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2013-02-06王少霞

中外医疗 2013年21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造影剂

王少霞

河南科技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洛阳 471023

所谓的急性心肌梗死通常是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以及粥样化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血栓,最终使得动脉出现急性闭塞的情况。由于血小板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拮抗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及黏附反应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为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对该院2011 年12 月—2012 年12 月所收治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所收治的12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70 例,女50 例,所有患者的年龄为40~82 岁,平均年龄为(59.98±9.21)岁。 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术前3 h 均给予300 mg 氯吡格雷、300 mg 阿司匹林。 治疗结束后,每天对患者给予300 mg 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连续服用1 个月后,将其剂量降为100 mg,每日对患者给药1次。

对照组: 对该组患者在术中以及术后均给予普通肝素进行治疗术中的用药剂量为100 U/kg, 术后利用全量肝素来对患者进行持续静脉泵注,并根据患者的凝血时间(ACT)来对肝素的泵入量进行调整,将患者的ACT 维持在180~240 s 之间。

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以及PCI 术前对其给予10 ug/kg 替罗非班静脉推注,并将推注的时间控制在3 min左右。 然后以 0.075 ug/(kg·min)的速率维持到术后 24~36 h,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肝素用量为100 U/kg, 术后对其给予半量持续泵注,将患者的ACT 维持在180~240 s 之间。

1.3 评价标准

1.3.1 TIMI 分级标准

①TIMI 重度:患者的血细胞比容下降率>15%,血红蛋白量下降大于50 g/L,心脏出现填塞的情况。 ②TIMI 轻度: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咯血、呕血、自发性肉眼血尿,患者的血红蛋白下降量低于30 g/L,患者已知出血部位的血红蛋白下降量为30~50 g/L,或者是血细胞的比容下降量>10%。 患者未知出血部位的血红蛋白量下降40~50 g/L,血细胞的比容下降12%~15%。

1.3.2 TMP 分级标准 0 级:没有造影剂密度或显影。 1 级:存在少许造影剂密度或显影。 2 级:中度造影剂密度或显影,但对侧或不同侧的非梗死相关动脉造影时的心肌造影剂密度或显影情况表现为心肌部分灌注。 3 级:造影剂密度或显影正常,与但对侧或不同侧的非梗死相关动脉造影时的心肌造影剂密度或显影情况表现为心肌完全灌注。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 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TMP 的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脏发生量以及TMP3 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大出血的情况,且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观察组中有6 例患者出现了出血的情况,其概率为10%。 对照组有4 例患者出现了出血的情况,其概率为6.7%。

3 讨论

随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PCL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5],在对患者行此种手术治疗时,冠状动脉内的血栓仍不容忽视,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一定要对抗血栓药物进行适当的选择。

表1 两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TMP 分级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n(%)]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病死率以及发病率相对较高,目前,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抗血小板、抗凝联合治疗PCI 已成为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6]。 患者在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时,易损斑块的破裂可使得血小板被激活, 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血栓在手术过程中具有易脱落、易碎裂的特点。 此外,PCI 术中由于球囊、支架等器械的使用,容易使得冠脉斑破裂,同样也会使血小板出现激活、黏附、聚集的情况,最终形成血栓。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替罗非班+半量肝素的治疗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全肝素治疗效果,他们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研究的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对急性心肌梗死进行PCI 治疗的过程中, 及时地使用替罗非班可以达到抗血小板作用,防止患者病变部位血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减少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提供进一步的改善。

综上所述,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L)的过程中,替罗非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它可以对肌注组织进行有效地改善, 以此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心脏事件的概率,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因此,可以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进行推广使用。

[1]蔡林,于翔,卢成志,等.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联合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2579-2580.

[2]付伟.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8):1565-1567.

[3]陈少青,张月兰,郭亮,等.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山东医药,2012,52(4):33-35.

[4]张红雨,王佩显,曹艳君,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20):2253-2255.

[5]张红雨,王佩显,曹艳君,等.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1):25-29.

[6]周东晖,金元哲,王琦,等.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血栓抽吸及替罗非班联合应用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5):44-45.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造影剂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与外周静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