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39例临床分析
2013-02-02王林
王林
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39例临床分析
王林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手术方法、效果。方法对39例行关节镜诊治的盘状半月板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21个月,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或消失。按照Ikeuchi方法评定疗效:优3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关节镜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效果满意。
盘状半月板;关节镜;治疗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主要症状为活动时膝关节外侧间隙疼痛,多伴有关节弹响。文献报道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达5.14%[1],多见于青少年。2006~2011年我院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39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2011年共收治并获得随访39例病例资料,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1~53岁,平均21岁。39例经关节镜下诊断为外侧盘状半月板并损伤。临床表现:明显外伤史21例,疼痛35例,关节弹响31例,关节交锁11例,股四头肌萎缩31例,McMurray征阳性3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膝关节磁共振检查:提示盘状半月板损伤。盘状半月板根据Watanabe的分型:可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和Wisberg韧带型。本组完全型21例,不完全型18例,未见Wriberg韧带型。26例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10例行半月板次全切除术,3例行半月板完全切除术。
1.2手术方法 麻醉达成后,患者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盖手术无菌巾。常规取膝关节内外侧关节镜入路。分别置入关节镜和手术器械,常规检查关节腔。按照顺序依次检查髌上囊,髌股关节,膝内侧间隙,髁间窝,膝外侧间隙及膝关节后内、外侧间隙。探查盘状半月板的类型,明确半月板损伤部位,形状及程度。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镜下治疗。行盘状半月板成形术26例,有10例因损伤部位接近半月板的边缘行半月板次全切除术,3例因自关节囊缘广泛撕裂而行盘状半月板全切除术。术毕行生理盐水冲洗关节腔,清除半月板碎屑。手术结束前,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和麦氏试验检查,确保弹响体征消失。术后下肢加压包扎。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1周后开始膝关节屈曲锻炼,2周后负重锻炼,术后6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1.3疗效评定 根据Ikeuchi 膝关节评分标准[2]评定疗效:优,关节运动正常,无弹响,无疼痛;良,关节运动时偶有轻微疼痛,无弹响,活动范围正常;可,关节活动有轻痛,时有轻弹响声,活动范围略受限;差,休息和活动时都有疼痛并伴有弹响,活动受限。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3.2 个月。2例膝关节活动时偶有弹响,均为盘状半月板成形术者。无患者出现明显交锁,麦氏征均阴性。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分标准:优31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2.3%。
3 讨论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又称盘状软骨,是半月板的一种发育异常,据报道中国成人盘状半月板发生率高达16%以上[3]。盘状半月板是因自身发育而失去了正常的半月板外形,对胫骨平台关节面的覆盖较多,由于其充填并占据胫股关节间隙,容易受到挤压、扭转等暴力而导致损伤,从而产生弹响、疼痛以及膝关节交锁等症状。盘状半月板也可继发囊肿,软骨磨损,滑膜充血水肿和纤维化等改变。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可存在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少年。外侧盘状半月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内侧。股四头肌萎缩是半月板损伤的早期征象,麦氏征阳性及外侧间隙压痛是盘状半月板重要的临床体征。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对盘状半月板的类型和损伤范围,程度作出较准确的判断,是确诊盘状半月板及损伤的重要检查方法。盘状半月板出现症状,代表关节腔内出现病理性运动,潜在破裂风险增大,并且这种病理性运动将导致关节面逐渐退变[4],所以无论盘状半月板有无损伤,凡引起症状者均应手术处理。盘状半月板按照Watanabe的分型:可分为完全型,不完全型和Wisberg韧带型。早期盘状半月板的治疗采用开放式手术,但从后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有很多缺点,如创伤大,容易导致膝内外翻,骨关节炎等[5]。与开放式半月板切除手术相比较,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关节镜下治疗方法具有视野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势,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首选的手术方法。关节镜下对盘状半月板的处理包括半月板全切除,次全切除和半月板成形术。半月板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作用,去除或破坏半月板会逐渐导致软骨退行性变和骨性关节炎的形成。术后长期随访发现行半月板全切术,后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少数病例出现韧带松弛[6]。因此术中尽量避免行半月板全切除术。保留一个连续稳定,结构平衡的半月板外侧缘,有助于关节稳定和保护关节软骨。只有对损伤严重且范围较大,边缘确实无法保留者,行半月板全切除术。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应根据盘状半月板的类型,损伤类型和程度决定采取相应手术方法。对Wisberg韧带型和后角滑膜缘撕裂的完全及不完全型盘状半月板行全切除术;对于损伤部位靠近滑膜缘或肌裂孔,则选择次全切除术;对于单纯的层裂,范围较小的放射状撕裂及有症状但无损伤的盘状半月板则采取半月板成形术。对于成形术中半月板的保留,目前认为半月板边缘应保留6~8 mm左右,并将游离缘修整成斜坡状,避免其边缘凹凸不平,使成形术后半月板表面光滑,具有自然弧度,边缘稳定,使股骨髁软骨面与成形后的半月板的匹配,以免发生再次损伤。由于盘状半月板肥大,其充填并占据胫股关节间隙,手术探查空间狭小,操作困难,在进行外侧盘状半月板修整时,可将膝关节置于“4”字体位,这样外侧关节间隙可充分张开,先把外侧盘状半月板内侧部分切除,增大视野,以便进一步操作。手术结束前,用探针探查半月板稳定性,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和麦氏试验检查,确保弹响症状消失。术毕冲洗关节腔,清除半月板碎屑。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缓关节内及关节外肌肉组织的粘连、挛缩,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有利于半月板的塑形。连续被动活动可增加关节软骨细胞的营养及代谢水平,加速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膝关节镜在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时,可最大限度保存半月板结构和功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佳,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特点,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理想的手术方法。
[1] 敖英芳.膝关节镜手术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85-88.
[2] Ikeuchi H. Art hroscopic treatment Of discoidlatera lmeniscus Techanique and long-term result.Clin orthop Relat Res,1982,(167):19-28.
[3] 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与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22.
[4] 肖建军,唐建坤,熊向阳.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手术35例.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7(4):120-122.
[5] 李存孝,李稔生.半月板全切术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观察.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7,12(2):83-86.
[6] Hall AJ. Menlseal repmr VS meniscectomy(by K.G.Sommerlath. In Orthop,1999,15(4):350.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骨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