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2013-02-06张少卿周玉良
张少卿 周玉良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广东广州 510000
细菌耐药日趋严重,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耐药细菌的重症感染是威胁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 如何预防ICU 内的耐药菌的发生,仍是当今医学难题。 为探讨ICU 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可以指导以后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现就将该院2011年ICU 细菌耐药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1—12 月该院ICU 病人送检标本, 标本分别来源于痰、尿、血液、深静脉导管、胆汁等,其中剔除同一患者同一部位相同菌株, 共分离培养菌株235 株, 其中以呼吸道为主,占75.74%。 见表1。
表1 病原菌的标本分布构成比
1.2 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 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将临床分离的菌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
表2 病原菌的分布构成比
表3 常见革兰阴性菌对20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 结果
2.1 分离菌的数量和构成比
共分离出 235 株病原菌,阴性菌166 株,占70.64%,其中最常见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 阳性菌45 株,占19.15%,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真菌19 株,占8.09%。 结核杆菌 5 株,占 2.13%。 见表2。
2.2 分离菌的耐药性
2.2.1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氨苄、头孢唑啉、 氯霉素、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高度耐药, 耐药率均达98.4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相对敏感,耐药率为60.94%,对多粘菌素完全敏感。 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氨苄、头孢唑啉、头孢噻肟、氯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高度耐药,耐药率均达92.11%。 对头孢吡肟、头胞哌酮舒巴坦相对敏感,耐药率为55.26%。 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氨苄高度耐药,达90.48%,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基本敏感。 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氨苄耐药率最高,达88.24%,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四环素、氨曲南、头孢他啶相对敏感,达52.94%。以上病原菌均对多粘菌素完全敏感。 见表3。
2.2.2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完全耐药,对头孢西丁、苯唑西林、环丙沙星、红霉素均高度耐药,耐药率均为96.67%,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考拉林均敏感。 见表4。
3 讨论
ICU 患者通常病情危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有创性操作较多,住院周期长以及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从而使ICU 患者的病原菌及耐药性有其自身特点。 该研究分离出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占75.74%。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0.64%,其中最常见的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且均呈现多重耐药的情况,其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为严重。
表4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0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鲍曼不动杆菌是本院ICU 检出率最高的细菌,全为痰标本,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达90%,对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均在80%以上。不容乐观的是,对头胞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60.94%,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76.56%,该结果高于2010 年中国CHIINET 的数据[1]。 考虑可能与患者均有长期使用头胞哌酮/舒巴坦及亚胺培南有关。 研究显示[2]碳青霉烯酶的产生、外膜孔蛋白的丢失和主动外排是耐碳青霉烯类的重要机制。 该研究中暂时未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粘菌素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也较严重,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25%,头胞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高达55.26%,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50%,与肖永红报道[3]42.5%相近,但远高于国内部分报道[4-5]。 该菌耐药机制复杂,该菌的外膜通透性极低,对抗菌药物主动外排,有研究发现该菌能产生金属酶,该酶能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6],从而造成治疗上的困难。
肠杆菌科中,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耐药率均达50%,考虑可能与临床大量使用此类抗生素有关,导致出现大量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 本调查发现,亚胺培南无耐药情况发生,这与亚胺培南有特殊的膜通透性,容易进入细胞内, 且与所有的青霉素结合蛋白有较强的亲和力以及对β-内酰胺酶高稳定性有关[7]。
在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00%,但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 所以在ICU 病房,临床上考虑为革兰阳性菌感染时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仍为首选。
细菌的耐药性尤其是多重耐药问题日益严重, 以至治疗失败,感染复发,住院时间延长等问题。 细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无控制地和不适当地使用抗菌药物。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应积极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根据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把细菌的耐药性防患于未然。
[1]朱德妹,汪复,胡付品,等.2010 年中国CHINET 细菌耐药性检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2]杨青,徐小微,俞云松,等.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病学及碳青霉烯酶类型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6):342-345.
[3]肖永红.2008 年度ICU 细菌耐药性检测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6):2384-2388.
[4]张敬,丁宁,陈小雄,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8):953-955.
[5]孙琪,齐桂云,刘军,等.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42-143.
[6]陈健康,肖敏敏,丁韧.2004-2008 年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3111.
[7]张健,赵明东.医院感染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