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偏头痛
2013-02-02李忠华慕璐岩赵天书乔万臣刘晓谦
李忠华 慕璐岩 赵天书 乔万臣 刘晓谦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目前治疗方法有内科的药物保守治疗,一般应用布洛芬、麦角制剂、曲普坦类治疗急性发作或应用β受体阻滞剂、抗癫痫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等预防发作;有中医科采用疏风散寒、宣通经络等中药或针灸治疗;有疼痛科应用神经阻滞治疗。虽然大多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根治。而且极个别情况下缺血性脑卒中可作为偏头痛的继发症状出现,称为偏头痛性梗死[1],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我们对应用上述药物和方法治疗2年以上无效或疗效不佳的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收到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月至2011年8月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偏头痛患者64例,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8~64岁,病程5~26年,疼痛部位:额部13例,颞部25例,额颞部16例,枕部1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未见颅内异常,少数患者经头部MRI检查未见异常。
1.2 治疗方法 颞部疼痛患者术前3 d行颞浅动脉压迫试验:手指紧压患侧耳屏前颞浅动脉搏动明显处,头痛明显缓解者为阳性,行显微血管减压术;额部及枕部疼痛者行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神经阻滞,有效果者为阳性,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方法:手术在局麻下进行,额、颞、枕部疼痛分别在眉弓、耳屏前颞浅动脉搏动明显处、枕大神经出腱膜处、枕小神经、耳大神经体表投影处以1.0%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麻醉满意后,切开皮肤,长约3 cm,显微镜下分离皮下组织,找到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耳大神经,游离、松解一段神经(≥2 cm),寻找压迫神经的伴行动脉、异常血管袢或缠绕神经的血管团,切除之。64例患者中53例见到明显增粗迂曲的动脉压迫神经,9例见到缠绕神经的血管团,2例未见到责任血管的病例进行了神经松解和梳理。
2 结果
随访半年以上头痛消失、无复发为治愈标准,本组病例54例获治愈;随访半年以上头痛明显减轻,对生活、工作无影响为有效,本组病例9例治疗有效;头痛复发频次、症状减轻但影响工作和生活为无效,本组病例2例治疗无效。
3 讨论
偏头痛是最常见的血管性头痛,病因不十分清楚,随着神经外科学的发展,逐渐认识到大部分偏头痛与局部血管、神经的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2]因此产生多种发病机制的假说,包括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神经学说、神经血管学说。[3]尝试解释偏头痛的发病原因,各种假说都未能完全解释偏头痛的病因。我国神经外科专家任炎武教授提出了“血管神经压迫学说”,并且通过大量解剖发现偏头痛患者在头皮局部均有各种原因造成的血管对神经的压迫,使得“血管神经压迫学说”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占统治地位,并对70例偏头痛患者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术后取得满意效果。因此判定血管神经系统是偏头痛发生的重要病理机制。我们正基于此,对顽固性偏头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我们在显微镜下发现,正常人的头皮血管和神经是伴行关系,互不压迫,而偏头痛患者的头皮血管因多种原因对伴行神经造成压迫或包裹,这种压迫或包裹不会直接造成头痛,当各种原因使得压迫段的血管过度舒缩,对压迫的神经产生异常的刺激,就会引起疼痛,我们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解除这种压迫,切断或烧灼责任血管,松解肌肉或筋膜对神经的卡压,偏头痛就根治了。
[1]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8-252.
[2]刘朝元,黄怀忠,杜军.颞浅动脉减压治疗偏头痛60例.临床医药,2006,15(16):61.
[3]金永健,陈国强,肖庆,冯增伟.偏头痛79例外科手术治疗体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