雨潼.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J].人口学刊,2007,162(2):54-58.

[4]“资源枯竭矿业城市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资源枯竭矿业城市就业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48):1-12.

[5]余际从,贺沙.阜新市经济转型中就业问题的探讨[J].中国矿业,2005(2):1-5.

[6]于立,孟韬,姜春海.资源枯竭型国有企业退出障碍与退出途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3(10):5-12.

[7]赵振宇.抚顺:“网”聚人才再崛起[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01-14(3).

(责任编辑 董邦国)

猜你喜欢

资源型失业人力资源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失业预警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无人机 会有时——飞行员的失业时代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不同类型失业青年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