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全的个性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3-02-03关小花
关小花
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活动的过程。孩子们的一切感知都是通过人的各种系统反映给大脑,大脑又再指挥人体器官进行各种行为。心理学家梅里把脑的活动比做汽车发动机的工作。笔者认为这种比喻非常恰当。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工作中,首先是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就是能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孩子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自愿学习,自主学习的状态,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学到知识。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就是让孩子们的学习“发动机”保持最佳状态。
如何能够使得孩子们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呢?
创新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主体作用,而是引导主体——孩子们的作用,是主体的服务者。孩子们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各式各样的,因而,学习“发动机”也是千姿百态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师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因材施教,保养好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工程量巨大而复杂,但也是光荣而神圣的。“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心理健康,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的“发动机”类型各异,那么就存在着有的“发动机”先天性能优越,有的“发动机”天生不尽人意。那么就注定了教育工作中要做两项巨大的工作:一是心理健康素质培养。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二是健康心理维护。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发展。从性质来看,教师教育工作内容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项重要内容。发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进行培养促进。补救性教育则主要是对心理处于不良状态或心理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帮助,使之回复正常状态。
心理健康理论把人们的心理状态分为三种情况或状态:正常状态(常态),不平衡状态(偏态)与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这三种状态的特点是:常态——个体的一般特征是在没有较大的困扰情况下,个体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偏态——个体发生了“生活事件”,即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应激等状态。个体一旦处在不平衡状态,通常情况下,他会通过自身调节来消除,如果单靠自我调节无效,就得借助于他人疏导,使之消除不平衡,恢复平衡状态。变态,就是指个体在偏态时得不到正确疏导,出现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回复正常状态,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使学习的“发动机”保持良好运转。
随着社会变革而产生的一些变化或暂时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会对青少年心理状态产生消极作用。从家庭方面看,父母外出务工、离婚等因素,家庭温馨的减少或父母对独生子女不恰当的管教,都会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从学校方面来看,学习的压力,频繁的考试,学生分数排队等,导致竞争激烈,压力剧增,使青少年学生无休止地陷入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不平衡状态之中。从社会环境方面来看,一些黄色淫秽的东西出现,信息渠道的畅通,政府部门一些不正之风,观念的多元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现今时代,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所以,我们要保养好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应该从三个方面操作:
一、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二、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我们不能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比如,在一个班集体中,有一些学困生,他们的学习“发动机”有或这或那的问题,表现出来的特征,也许是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与同学们相处有些小气等,那么班集体中难免有同学会不喜欢这些人,甚至会歧视他们。因此,老师们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成绩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这个班集体中,大家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这样,这些孩子们就不会陷于一种不良环境之中,渐渐地,也许会有令人惊奇的表现:成绩好的不再骄傲,成绩差点的有了进步,等等。应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各种各样的“发动机”都良好运转。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各有所长,外向内向,好动好静,都没什么不好。因此,我们不需要强求一个文静的孩子变得活泼好动,也不需要奢望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文静乖巧。我有一个学生周静,小姑娘长得漂亮,性格文静。她妈妈总是当着孩子面嫌她太胆小,说她以前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总是觉得孩子还不够优秀,周末还让她学这学那。我通过观察,发现这孩子其实很内秀,学习认真,乖巧,但是不喜欢妈妈说她胆小,在周记里也告诉我她很苦恼,没有时间玩。于是,我在课堂上不露声色地鼓励她,发现她并不是不敢举手,胆子也不小,只是更善于文字表达而已。我告诉她的妈妈,周静已经很优秀,她的性格文静内向,跟活泼外向一样,也是一种健康的性格。对孩子要求不能太高,不能老是说她这不行那不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这么小就厌学,那就什么都学不进去了。她妈妈点点头。
还有一个孩子叫张统,这孩子个头很小,年龄不小,学习慢半拍;还有一定攻击性,经常跟同学一发生矛盾就打架,家长比较年轻。我经常找他谈话,鼓励他要认真学习,与同学们团结友好,还跟他的家长聊天,了解他的基本情况。这孩子渐渐地有了一些进步。然而,就在孩子取得进步没多久,学习又急剧下降。以前家庭作业基本上能够按时完成,现在却总是不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周都安排时间,在放学后留他去办公室补习功课。在跟他聊天时我发现,孩子总是说:“妈妈还没有回来,爸爸说老家有些事情。”终于有一天,张统脸上带着几道伤痕来上学。一种直觉告诉我,他的妈妈并不是老家有事久不回家,而是爸爸妈妈可能在闹矛盾。于是我旁敲侧击,终于了解到他的妈妈和爸爸吵架了。妈妈赌气回了老家,爸爸要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孩子,有时候心情不好就会打孩子。我感觉到孩子的家人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些,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处理这件事情。我在跟张统爸爸交谈时,暗示他要对张统多加鼓励,父母双方的关爱是直接影响孩子学习心理状态的。在跟张统交谈时,鼓动他打电话给妈妈,说很想念她。告诉妈妈,老师表扬了他,说他很乖,有进步;如果妈妈在身边,进步就会更大。果然,张统的妈妈不久就回家了,孩子的学习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每一台“发动机”都有自己的特点,如果我们用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必定使得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也会导致校园里千篇一律的单调局面。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各自的个性,适当引导,才能够永远保持百花齐放春满校园的美好景象,才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发动机”各有特色,尽可能达到最佳运转状态。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兴平小学)
责编/张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