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2013-02-02吴少科曾荣钟环孙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阅片骨科医学生

吴少科 曾荣 钟环 孙欣

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吴少科 曾荣 钟环 孙欣

通过设计骨科影像学教学课程,结合作者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探讨骨科专科影像学教学方法,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骨科;影像学;教学方法

骨科学与人体解剖学及影像学关系密切,近年来影像学检查设备不断更新、飞速发展, 从最初数码X 线片、B超到高精度CT平扫、三维CT重建、MRI、血管造影等, 它们通过不同方式的人体成像来发现病变、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影像学的发展极大程度上推动了骨科学的发展。影像学教学是骨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掌握正确的影像学阅片方法和了解典型骨科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等等知识对提高医学生骨科临床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我科在2006-2009届的临床见习及实习教学中设立骨科影像学教学课程,注重提高医学生阅片能力及对典型骨骼肌疾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逐步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效果满意。现就将该课程的具体设计进行介绍。

1 课程简介

1.1设计目的 ①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影像学种类和各种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适用征。② 培养医学生掌握正确的的阅片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影像诊断基础;此为教学的重点。③介绍骨科常见骨骼、肌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课时安排:教学课时为4学时。

教学方式:为方便师生交流、沟通,实行小班教学。我们通过多媒体主要展示大量的实体图像和影像资料方便教学,同时结合课堂板书,绘图进行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

1.2内容设计 按课程设计目的教学内容三大部分:

1.2.1影像学种类和各种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本部分概括的介绍骨科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了X光,CT,MRI,B超,ECT,PECT等,介绍每一种检查方法的优点,不足之处,对各种检查方法在某些方面进行横向对比介绍,着重介绍骨科临床工作中的适用征。比如在介绍CT时,我们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全面展示和形象生动的讲解,强调其在骨骼系统中成像效果是所有影像学检查中是最佳的,可以断层成像观察复杂的解剖部位和微小病变,同时亦可三维重建成像从整体和不同角度观察,但其在椎体新鲜性抑或陈旧性骨折判断上和软组织分辨率方面较MRI差。通过其特性介绍,使学生能够更直观了解各种检查方法优缺点,能够初步结合临床疾病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

1.2.2培养医学生掌握正确的的阅片技能。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客观性很强的学科,提高学生的阅片实践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强调摄片的几个原则:①常规正侧位,必要时特殊体位。②包邻近关节。③必要时重复再照,对比再照。

在初学者中强调遵循一定阅片步骤,可使短时间内有效地传授正确阅片知识成为可能,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设计基本阅片步骤为:①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查、辅助检查等,强调影像学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特别是骨肿瘤的诊断必须临床、影像学、病理三结合。②影像学资料质量的判定,质量好的影像学资料才能帮助诊断,包括投照的体位是否正确,曝光的强度是否合适等。③先整体后局部或先局部后整体,阅片应注意有序性和完整性,注意从软组织、骨皮质、骨松质、髓腔、关节间隙、解剖关系等逐层顺序观察,以期不遗留微小病变,同时还要有整体观察概念。④结合影像学资料和临床知识综合分析做出诊断或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1]。

1.2.3介绍骨科常见骨骼、肌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主要介绍骨外科常见的骨科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注重临床结合影像学,包括病史、典型体征、术中图片、病理图片等等,以增进对疾病的认识,加强记忆。

2 讨论

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是通过各种成像技术,反映人体解剖、病理与生理的一门医学桥梁科学。根据我院往年非影像学专业见习生及实习生的反馈意见及临床教学实践发现其普遍存在影像学基本知识差、阅片能力差、诊断能力低的情况,分析其原因考虑有以下:非影像学专业医学生在校期间影像专业课课时少,较注重理论学习,与临床联系不够紧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2],影像专业的知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同时骨科影像专业性较强,在短时间内提高骨科影像学诊断能力有一定的难度;再者,在临床见习中带教老师往往在教学侧重于骨科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内容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影像学知识方面的教学。

我们通过近三年的骨科专科影像学教学,学生满意度高,大大提高了对影像学的认识,阅片和诊断能力提高显著,验证和巩固了理论知识,骨科临床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往临床教师往往以为影像学教学是放射科的任务,忽视了结合本专科临床特点进行影像学教学,导致了影像学教学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不高,系统性、条理性不足。我们一方面通过端正教师的教学认识,提高教学的责任心。另一方面,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集体备课,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特别是对阅片过程中有序性和系统性进行了明确,务求达到掌握正确的阅片技能、提高阅片能力这一教学目的。同时在每一教学单元结束后,将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这样使年轻医师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再教育,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二:使学生认识影像学价值所在,转变学习观念[3]。通过教学大部分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影像学是一名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知识,是临床诊断的工具和手段,随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三:培养正确的阅片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阅片能力。学生在刚开始面对影像资料,总是表现得茫然而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入手,这样就使很多学生产生了望而却步,厌学的情绪。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反复强调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养成良好的习惯,多看多问,善总结,经过反复训练阅片能力提高显著,体现在诊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同时对疾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五:以“奇片”吸引,以“漏、误读”强调,以“典型”促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展示“少、奇、特”的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小故事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吸引注意力。漏、误读状况在初学者中较常见,易被明显异常影像所吸引,忽视较为隐蔽的病变,我们选用一个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病号资料,通过介绍其病史体征,展示外伤后肩部畸形相片及X光片,让学生先行诊断,80%以上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诊断出单纯肩关节脱位,仅有20%做出完整的诊断,通过此病例强调阅片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序性,全面性和“病变明显部位最后观察”的阅片原则。在示教具体疾病环节我们选用典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讲解,充分认识某种疾病的典型的基本的影像学表现,为下一步诊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六:学以致用,加强实践:我们把影像学教学放在教学的早期,在后期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应用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影像学资料分析相结合,一方面巩固教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实践工作能力,不至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我们认为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能够加深学生对骨科疾病的了解及掌握。但是内容多、涉及面广、课时紧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总结、探讨、改进。

[1] 杨红.浅谈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1:274-275.

[2] 王明全,王爱红.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2): 394-395.

[3] 吕富荣,吕发金,肖智博,等.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示教方法探讨.医学教育探索, 2008,7(12): 1289-1290.

524023 湛江,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外科

猜你喜欢

阅片骨科医学生
ThinPrep玻片扫描分析影像系统在子宫颈细胞学中的临床应用
人工智能阅片在体检肺结节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阅片列表在耳科住院医师颞骨CT影像阅片教学的应用与实践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在16层CT低剂量肺癌筛查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