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救治在高处坠落伤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探讨
2013-02-02刘琼杨霞
刘琼 杨霞
院前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使伤员尽快得到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为院内救治打好基础[1]。高处坠落伤的特点为患者病情重,死亡率、休克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因此必须分秒必争进行抢救。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和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96例高处坠落伤患者中,男86例,女10例。年龄3~70岁,平均39岁。其中意外事故88例,自杀6例,其他2例。坠落高度<3 m 32例(33.3%),<9 m 39例(40.7%),<21 m 19例(19.7%),>21 m 6例(6.3%)。
2 规范化的救治方法
2.1 快速的急救反应能力 急诊人员在接听急救电话时,问清楚出事地点、大致伤情、受伤人数、联系电话、附近有无标志性的建筑等并做好记录,白天在3 min内出诊,晚上在5 min内出诊,尽可能的在最短时间到达出事现场。到达现场后,立即使患者脱离危险环境,迅速检查病员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肢体活动等情况,并了解患者的受伤时间。
2.2 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 护理人员在配合医生检查的同时,常规用静脉留置针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补充血容量,确保输液用药通畅,维持有效循环。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对呼吸弱或无呼吸的患者用便携式呼吸机控制呼吸。常规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根据四肢骨折情况给予包扎固定。
2.3 转运途中 在转运途中怀疑有颈椎损伤、脊柱骨折的患者,常规安置颈托和头部固定器,用脊柱固定板搬运,主要目的是防止由于路途颠簸导致的继发性损伤。医护人员在患者身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上急救车后要固定好各种管道,防止扭曲、滑脱、阻塞和受压。注意观察针刺部位有无液体外渗,遵医嘱及时更换静脉液体,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固定好口咽管、气管插管的位置,防止移位和脱管,以保证有效的通气。
2.4 院前与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 利用车载通讯仪器与医院急诊科进行联系,告知患者病情,以便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时协调相应科室,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保证患者到院时能得到及时检查、及时抢救、及时手术,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来院后行手术治疗及病情危重的病人均直接送ICU监护治疗。
3 结果
96例高处坠落伤患者中,有92例患者均安全回院;死亡4例,其中有3例到达现场已死亡,有1例在转运途中死亡,抢救成功率95.83%。
4 讨论
4.1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要求急救人员要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 本院急诊科制定有完善的制度职责,发生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在每年的节假日医务科都要联合急诊科对院前急救工作进行演练,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医务人员与出诊司机实行24 h值班制度,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接到急救电话后3~5 min内出诊。科主任与护士长加强对医生护士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医生到ICU轮转2年方可上岗。快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证患者的生命,降低患者死亡率至关重要。本组96例患者中,有3例到达现场已经死亡,除1例因伤势太重,在转运途中应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安全回院进一步得到及时救治。因此快速的反应能力及过硬的专业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先决条件。
4.2 重视院前急救 高处坠落伤的现场急救主要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控制出血和骨折固定。医务人员在到达现场后及时建立快速有效的静脉通道,对呼吸不畅者,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气管插管,保证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有效的通气。心跳呼吸停止者,予以心肺复苏;对开放性损伤伴活动性出血的患者,进行简单细致的初步检查后,立即给予包扎控制止血;合并脊柱、四肢骨折者做相应固定,用脊柱固定板搬运患者。本组96例患者中除3例到达现场已死亡的外,其余均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及时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有12例给予气管插管后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抢救过程中1例因伤势太重,在转运途中应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安全回院得到及时救治,因此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4.3 了解受伤史 高处坠落伤患者大多数为多发伤,闭合性伤较多且隐蔽,及易造成漏诊、误诊,因此应注意尽可能了解患者受伤史[2],快速对患者伤情做出初步的判断,并能较为准确地对患者创伤程度做出评估,使患者能得到及时、快速、有效的救治。
4.4 院前急救人员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院前急救医生是“特种兵”,身肩“医、技、担”的功能,且要履行指挥者的职能。熟练的急救技能,镇静自若的协调能力,充分发挥急救成员的积极性及时有效的开展现场急救和伤情处理,不仅可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时间,还可有效的控制死亡率和致残率[3]。本院急诊科在院前急救工作中,以急救医生为组长成立急救小组,医护人员在急救患者过程中,配合默契,团结协作,充分发挥了急救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4.5 院前急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4.5.1 转运途中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用心电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在转运途中急救医生用电话与院内取得联系,报告患者的病情,采取的急救措施,到达医院的时间等情况,为院内急救提供可靠信息[4]。便于接诊的相关科室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工作。
4.5.2 在院前急救过程中,由于高处坠落伤患者病情十分危重,因此急救医生不要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处理程序检查→诊断→治疗,应抓住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问题予以抢救,在现场将危及患者生命的问题处理后,及时将患者转运回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不能在现场为确立诊断而延误抢救时间。
总之,对于高处坠落伤患者,在院前急救工作中通过规范化救治,加上急救人员具有的团结协作意识及过硬的专业急救技能,能有效的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1] 江基荛,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
[2] 吴婷,杜芳,黄兆伟.浅谈理性追问病史的重要性[J].西南医学,2006,8(2):108.
[3] 陈锋,林才经.院前急救与灾难的紧急医疗救援[J].中华急救医学杂志,2006,15(5):479-480.
[4] 武秀昆.赴美国加拿大急救医学考察报告[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2):165-166.