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临床分析
2013-02-02蒋红忠
蒋红忠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临床分析
蒋红忠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该病感染的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感染部位主要为颌下间隙感染。41例患者经治疗后痊愈或症状缓解。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应采取全身抗炎、支持疗法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系指口腔、咽喉、面部及颈部软组织感染化脓性炎性反应[1]。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局部肿痛,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高热、白细胞计数改变等症状。现对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4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1例患者中,男17例,女24例。年龄范围为8~73岁,平均46.8岁。感染部位:颌下间隙感染12例,咬肌间隙感染9例,翼颌间隙感染6例,眶下间隙感染4例,舌下间隙感染1例,颏下间隙感染3例,咽旁间隙感染2例,颊间隙感染3例,多间隙感染1例。
感染病因:牙源性感染32例,腺源性感染7例,损伤性感染1例,医源性感染1例,血源性感染0例。对病例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8例、溶血性链球菌14例、大肠杆菌5例、厌氧菌3例、绿脓杆菌1例。药敏试验均找到敏感抗生素。
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2]。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治疗,以控制感染、局部脓肿的形成。选用广谱抗生素及甲硝唑静脉滴注控制感染,以维持电解质平衡,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增强抵抗力。病情严重者可选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联合应用。对病情不严重者可采用局部治疗。炎性病灶已化脓并形成脓肿,或脓肿已自溃而引流不畅时,应及时行切开引流术或扩大引流术[3]。对有并发症患者的治疗除加大抗生素剂量外,均采用对症治疗。
清除病灶:因冠周炎、龋齿引起的感染患者,炎症控制后及时拔除患牙。龋齿、根尖严重病变或残根无保留价值的病灶牙在炎症治愈后早期拔除。
3 结果
41例患者经治疗后效果显著,痊愈或症状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4 讨论
对以上4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可发现,该病感染的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多见,其次是腺源性感染、损伤性感染、医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感染多见,其次是咬肌间隙感染、翼颌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颏下间隙感染、咽旁间隙感染、颊间隙感染、舌下间隙感染、多间隙感染。患者多为青年及老年人,并且以冠周炎和根尖炎为主。青年患者多为冠周炎引发,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差易引起根尖炎症的扩散。因口腔颌面部大部分淋巴引流到颌下淋巴结和颏下淋巴结,而儿童免疫系统不健全,淋巴结屏障机能的主要结构网状结缔组织还未完全形成,致使淋巴结感染后易穿破被膜向周围扩散,形成间隙感染,故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多见于腺源性。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病就诊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切开引流的可能性就越小。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与牙及颌骨关系密切。牙体及牙周感染可向根尖、牙槽骨、颌骨以及颌面部蜂窝组织间隙扩散。由于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均为口腔常见病,因此,牙源性感染是颌面间隙感染的主要来源,极易波及咬肌间隙、眶下间隙等。腺源性感染经常由扁桃体炎、唾液腺炎、颌面部淋巴结炎等炎症扩散所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多为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有可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腐败性坏死病原菌引起的炎症,其局部及全身症状都很严重。比较明显的症状是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等。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后,因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较差,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当,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所以应采取全身抗炎、支持疗法与局部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原则,并根据患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用药方案和治疗手段。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人体对同一菌种或菌型的感受性、机体对抗菌药物的反应性以及各种抗生素的抗菌谱来选用有效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应给予抗休克治疗,以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同时对患者各器官功能进行监测[4]。局部治疗主要是在颌面间隙感染脓肿形成早期行脓肿切开引流术,以减少局部组织张力与全身中毒症状,建立良好的引流,防止扩散,以期达到缩短疗程、减少用药的目的。此外,在治疗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患者的饮食营养,适时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营养状况,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还应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病情,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以便更好地配合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1] 段静娟.对4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分析.求医问药,2012,10(5):46.
[2] 邓俭.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53例临床分析.青海医药杂志,2012,42(4):15-16.
[3] 热白·卡德尔,付雅静.267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分析.新疆医学,2011,41:42-44.
[4] 李逸松,李志军,刘流,等.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78例临床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05,2:96-98.
445600 湖北省咸丰县人民医院口腔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