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强力推进畜牧业大省建设进程—访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局长贾涛

2013-02-03鹿红敏张院萍

中国畜牧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禽全省

文┃本刊记者 鹿红敏 张院萍

特约记者 杨静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以后,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吉林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牧业经济,实现了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2006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牧业经济的思路,畜牧业在农业现代化大格局中,摆上了率先突破、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此后,又相继作出了实施六大工程、打好三年攻坚战和实施四年提升计划的总体安排,坚持“五化”并举,加快畜牧业大省建设进程。那么现在,吉林省畜牧业发展情况如何,有哪些特点,未来的蓝图是什么?就此,记者采访了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局长贾涛。

记者:您好,贾局长,经过“十一五”这几年的发展,吉林省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哪些变革,可以谈谈吗?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局长贾涛

贾涛:当然可以。经过近几年的平稳较快发展,吉林省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具体标志为“七个明显提升”。

一是畜牧业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全省猪、牛、羊、禽发展到2626.5万头、727.8万头、718.2万只和5.75亿只,比2007年增长45.92%、15.69%、15.78%和35.93%,年均递增7.85%、2.96%、2.97%和6.33%。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53.7万吨、100.2万吨和49.1万吨,比2007年增长28.98%、30.47%和42.32%,年均递增5.22%、5.46%和7.31%。畜禽养殖业产值实现1130.4亿元,比2007年增长65.5%,年均递增10.6%。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955元,比2007年增长37.78%,年均递增6.62%。

二是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支持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千家万户分散经营模式逐步弱化淡出,规模化标准化成为基本生产方式。五年来,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96.1亿元,新建和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7500个,全省备案规模养殖场(小区)达到8862个,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2%,比2007年提高27个百分点;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90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200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占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8%,比2007年提高30个百分点。

三是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实施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基地县(市)为保障、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集聚社会资本、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及关联紧密的配套企业、服务性产业等发展要素,建设了省级生猪、肉牛、奶牛和家禽等15大产业园区,现代牧业生产要素加速集聚,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步伐明显加快,畜产品精深加工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7家,比2007年增长38.7%;年屠宰加工畜禽2.8亿头(只),比2007年增长64.7%;实现销售收入420亿元,比2007年增长180%。皓月、华正、广泽、卓越、康大等大型龙头企业在基地建设、品牌开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有力带动了现代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按照强基础、抓源头的发展理念,采取“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加快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五年来,全省共投入建设资金30.5亿元,扶持改扩建原种场和良种扩繁场212个,从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和俄罗斯引进优良种猪、种牛、肉鸡和兔等9个优良品种,结束了全省连续10年未从国外引进良种的历史,畜禽种群结构得到优化。吉林特色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分别建立了延边黄牛、松辽黑猪、长白山中蜂等品种资源保护场,延边黄牛和松辽黑猪纳入国家品种名录。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长白山黑牛和精气神山黑猪品种开拓了高端市场。全省各类种畜禽场达到305个,比2007年增加115个。组建了全省生猪、肉牛、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了畜禽健康养殖科技服务“345”行动计划,畜牧业科技贡献率由2007年的50%提高到55%。

五是动物卫生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保护,全面落实各级政府负总责的防疫工作责任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资金、技术、物资得到有效保障。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省猪牛羊耳标佩戴率分别达到89.3%、90.3%、87.1%,比2007年提高15.29、17.66和12.9个百分点。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结核、布病等人畜共患病扑杀净化工作,松原、白城2市被纳入国家布病区域化防控试点区,对病畜及阳性畜实行强制扑杀,畜群得到有效净化。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高标准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成为全国第一家以县为单位的免疫无口蹄疫区。全省防疫形势保持稳定,连续9年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加强,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实现了全程监管,有效防止了“瘦肉精”等违禁投入品的使用,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平稳,风险可控,态势良好,不仅保障了城乡居民吃上放心畜产品,而且确保了公共卫生安全。

六是畜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升。顺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引导和规范下,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在自愿的基础上,按其从业的领域,组成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合作组织,改变了小规模分散化、以农民家庭独立经营为主要生产单元的发展格局,全省跨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的畜禽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000个,其中省级示范社200个,带户规模占全省规模养殖户的53%。实践证明,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不仅在组织生产、协调产销、开拓市场、依法维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探索农村合作经济多种实现形式上也开辟了有效途径。

七是畜牧业发展环境明显提升。强牧惠牧政策体系和多元投入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7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牧业经济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牧业经济的意见》等14个政策性文件,初步构建了涵盖产加销各环节的政策保障体系。组建了全国首家畜牧业贷款中心,筹建畜牧业专业担保公司30家,注册资本金规模达到6亿元,担保贷款能力达到30亿~40亿元。“十一五”以来,畜牧业工作会议始终和农村工作会议套着开,这本身就足以说明省委、省政府对畜牧业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粮牧并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地位。

记者:看来,吉林省畜牧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成绩超出预期,那么,遇到的挑战是什么呢?

贾涛:回顾“十一五”畜牧业发展,我们深切感到,挑战前所未有,这五年,是市场波动大,疫情危害重,历经坎坷的五年;也是科学应对,加强扶持,砥砺奋进的五年;更是转变方式,提质增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五年。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畜牧业发展正处在由传统牧业向现代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还存在着基地建设滞后于生产加工、品种改良滞后于市场需求、疫病防控滞后于规模发展等突出问题,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竞争能力不强,一遇到市场波动和突发疫情,全行业发生严重亏损。这些问题,既是影响当前全省畜牧业发展的紧迫问题,也是制约今后畜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将严重影响畜牧业大省建设步伐。当前,我省正在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壮大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丰富“菜篮子”的主要保障,肩负着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务院在东北地区建设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畜禽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推进现代牧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吉林省坚持“三化”统筹,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一年,还是畜牧业转变方式、优化升级、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请问,吉林省畜牧业发展总的目标是什么?

贾涛: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2013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畜牧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托资源基础优势,继续推进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按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要求,实行“五化”并举,创新发展模式和机制,加快构建现代牧业产业体系,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重要的畜禽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大省建设进程。

2013年畜牧业发展总的目标是:全省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2836.1万头、746.1万头、771.2万只和6.08亿只,同比增长8%、2.5%、7.4%和5.9%。肉蛋奶产量达到277.9万吨、104万吨和51.6万吨,同比增长6.6%、3.8%和5%。畜禽养殖业产值实现1210亿元,同比增长7%。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1400亿元,同比增长16.67%。

记者:怎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贾涛:为实现这一目标,要突出抓好这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在注重规模经营的同时,加快标准化建设。要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坚持政府扶持、多元投入、多方建设的方针,充分考虑区域饲养环境、土地粪污消纳能力、动物防疫和市场准入条件等要求,在抓好200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工作重心要由“创建”向“辐射带动”转变,发挥好政策扶持导向作用,加快高标准养殖场(小区)建设步伐,力争到年末,全省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3%,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50%。要加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去年末,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坚持畜牧业发展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并重、综合利用优先的原则,采取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等形式,综合治理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小区)1200个以上,建设高效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40个以上。各地要抢抓机遇,加大力度,科学制定区域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依托长吉一体化区域和重点流域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治理等项目建设,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有条件的养殖、加工企业率先建设粪污处理中心,对周边小、散养殖户粪污进行集中处理,发展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要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坚持“引育繁”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支持从国外引进原种猪、祖代肉种鸡、祖代肉种兔、种牛胚胎、种羊和种蜂,支持生猪扩繁场和种羊场建设。

二是在注重产业化经营的同时,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和建设。从2013年起至“十二五”期末,启动建设“五个一”工程,做大做强“龙头”经济。新增1000万头生猪工程。围绕中粮集团、正邦集团、中新食品区、温氏集团、精气神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新建1000万头现代化生猪产业化项目,到2015年,实现总产值439.5亿元,其中新增产值179.5亿元。推进1000万头肉牛工程。围绕皓月集团、延边畜牧开发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加快推进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建立优质基础母牛核心群,到2015年,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1000万头,实现总产值431亿元,其中新增产值137.2亿元。推进1000万只肉羊工程。围绕麒鸣牧业、秋林集团等龙头加工企业,加快推进企业与养殖基地的对接,到2015年,全省肉羊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实现总产值46.1亿元,其中新增产值13.4亿元。推进1000万只兔工程。围绕吉林康大、东林兔业等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养殖基地”的模式,加快饲养总量扩张,到2015年,全省兔发展到1000万只,实现总产值8亿元,其中新增产值5亿元。推进1000万只貂狐貉工程。以白城、松原和吉林等区域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通过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新建养殖基地,到2015年,全省貂狐貉发展到1000万只,实现总产值50亿元,其中新增产值20亿元

三是在注重科技进步的同时,加快推进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建设,我省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当前重点是规范与完善、提高与加强。各地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进行汇报,主动争取支持,推动法律实施和政策落实。要突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将法律规定的各项职能细化分解到位,逐步规范推广机构名称,统一形象标识,提升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整体形象。要大力推进服务手段创新,健全乡镇畜牧业技术人员包村联户机制,鼓励引导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支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龙头加工企业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要坚持科技创新提速、科技推广提效、科技培训提质的原则,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提质增效、防病减灾增效、粪污综合利用增效、畜产品精深加工增效、饲料节本增效等5大关键技术体系建设。加强现代生猪、肉牛、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升畜禽生产能力。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广普及人工授精、高效繁殖、健康养殖、环境控制、奶牛高产、疫病控制、畜产品安全、肉牛育肥等8项畜牧业实用技术,力争到年末,全省畜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有更大提升。

四是在注重抓好疫病防控的同时,加快动物卫生安全水平整体升级。首先,在疫病区域化管理上,要加快推进无疫区建设。总结推广永吉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全省无疫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从2013年起,每个市州抓1个试点县,2014年全面推开,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无疫区建设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其次,在动物疫病防控上,要抓好“四防”工作。即抓好常规防疫、人畜共患病防治、边境防疫、应急防疫。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推进重点动物病种从免疫临床发病向免疫无疫和非免疫无疫过渡,从基本控制向有效控制和消灭净化过渡。坚持以春秋两季动物集中免疫为主,实行常年补免相结合的原则,切实抓好免疫、监测、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的落实,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再次,在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上,要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四类场所”动物防疫监管、强化信息化管理、强化制度化建设。深入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全面推行防疫条件审查“一票否决制”,切实加强对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逐步实现从“环节监管”到“全程监管”。严格落实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领域监管制度,加快推进检疫证明机打出证工作,全面提高动物卫生安全水平。最后,在兽医工作上,要抓好实验室和队伍建设。强化兽医实验室考核,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兽医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力争尽快通过考核和计量资质认证。加快以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为主体的新型兽医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官方兽医培训,切实加强执业兽医管理,不断提高兽医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

五是在注重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长效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从严管理、从严执法、从严处置的原则,依法加强对畜禽饲养环境、种畜禽质量、畜禽交易与运输的监督管理,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要加强兽药行业监管。继续深化兽药经营秩序治理,强化兽药残留监控,加大执法力度,把好“生产、经营、使用”三个关口,严厉打击超剂量、超范围、不执行休药期等滥用抗菌药物的违法行为。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督促整改,对典型重点案件,要严查严办,切实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要加强饲料行业监管。建立健全饲料、饲料添加剂监管制度,严格行政许可,提高准入门槛。针对重点饲料添加剂和单一饲料产品,分类制定行业监管措施,定期组织开展抽样检测,严厉查处在自配料或饲养环节添加使用违禁添加物等违法行为。要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加快推进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健全生鲜乳收购、销售和检测体系,完善生鲜乳运输车辆准运制度和生鲜乳交接单制度,加大对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解抗剂等违法违禁物质的监控,切实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禽全省
映像畜牧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映像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