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扭转诊疗分析
2013-02-02孟德强刘岩青刘全印
孟德强 刘岩青 刘全印
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是由于睾丸和精索本身的解剖异常或活动度加大而引起的扭转。12~18岁青少年为本病的高发年龄段,约占65%[1]。本病常常需要急诊处理,若无丰富的泌尿外科临床经验,容易造成误诊为睾丸附睾炎而延误治疗,导致睾丸坏死被切除,从而引起患者的心理及生育功能障碍。故而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院1998~2011年间收治的12例患者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年龄12~32岁。年龄小于15岁3例,>15~30岁8例,30岁以上1例。左侧睾丸扭转9例,右侧睾丸扭转3例。扭转时间最短4 h,最长7 d。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患侧睾丸突发剧烈疼痛,睾丸肿大,阴囊皮肤发红。睡眠中发病7例,剧烈活动后发病3例,无明显原因2例。
2 检查方法
其中8例患者表现仅为突发的患侧睾丸剧烈疼痛,无明显会阴部放射痛;3例患者在患侧睾丸剧烈疼痛的基础上,伴有同侧腹股沟区及下腹部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恶心、呕吐;1例患者就诊时睾丸疼痛已明显减轻,阴囊处皮肤红肿,睾丸明显肿胀。上述患者均表现为阴囊托高试验阳性。除1例扭转时间长者,睾丸、附睾界限不清,其余11例患者患侧睾丸上移呈横位,睾丸、附睾均增大。彩超检查提示睾丸、附睾增大,回声不均匀,CDFI显示睾丸和附睾血流信号减少或消失。
3 治疗方法
12例均行手术探查。术中发现扭转均为鞘膜内型,未见1例鞘膜外型,扭转程度180°~360°不等。术中发现扭转睾丸大多呈灰色,4例呈暗红色,1例呈黑色。术中将扭转精索复位后均用热盐水纱布湿敷、包裹30 min,部分扭转程度重者加用利多卡因封闭精索,观察睾丸血运恢复情况。其中4例呈暗红色者色泽转红,血运恢复良好,故行患侧睾丸复位固定术后再行对侧睾丸探查固定术。其余8例经湿敷后色泽无明显变化,切开睾丸白膜后无新鲜血液溢出,血运未恢复,遂行睾丸切除术,并行对侧睾丸探查固定术。
4 结果与讨论
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复位固定者未发现患侧及对侧再次扭转。8例睾丸切除者身体状况良好,未发现对侧扭转。新生儿至70岁老人均可发生睾丸扭转,而以20岁内者多发,睾丸扭转发病以左侧高于右侧。其发病原因有睾丸系膜过长、睾丸下降不全、睾丸发育不良、睡眠中挤压睾丸、阴囊外伤史等多种因素:①延诊、误诊原因医生因素:青春期为高发年龄段,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未行仔细查体,简单考虑为急性睾丸、附睾炎。但18岁以下无性生活的青少年发生附睾炎的机会很少。患者因素:患者因害羞心理,出现睾丸症状后不敢到医院就诊,而有的医生虽已诊断,但患者及家属恐惧手术,为求确诊再到其他医院就诊,往往丧失挽救睾丸的时机。②辅助诊断CDFI及同位素99锝睾丸扫描是睾丸扭转辅助检查中最重要的两种检查手段。其中同位素99锝睾丸扫描判断睾丸扭转的阳性率要高于CDFI,是睾丸扭转手术探查的依据,但在一些基层医院,要受设备条件的限制,故不能列为急诊检查的首选。而CDFI虽然有部分假阳性率,但其无创、快速、普遍的优点,在睾丸扭转的早期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检查的首选方法。③治疗早期手术是关键。睾丸扭转的预后取决于扭转时间的长短和扭转的程度。确诊为睾丸扭转及高度怀疑扭转者,均应手术探查,以免耽误治疗而造成睾丸切除,应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复位。扭转后5 h以内复位者,睾丸可以存活,无严重不良后果。④手法复位睾丸扭转时间短,程度轻,可试行手法复位。基于有报道称手法复位症状完全缓解的病例,手术探查仍有32%的病例残留有小角度睾丸扭转。但如果扭转时间短,程度轻,手法复位简单快捷,可极大的为挽救睾丸争取时间,故可作为紧急情况下的急诊处理,复位成功后要建议患者尽早做双侧睾丸固定术;复位不成功要立即手术治疗,挽救睾丸。
总之,睾丸扭转的及时诊断与手术治疗是重点,而及时的诊断又是手术的前提,故应在临床工作中时刻谨记此病,避免想当然的经验而造成误诊产生不可挽回的结果。
[1]黄随富,滕志刚.睾丸扭转20例临床分析.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