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分析
2013-02-02王金华
王金华
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分析
王金华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0 d。评定两组疗效,确定治疗成本,探讨成本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成本为468元,效果为0.925,成本效果为505.9;观察组成本为108元,效果为0.95,成本效果为113.6。观察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所获得一个单位治疗效果所用成本低于对照组。结论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但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方案既有较好控制血压效果,还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原发性高血压;依那普利;氨氯地平;美托洛尔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案较多,但不同治疗方案除了疗效可能存在差别外,同时治疗成本也存在差异。由于高血压的治疗需要长期进行,用药既能较好控制血压同时所需费用低的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减轻经济负担。本文观察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成本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均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糖水平异常患者、心功能衰竭患者、冠心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对实验药物有禁忌患者。均为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所选患者中男42例,女38例,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60.1±4.7)岁;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依那普利口服,每次10 mg,2次/d;美托洛尔为每次50 mg,2次/d。对照组患者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每次5 mg,每天服用2次;美托洛尔为每次50 mg,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0 d。治疗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舒张压下降超过20 mm Hg,可评为显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为10~19 mm Hg,为有效;舒张压改变情况没有达到显效或有效标准,为无效。
1.3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所得实验数据均在SPSS 14.0统计学软件下实施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评定 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2例、无效3例。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成本确定和成本效果分析 治疗成本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之和,根据文献提示[1],比如患者和家属的时间成本等间接成本不易统计,故本研究不计算间接成本,只计算直接成本。在直接成本中,包括药品费用和医疗费用,医疗费用两组患者均为相同,这里的成本可认为是药品费用,在药品费用中,除了氨氯地平和依那普利二者不同之外,其他用药均相同。所以,本文所及成本即为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的成本。
对照组苯磺酸氨氯地平(每粒5 mg,每粒3.9元)成本为468元。观察组依那普利(每粒10 mg,每粒0.9元)成本为108元。成本效果:对照组成本为468元,效果为0.925,成本效果为505.9;观察组成本为108元,效果为0.95,成本效果为113.6。观察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所获得一个单位治疗效果所用成本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慢性心血管疾病,目前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多采用早期、联合及长期治疗。本文选择的两种联合治疗方案都是常用、有代表性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案。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减少单药用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控制血压效果[2]。依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氨氯地平为钙通道阻滞、美托洛尔为β1受体阻滞,上述三种药物均为抗高血压的一线药物。在用药方案选择方面,既有较好疗效同时治疗成本较低的方案才符合药物经济学原理[3]。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近似,没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成本效果低于对照组,说明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分别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均能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但依那普利和美托洛尔方案既有较好控制血压效果,还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1] 陈洁.药物经济学.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97-108.
[2] 向新胜,郭索华,陈洁.小剂量、联合、个体化药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200例临床分析.福建医药杂志,2002,24(2):10-11.
[3] 李明晖,李洪超,马爱霞.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中国药房,2008,19(11):801-804.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