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8例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2013-02-02赵海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全肺胸腔镜胸腔

赵海平

158例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

赵海平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158 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围手术期精心治疗与整体专科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使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日10~20 d,平均12 d,术后胸腔引流管时间3~5 d。结论严格掌握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技巧,可有效提高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避免和减轻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患者对治疗护理效果满意。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护理;围手术期

随着胸腔镜技术在胸外科的广泛应用,手术适应证逐渐扩大,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优于传统开胸手术,此手术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切口疼痛轻等微创优势。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及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要跟上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做好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我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行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158例,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8例均在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男122例,女36例,年龄42~75岁,平均59.3岁。术前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正常19例,通气功能轻度降低103例,通气功能中度降低36例。本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插管;施行肺叶切除的131例,一侧全肺切除的27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5例,经心内科会诊积极采取措施治愈;肺部感染7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肺不张3例。经过积极治疗和加强专科的护理,158例患者均治愈康复出院。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住院后心理负担较重,害怕手术,担心疾病预后情况,表现为精神抑郁、焦虑、恐惧紧张等不安的心理,确诊为肺癌后产生悲观和消极情绪,而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患者不了解,猜测、抗拒、预感性悲哀等心理反应较明显,护士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胸腔镜肺癌手术的优点及此手术临床成功的例子,主动与患者沟通,通过交流得到患者、家属的信任,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手术及术后的治疗与护理,利于术后的康复,减轻痛苦,缩短住院日。

2.2术前指导 肺癌术后最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因此术前训练患者呼吸功能,由于胸部创伤要指导患者练习腹式呼吸。告知有吸烟史的患者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及对术后的康复影响,要求住院患者绝对戒烟。告知患者术后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性,教会其正确的咳嗽方法:即吸气后屏气2~3 s后用胸腹部的力量深处咳嗽,不要从口腔后面或咽部咳嗽,用2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咯出。每日练习3~5次,可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讲解术后各种监护及引流管的重要性,增强其配合意识。术前3 d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需要。保证术前晚的睡眠,必要时可给予镇静药物。

3 术后护理

3.1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3 d内用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测体温、心率、血压、呼吸,尤其注意观察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应大于95%,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末梢循环情况及尿量。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及时给予处理,并认真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3.2氧气吸入 全肺及肺叶切除后,血液循环重新分布,肺活量明显减少,患者缺氧症状较为突出,特别是肺功能较差以及高龄患者,术后可使用面罩给氧3~4 L/min或呼吸机辅助呼吸,帮助患者平稳度过创伤反应期,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95%以上,自我感觉呼吸良好时可改为间断吸氧,1周后根据情况可考虑停止氧气吸入。

3.3鼓励并协助患者深呼吸及咳嗽 患者术毕麻醉清醒后,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运动,指导其自行咳嗽排痰,预防肺不张和肺部感染。肺叶切除患者咳嗽时可教患者用双手按住胸部伤口或护士给予帮助,以减轻伤口疼痛。协助患者坐起叩背,通过振动使分泌物自管壁脱落而易于咳出。还可在吸气末用食指、中指稍用力向内压迫胸骨上窝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射,促使患者咳嗽。全肺切除患者1~2 h叩拍健侧肺,通过叩拍使支气管内痰液震动而利于痰液咳出。痰液粘稠患者可行超声雾化吸入,2~3次/d,以起到湿化呼吸道、消炎、解促进痰液排除等作用。对呼吸道分泌物较多而咳痰无力患者,可使用压缩雾化吸入,2~3次/d,必要时可采用鼻导管吸痰。对鼻导管吸痰无效,并有肺不张、肺炎者,可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直视吸痰。肺叶切除患者术后第二天教患者练习吹气球进行肺功能锻炼,避免肺不张和坠积性肺炎,一般每天吹5~10次,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定,不要过于勉强。

3.4补充营养和水分 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术后输液的管理,严格控制每天的输液量及输液速度,防止前负荷过重,全肺切除术后,血液全部流经健侧肺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使右心室的负担加重,若输液量过多,速度过快,则有发生急性右心衰和肺水肿的可能。原则上补液量应低于出量,补液量一般控制在每天1500 ml以内,速度20~30滴/min,并限制氯化钠的输入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1]。严格记录24 h出入水量,维持液体平衡。保证口腔卫生,促进食欲。营造愉快的环境,提供均衡的饮食套餐,保证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3.5卧位护理 术毕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完全清醒后可将床头抬高15°~30°,取半卧位或高半卧位(30°~45°),有利于呼吸和胸腔引流。为避免纵隔过度移位、健侧肺组织受压引起缺氧及心血管扭曲引起休克等,患者术后保持仰卧位或1/4健侧卧位。胸腔引流管拔除后,可定时患侧卧位,时间每次不超过30 min为宜,以利于健侧肺扩张,纵隔向患侧移位,减少胸部残腔[2]。

3.6胸腔引流管的护理 肺癌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目的是排除胸内积气积液,同时发现各种并发症。肺叶或肺段切除患者特别注意引流系统的密闭性,并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要经常反复挤压,水封瓶内水柱波动范围一般在20 cm内,若波动过大(>30 cm),要警惕肺不张[3]。 全肺切除术后所置胸腔引流管一般呈钳闭状态,因患侧胸腔为一空腔,应有一定的胸腔积液以平衡两侧胸腔压力,防止纵隔移位,以使患侧逐渐被渗出的血性胸水所填充。在护理中,观察气管是否居中,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若发现患者气管偏向健侧移位,患侧胸廓饱满患者并伴有呼吸困难,要立即通知医生,结合胸部叩诊、胸片等明确胸水情况,开放引流管排液减压,以使胸腔两侧压力趋于平衡。减压时应半放开引流管,减压速度要慢,控制量每次不超过100 ml,避免快速过量放液引起纵隔突然摆动而致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等。

3.7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后注意每天保持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活动,1~3个月仍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保证在优良的环境工作和生活,避免烟雾和化学刺激物品的环境。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4 小结

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的广泛应用,不仅对手术医生有较高的操作能力,对术围手术期护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系统的专科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的成功率,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住院费用,达到预期护理效果。

[1] 王桃桂,胡素清,王建华,等.肺恶性肿瘤全肺切除病人的术后护理.护理学杂志,2004,19(20):34-35.

[2] 黄敏清,杨翠芹,陈秋芳.中央型肺癌全肺切除术的护理.广东医学,2004,25(2):227-228.

[3] 邹卫.普胸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6:147.

450006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全肺胸腔镜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三例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
乳腺癌肺转移胸腔积液的治疗(附36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